×
河南医学史略

河南医学史略

1星价 ¥27.0 (7.1折)
2星价¥27.0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5011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1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72501166 ; 978-7-5725-0116-6

本书特色

河南,处“天地之中”,是中华文明早期的文化中心,他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简介

  《河南医学史略》的编写,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考察,记述河南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果,构建河南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框架,全书共六章,分为“中原地区的原始人类与疾病”“夏商周的医学认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知识的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医药知识的完善”“宋代时期河南医学的繁荣”“明清时期河南医学的发展”。  原始社会、夏、商代早中期的医学资料,由于文字记载缺失,所以适度引入考古学分期,其医学发展除论述基本社会卫生环境的发展以外,则以古人类学为主,借此考见当时的人类体质、发病与社会环境状况。  医学史的编撰,重在史料的搜集、整理、排比,历代正史撰述虽不乏医政、医事、医家等史料,但由于编撰体例的限制,记载往往多有简略,故该书资料选择不局限于正史正典,历代笔记杂录、考古发现等中的相关内容也择要选取,以补充资料的不足。

目录

绪论

**章 中原地区的原始人类与疾病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医学认知
一、夏代(二里头文化)
二、商代
三、周代
四、先秦诸子的生命观
五、医学传说与遗迹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知识的发展
一、医事制度的沿袭与创制
二、著名医家与医著
三、早期道教的医学思想
四、佛教医学的传人
五、魏晋时期的巫医
六、医学传说与遗迹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医药知识的完善
一、医政与教育
二、药物产地与药物流通
三、龙门药方
四、名医与著作

第五章 宋代时期河南医学的繁荣
一、宋代的医学诏令
二、文献的整理与刊行
三、医药机构的设置
四、本草学的成就
五、方书的编纂
六、医学教育
七、医家与医著

第六章 明清时期河南医学的发展
一、明清时期的地方医政
二、著名医家与医著
三、少林伤科的形成
四、怀药、怀药贸易与百泉药会

附录一 北宋皇帝医药卫生政令纪事年表
附录二 河南谚语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佛教医学概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开始向古印度之外的地区传播。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及传播途径,在我国学者中说法不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在《隋书·经籍志》中记载“张骞使西域,盖闻有浮屠之教。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法开始在中原传播。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中古印度和西域诸国的文化、科技、医疗等也随之传人我国。僧人为了传播佛教,“借医弘佛”的方式也被广泛应用。原始佛教有“五明”之学,即声明,语言文字学;工巧明,工艺历算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内明,佛教部派学说,其中“医方明”相当于医学学科。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后,经历了与本土文化和传统中医学的吸收、冲突、适应等过程,佛医学在这种融合与碰撞中逐渐地形成和发展,正如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医学中有些东西应该归功于彿教徒的引进。”汉魏六朝是佛医学的奠基时期。佛教经典也被不断地翻译,僧人数量急剧增长,涌现出不少精通医学的得道高僧,其代表性的僧医有晋代支法存、东晋于法开、南朝僧深、北魏僧坦、梁朝慧龙道人等。该时期僧医的学术思想为确立佛医学理论和诊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僧医在临床治疗疾病时,重视将佛典中医药内容与传统医学相互融合,并吸收和借鉴了传统中医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佛教医学体系。其佛学中的“四大说”“缘起论”“五蕴”等内容也在不经意中影响了中国的医家。在与印度等国的交流中,也将一些药物引入了中国,这些药物的引入大大丰富了中药的品种。正是汉魏六朝这一大的社会发展背景,奠定了佛医学的发展基础。虽然这时期的诸多著作现已亡佚,但在《高僧传》等佛教人物著作中均有相关记载。自汉魏六朝开始,佛医学开始尝试与中国传统医学相互结合,并被传统医学吸收和内化,丰富了中医学对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认知和探索。  佛学著作主要收藏在《大藏经》中,其中蕴含着汉魏六朝时期丰富的佛医药学相关著作。《佛说奈女耆婆经》与《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皆是东汉安世高翻译,主要讲述耆婆的身世及其学医、行医的故事,也涉及耆婆诊疗疾病的案例。并讲述了耆婆在头痛、疮疡、下利等疾病方面丰富的诊疗经验。《佛说佛医经》由竺法兰和支越共同翻译,是一本佛医学的专著,更确切地说是佛医学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医学著作。书中“地火风水”“四大”论述了人体的病理现象,并与四时相结合提出了相适应的四季食疗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的观点相吻合。该著作还从佛家的角度,详尽论述了人得病的“十因缘”。《佛说咒齿经》《佛说咒目经》《佛说咒小儿经》《种种杂咒经》等则是以咒语的形式论述疾病的相关治疗。西晋时期,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涉及不少医药内容,尤其是“药草品”中,不仅提到药物疗疾法,而且倡导针药并用,如显、良、明、安四药配合针灸补泻治疗眼盲,并以临床案例的形式进行论述。此外,在《十诵律》《大智度论》《陀罗尼杂集卷》等著作皆涉及佛医学的相关论述。这些佛教著作从疾病的病因、诊断及预防与治疗等多个方面阐明佛医学,突出了佛学在疾病认识和治疗当中所起的作用,是研究该时期佛学对医药文化影响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徐江雁,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硕/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医学史、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中医学术流派及学说研究。先后承担 “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主持河南省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并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教材3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很好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