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
读者评分
4分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

1星价 ¥49.0 (8.3折)
2星价¥49.0 定价¥5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008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05-01-01
  • 条形码:9787301100868 ; 978-7-301-10086-8

本书特色

本书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事社会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集体编写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材中的下卷。本书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亚历山大等人的“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理论、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福柯和布希亚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鲍曼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等为主要代表,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各种“新综合”理论,以及与“现代性”、“后现代性”争论有关的社会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论,适合用做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及研究生参考读本,也适合其他高学历的人士阅读。

内容简介

从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现实关怀、基本观点、思想演变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比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齐美尔五位经典社会大师的社会学理论作了全面的介绍与论说,比较了他们理论观点中的相同点与相异之处,指出了他们理论中的相互影响与借鉴,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继《当代社会学理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社会学理论的力作。

目录

**章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节 理性行动理论的背景
第二节 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
第三节 法人行动与现代社会结构
第四节 理性行动理论的影响及评价

第二章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节 学术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基本思路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学方法论
第三节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行动理论
第四节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结构理论
第五节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过程理论
第六节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变迁理论
第七节 简要评论:新功能主义的成就与局限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节 语言本质与沟通理性
第二节 西方理性化发展的悖论
第三节 “生活世界”、“系统”与理性化过程
第四节 “生活世界”殖民化
第五节 事实与规范之间:建立一个法律与民主的商谈理论

第四章 安东尼·吉登斯
**节 吉登斯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第二节 吉登斯思想的基本态度
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基本原则的展开
第四节 吉登斯的现代性分析
第五节 吉登斯思想的对象与源泉

第五章 乌尔里希·贝克
**节 贝克其人及主要著作
第二节 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世界社会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皮埃尔·布迪厄
**节 布迪厄的学术生涯与思想渊源
第二节 关系论的思维方式与反思社会学
第三节 实践理论
第四节 语言与符号暴力
第五节 对布迪厄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诺伯特·埃利亚斯
**节 动荡年代的坚定一生
第二节 文明化的过程
第三节 过程性视角的发展
第四节 投入与超脱:知识的社会生成
第五节 整体过程观照下的人类发展
第六节 “过程”社会学——原则与影响

第八章 米歇尔·福柯
**节 福柯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第二节 真理的体制:话语的考古学
第三节 监狱与性:权力的谱系学
第四节 自我、权力与知识:批判与反抗
第五节 福柯的影响与评价

第九章 让·布希亚
**节 导言
第二节 商品和符号的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模仿世界中的定局与对策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齐格蒙特·鲍曼
**节 鲍曼其人及主要著作
第二节 后现代理论视闽下的现代性分析
第三节 后现代性的描述性分析与批判性质疑
第四节 结语

展开全部

节选

  众所周知,与在学术研究的其他领域一样,在社会学领域中对理论和经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也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观点大体上可以用“经验论”与“唯理论”这两个名称来加以表示。经验论者强调经验观察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对社会现实的一切科学认识都必须以对社会现实的经验观察为基础。命题、理论是对经验事实(或经验陈述)逐级归纳、上升的结果,这种通过归纳得到的概括性知识只有不断地获得经验事实的支持才能维持其有效性,一切脱离经验事实的命题、理论都是不可靠的、无效的。唯理论者则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在个别的经验事实与普遍性理论知识之间不存在自然的逻辑联结,单纯对经验事实加以归纳永远得不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知识,而后者只有经过思维中的“跳跃”才有可能;同时,经验观察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也将是盲目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与其他学科一样,在现代社会学领域中,逻辑实证(经验)主义者可以看作是经验论者的近似样本,而许多终身以理论研究为主业的社会理论家如韦伯、舒茨、帕雷托乃至孔德、斯宾塞等,都可视为唯理论者的近似样本。之所以说是“近似样本”,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持极端的经验论或唯理论立场,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这两种立场之间或强或弱地倾向于某一极。在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中,帕森斯无疑是倾向于唯理论一边的。“与任何其他的美国社会学家不同的是,帕森斯毕生更多地从事发展一种高度抽象的和概括的理论,而轻视大部分所作的收集和分析经验材料的比较平庸的工作。他(虽然)分析过某些经验现象,像医疗界、美国政治中的麦卡锡时代,或是*近的对美国大学的分析。即使在这些独立的领域中,帕森斯也是用一种抽象的讲课风格进行分析的,而不是牢固地依据系统收集的资料”。帕森斯戏谑地称自己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方法论称为“分析的现实主义”,意即他的工作目的是要建立一套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现实的分析性的概念框架,而不是去具体地描述经验现实本身。他认为构造这样一种分析性的概念框架应是社会学的首要任务。只有一个逻辑上完善的概念框架建立起来之后,才能进一步据此去提出操作意义,形成命题陈述,指导经验观察。帕森斯的理论建构策略很自然地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人们批评帕森斯所建立的概念体系过于抽象、空洞,与社会现实并不相符,至多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华美壮观但不结果实的哲学体系而已。对帕森斯的方法论立场进行重新考察,是新功能主义者首先面临的一个任务。亚历山大在其四卷本的巨著《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一书中,尤其是在**卷《实证主义、假设和当前的争论》中,首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亚历山大指出,在对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内部各因素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实证主义的理解,也是在社会学中影响*为广泛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关键的预设就是认为事实(经验)陈述可以和非事实(非经验)陈述及关于一般问题的论述相分离。由此出发,实证主义进一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预设:由于上述分离,哲学或形而上学性的一般理论对于以经验研究为取向的社会科学而言不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这种非经验的参照物是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真正的社会学也应具备这种“科学”的自我意识;在完全排除了“哲学”因素的科学里,经验观察无可非议地成为主要任务,任何理论问题只有通过它才能得到恰当的解决。这几项预设在社会学中就表现为强调以经验观察为基础,通过归纳经验观察的方法来逐级概括,*终得出一般性的理论陈述。亚历山大认为,这种将科学研究视为单向运动的观点,必然会导致米尔斯所说的想象力的枯竭。由于过分强调经验观察和证实的作用,必然会极大地缩小经验分析的范围,致使经验概括越来越停留在简单相关分析的水平上;同时,社会认识论问题逐渐变成单纯的方法问题,使社会学研究日益专注于统计分析等量化技术的改进,以为科学进步主要就依赖于这种改进。对科学本质及其内部要素之关系的另一种理解是非实证主义。这种理解完全忽视经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为科学知识本质上只是一些非经验性的规则。与实证主义专注于经验归纳活动不同,非实证主义专注于理论之间的分析与综合,忙于“尝试将理论观点还原,或‘合并’为种种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的非经验规则,比如,理论经验主义就曾尝试将社会学理论还原为关于方法的种种假设,把冲突理论还原为在某一特殊时间点上经验世界的相对均衡,把反功能主义的观点还原为有关科学模型的本质的假设,把意识形态批判论还原为理论家的观点中的政治内容”。……

作者简介

  杨善华,男,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家庭社会学。主要著作有:《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农村的家庭与婚姻》、《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主编之一)、《城市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当代中国农村研究:实证调查》(主编之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译作)、《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主编)等。    谢立中,男,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主要著作有:《社会发展二重奏》、《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主编)、《社会指标与社会发展评价》(合著)、《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导论》、《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副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主编之一)、《后现代社会理论》(主译)、《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主编)、《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