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经济统计学(季刊)》2019年第1辑(总第12辑)

《经济统计学(季刊)》2019年第1辑(总第12辑)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373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19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30637338 ; 978-7-03-063733-8

内容简介

《经济统计学(季刊)》是由全国经济统计学协同发展论坛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承办的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学术刊物。本刊设“综述”“论文”“经典文献编译”“评论”四个栏目。“综述”栏目发表反映本领域近期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本领域原创性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文章;“经典文献编译”栏目发表经济统计领域近期新前沿研究的介绍性文章;“评论”栏目发表本领域学术成果的介绍和评论。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协同创新、开放求实的办刊方针,倡导经济统计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精品意识。本刊将充分展示本领域知名专家、资深学者和青年才俊的前沿成果与研究工作。 本刊适合高校教师、研究人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及关心经济统计学发展的各界人士阅读。

目录

目录
综述
中国流动人口的经济、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 王瑞 1
论文
国际比较中专利规格品调整问题研究 / 杨仲山 吕梦迪 19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新经济增长点预测——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金剑 李泷 刘琳 戈晓晨 30
低碳背景下云南主导产业的选择 / 向其凤 孟彦菊 谢佳春 47
北京市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 / 胡怡文 杨晓华 武俊鲜 65
制造业企业环保投资、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虞慧男 张雨露 平卫英 81
经典文献编译
经济下行的测度研究 / 李冻菊 95
评论
《贫困经济学:历史、测度和政策》书评 / 吕光明 114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流动人口的经济、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王瑞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北京 100875) 摘要:流动人口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与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流动人口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确定流动人口概念与核算范围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流动人口对流入、流出地经济、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通过归纳现有研究在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从消费视角全面讨论流动人口的经济、环境效应在未来研究中的必要性,并在量化流动人口影响经济、环境的机制方面做了展望性思考。 关键词:人口流动;流入地;流出地;劳动投入;消费活动;环境问题 Review on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Migrants in China Wang Rui (School of Statistic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Migrants,the main force of Chinese labor resources, have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s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ith the increasing prominence of urba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This study firstly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accounting scope of the migrants. Then,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ticles on the impacts of migrants on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inflowing region and outflowing region are analyzed. This study further proposes the necessity in studying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migrants for the future by summing up the defects in existing research. Finally,the mechanism of qua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migrants on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argued,which should also be a priority for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Migration Movement;Inflowing Region;Outflowing Region;Labor Input;Consumption Behavior;Environmental Issue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全球规模*大的和速度*快的城镇化发展,这一过程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但中国独特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中国的城镇化有别于以往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城镇化(宋健,2010)。流动人口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产物,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春超和荆琛,2012)。长期以来,因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的挂钩,流动人口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受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等,即无法分享城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于凌云和史青灵,2019)。长此以往,不仅会抑制流动人口在生产领域和消费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融合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流动人口既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生产的重要劳动投入者,也是刺激消费需求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大力发展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余运江和高向东,2017),无疑会激发流入地消费市场的活力,进而促进生产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王亚菲等,2020)。近年来,随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问题在城市发展中的凸显,城市人口增长被认为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始作俑者,控制流动人口数量成为治理“大城市病”的主要政策手段(郑怡林和陆铭,2018)。例如,北京、上海等一些发达城市通过设定人口目标上限的政策来控制人口规模,对流动人口落户、加入当地社保体系等设置更加严苛的筛选政策,这与当前促进社会融合、实现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改革自相矛盾。 尽管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经历了一个从迅速上升的态势到缓慢下降的过程(图1),但当前仍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6%以上,其带来的潜在消费空间不容忽视(刘锦等,2016)。现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消费需求低于城市户籍居民,但加总层面需求效应的规模较大(王亚菲等,2020)。随着中国系列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与改善流动人口工作、生活现状政策的实施,尤其是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市民化”进程等的政策,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向城镇户籍居民的转变,其经济、环境效应将会进一步放大,这对未来城市的公共基础配置、需求结构的转变、生态环境等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相关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改善流动人口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有助于释放流动人口的消费潜力,以创造经济的*大增长空间(刘锦等,2016)。此外,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实施可通过增加其收入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将流动人口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图1 各个年份中国流动人口总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针对流动人口的经济贡献、环境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规范研究与量化研究,但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存在差异,且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割的状态,使公众对流动人口缺乏全面认识,可能对流动人口的整体发展存在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明晰流动人口这一群体概念和核算范围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探究,以加深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全新认识,也为后续开展流动人口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研究基础(图2)。 图2 流动人口的经济、环境效应研究现状梳理过程 二、概念界定与核算范围 在界定流动人口的概念和口径之前,有必要对关于人口迁移这一现象的概念进行梳理。国际上有“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的概念,而不存在“人口流动”或“流动人口”的概念,故先对国际上关于“人口迁移”与“迁移人口”的概念进行厘清,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关于人口流动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对这一流动群体的核算范围进行讨论与确定。 1. 国际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核算范围 (1)国际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通常国际上将“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移动(Hagerstrand,1969)。《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Multilingual Demographic Dictionary,MDD)中将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一个地区单元与另一个地区单元之间进行的空间移动,一般指从原居住地(迁出地)迁出并到达目的地(迁入地)的永久性变动”(IUSSP,1954),该定义重点强调了人口迁移的“空间位置变化”和迁移形式的“永久性”。此外,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1992)对人口迁移的定义与该辞典类似,重点说明人口迁移的特征是常住地的改变和跨行政边界的移动。这两类定义均表明人口迁移是一种永久性的空间移动。然而,美国《人口手册》将“人口迁移”定义为“为了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定居目的,人口跨越一定边界的地理移动”(哈波特和凯恩,2001),该定义增加了“半永久性”的时间范围。如果将“永久性”理解为固定的、长期的时间范围,那么“半永久性”则可以理解为暂时的、短期的或者是一定时期内的,可见该手册定义的“人口迁移”的范围更广,在永久性人口迁移的基础上增加了短期的人口迁移。 (2)国际关于迁移的概念。就“迁移人口”而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通常将“国籍”和“出生地”作为定义迁移人口的标准。“从目的国视角来看,永久性移民流入被视为在该国定居的外国人在受管制的情况进行流动”,如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此类移民包括获得“永久”权利的移民住宅。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通常是指获得了无限期可更新居留许可的移民,尽管可更新性有时会受到工作条件等的限制(OECD,2012)。总体而言,这类定义是需要在目的国持有“凭证”(即管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流动,且“凭证”可能是永久的也可能是半永久的。此外,有学者也通过梳理人口迁移概念的内涵,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人口迁移”与“迁移人口”的区别进行系统界定,其认为发生人口迁移的人口就是迁移人口,并解释了从地域上隔离人口流动的标准是人口迁移的一部分(Rybakovsky,2016),可见此定义指出“迁移人口”是指发生“人口迁移”活动的人的总称。 总之,在国际上,不论是官方机构还是学界关于“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概念的确定,广义的定义主要包涵人口在空间位置上发生的变化和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范围,而狭义的定义会在广义定义的基础上附加相关的政策管制,这些附加条件因国(因地)而异。这些关于“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的确定较好地为探究我国相关问题的概念界定提供了先验基础。 2. 国内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核算范围 在国内,研究人口的专家也常用“人口迁移”的概念研究相关问题,并习惯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一般以是否“跨界”作为统计标准,并将人口迁移区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张庆五,1988)。本文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就国内关于“人口迁移”定义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深入讨论。 (1)狭义的“人口迁移”。在国内,狭义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指户籍所在地发生变动的人口,如一个人的户籍登记地从一个地区变动到另一个地区,这一群体通常被称为迁移人口(段成荣和孙玉晶,2006;马本昌,1998)。此概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户籍登记地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在申请拿到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以后,方可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出手续。将发生这一现象的人口统称为人口迁移。二是常住地发生改变,即这部分人口的居住地跨越了一定的行政辖区范围,不包括在同一行政区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朱杰,2008),这属于空间属性的变化。三是常住地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即迁移人口的常住地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而那些日常发生通勤活动造成居住地暂时性改变的人口需要排除在外(张庆五,1988),这属于时间属性的变化。可见,“人口迁移”概念的狭义定义重点强调了“户籍”“空间”“时间”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户籍”因素是“登记地”发生改变,是我国户籍制度下的独特形式,具有唯一性;“空间”因素主要是人口在空间位置上发生移动,这种移动是指两个距离相对较远地方之间的移动,通常是跨国界或者是跨地区的移动;“时间”因素主要是指“永久性”,即一旦产生一次迁移以后短期内不允许再有第二次迁移,这意味着迁移活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2)广义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