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儿童留守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现象的观察)

乡村儿童留守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现象的观察)

1星价 ¥64.8 (6.0折)
2星价¥64.8 定价¥10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38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20383844 ; 978-7-5203-8384-4

内容简介

留守儿童现象产生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及城市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留守儿童问题呈现双重嵌套性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村儿童问题的共性,另一方面兼具因微观家庭流动而带来的“留守性”特征。本次研究力图站在日常生活实践的立场,从生态系统的视角,还原总体儿童生存现状、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问题成因,凸显与分析留守儿童群体的特质。本研究整合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心理问题呈现——问题行为表现的系统思路框架,从有效实践介入的角度,不单独割裂看待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影响,而是将环境因素作用——心理动因产生——问题行为表现作为一个有机联接的实践整体来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人口流动与乡村“衰落”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反思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设计
第二章 乡村儿童日常生活原型
**节 乡村儿童生存及需求现状的差异性描述
第二节 乡村儿童偏差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原型
**节 留守儿童生存及需求的现状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节 留守儿童多个问题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描述性比较分析
**节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共性需求
第二节 两组儿童行为的差异性描述
第三节 两组儿童相关需求的差异性描述
第五章 两组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的比较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节 生态系统理论的适用性
第二节 两组儿童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模型建立和研究发现
第六章 两组儿童偏差行为、受欺凌问题的比较研究:基于社会联结关系的考察
**节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研究现状
第二节 留守儿童受欺凌问题研究现状
第三节 社会控制理论对越轨行为和受欺凌的解释
第四节 模型建立和研究发现
第七章 两组儿童偏差行为问题的作用机制比较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的考察
**节 一般压力及实证研究的适用性
第二节 中介模型建立与研究发现
第三节 调节模型建立与研究发现
第八章 留守儿童“学习价值观”的型构: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
**节 区域背景、相关概念及解释框架
第二节 乡村场域:学习价值观的生成环境
第三节 惯习:学习价值观生成过程的日常呈现
第四节 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习价值观的特质
第九章 “网格化陪伴”介入的实务初探: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
**节 行动研究设计
第二节 “陪伴式”实务模式应用及反思
第三节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索
第十章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传输中社会工作者资源整合角色的再思考
**节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传输
第二节 关爱服务传递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基于资源利用效能的角度
第三节 关爱服务传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落差
第四节 关爱服务输入过程中社工资源整合角色的探索
第十一章 从“留守”问题到“泛留守”问题的思考
**节 乡村儿童生存及需求的现状
第二节 “泛留守”问题的思考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现状
第三节 针对社会工作“留守问题”服务的调查及反思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金小红,女,1978年生于湖北荆州市。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中9币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几年,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4本,出版学术专著2本。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社会活动多项。被推选为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犯罪社会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访学于台湾中正大学,在犯罪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实现了两岸合作研究的计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