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3318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53331867 ; 978-7-5533-3186-7

本书特色

蒋山,是一个美丽的村庄。蒋山,依山傍湖风光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民淳朴人情美,故事精彩传奇美。美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共存,是为“四美具,二难并”。蒋山,是高淳“美丽乡村”的典范,也是一个人文底蕴丰厚的古老村庄。蒋山人民讲忠诚、有担当、遵道义、怀慈善,数百年来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得到张扬,并推动蒋山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自我蜕变与全面进步。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蒋山村的人文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介绍南京市高淳区蒋山村地方文史的著作。“南京之南是高淳,高淳之南是蒋山。”蒋山,是高淳“美丽乡村”的典范,也是一个人文底蕴丰厚的古老村庄。蒋山人民讲忠诚、有担当、遵道义、怀慈善,数百年来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得到张扬,并推动蒋山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自我蜕变与全面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淳人民的文化自信力,并彰显“美丽乡村”的文化魅力,特编纂此书,内容分为“渔樵耕读”“家族文化”“人物春秋”“传奇故事”“饮食文化”等,对该村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地理风光、建筑特色、杰出人物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融资料性与可读性于一体。

目录

旧迹新韵
双女坟——中韩文化交流的纽带
汉唐驿道与招贤馆——古代交通的大手笔
保贤局——固城湖边的慈爱圣地
定心标——固城湖东岸的仁德标杆
西茅庵——风雨沧桑总关情
何家古港——蒋山水运业繁荣的见证
蒋山砖瓦厂——烙在蒋山人民心头的印记
花山大桥——飞跃时空的湖上壮歌
樵渔耕读
蒋山书舍——老宅逢春书溢香
马家垄1953——乡村校舍的蜕变与重生
蒋山废圩——围湖造田往事与反思
湖畔蟹情——秋风催人捡蟹忙
趣遇甲鱼——湖滩上爬来的美昧
花山樵唱——隐逸生活的典型场景
家族文化
姓氏寻根—追寻血脉的源头
何氏宗祠——古为今用的家族殿堂
路氏宗祠——家族情的重塑与新生
吴李古祠——宗祠今昔话沧桑
家谱宝典——弥足珍贵的家族典籍
人物春秋
崔致远——蒋山留情的“东国儒宗”
何衢——为固城湖域之争画上句号的人
何子庚一受赠《天马赋》的故事
何耀南——倾家接济后学的贡生
何邦模——蒋山走出的义士
路景德——学而不倦的典型
蒋裕敦——古道热肠的乡贤
何绍秀——革命烈士的不朽人生
陈小头——为家为国勇捐躯
路有国——蒋山高丘坝抗洪抢险的先锋
英雄谱——湖滩救难的蒋山何家村民们
传奇故事
兄弟淘金——“蒋山”的得名
仙女红袋——崔致远的爱情奇遇
蒋山古泉——清泉流出的传奇
地藏悟道——地藏坐禅小金山
花山春恨——《华山畿》传说溯源
玉碎古庵——深藏村野的宫怨
借牛还马——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老牛护主——忠义可歌的动物故事
年成老树——神奇的丰歉预测神树
三百灶巷——花山何家鼎盛时期的缩影
诗咏蒋山
只怜无影浸康庐——《晓过固城湖》
两三钓叟白鸥间——《固城湖边即事》
满目琼瑶坠白天——《游花山观白牡丹》
故乡如此遇,延伫即为家——《游蒋山》
有笔难描尽,还将杖履寻——《花山何氏八景》
会向元章画里求——《花岭暮霭》
花在云中放——《花岫停云》
却叫古佛住中峰——《玉泉寺》
淡烟微雨两悠悠——固城烟雨
民风民俗
大爱无疆——蒋山慈善侧记
莲湘声声——竹竿敲出的乐章
五猖祈福——地方民俗活动的金招牌
十番锣鼓——乡土文化表白的又一形式
送春曲艺——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
祈福纳祥——民间信仰的传承和发展
细雨润物——湖畔明珠沐春风
饮食文化
破絮窠团子——让人回味的蒋山美食
地皮菜——大地对乡民的馈赠
乌饭——满载孝文化的食品
芦笋——蒋山农业转型的壮举
野山菇——山里人家的美味
蒋山春茶——蕴涵山水灵气的佳茗
汪家垄的老枣树——飘满枝头的甜香
附录
蒋山村的“文化表白”
为什么轮到蒋山村
蒋山村的文化觉醒:文化能当饭吃
追剧:从GDP到环保到文化
展开全部

节选

汉唐驿道与招贤馆——古代交通的大手笔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讽刺唐玄宗为了爱吃鲜荔枝的杨贵妃,不惜血本,动用国家驿传运输系统,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 古代中国国家驿传运输系统主要由驿道和驿馆组成,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经济、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以及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军队补给、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等,该系统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 驿道类似于现代的国道,是中国古代交通之主通道。文学作品中对驿道有着精彩的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古驿道的开辟在当时是很困难的,朝廷一般都非常爱护。为了保护驿道,不仅在驿道旁种植各种各样的驿树,还限制除驿馆之外的农舍房屋出现在驿道方圆几里以内。 驿馆是沿驿道而设,供官员及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乘的地方。驿馆的作用不容小觑,传递公文者每过一驿必须在驿馆换马。马是古代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出行要骑马,拉人载货靠马车,传递紧急文件时更要用快马。这些马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死命跑,或许也可以一日千里。有诗云:一驿过一驿,驿驿如流星。为确保人和马的生命安全,唐代驿馆遍布天下,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递铺设施较为简单,仅供差人和马匹喝水、休整。驿馆必须配备客房、厅房、厨房、仓库、马厩等。为方便饲养驿马,马厩设在馆舍建筑之外。驿马是国家财产,死损肥瘠每年必须向上呈报。有些著名的驿馆配备十分豪华,甚至配有皇帝行宫。一般的驿馆也都整洁宽敞,让千里奔波之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高淳在唐代尚未建县,属溧水县。唐朝,溧水县一度属宁国府宣州管辖。宁国驿道是溧水县至宣州的交通主干道,它从北边的秣陵关、蒲塘桥,进入现今高淳境内,在游山北面分为“Y”形两股岔道,一路经东坝、傅家坛到郎溪,另一路沿当时的漆桥河、游子山、固城、花山、狸头桥抵达现在的安徽宣城,再抵宁国。这段经过高淳境内的“宁国驿道”,姑且称为高淳古驿道。驿道沿路铺、驿很多,其中有的铺名成为地名留存下来,如溧水县毛公铺、高淳东坝的松儿铺等。高淳蒋山村花山脚下的招贤驿,是宁国驿道高淳境内*后一个驿站,驿内的客舍叫“招贤馆”。 有资料表明,这条古驿道在汉代便存在了。漫漫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古驿道承载了多少英雄豪杰、文人雅士的匆匆步履! 三国孙吴建都石城(南京)时,孙策部将程普多次带领兵马走过古驿道;晋时宣城太守谢胱往来宣城、当涂间赋诗访友走此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短暂驻留道上驿馆,泼墨挥毫写下《蒲塘客舍》诗作;大诗人白居易千里迢迢投奔时任溧水县令的叔叔,并意气风发地由此间踏上科考之路,步入仕途;宋时溧水令周邦彦走漆桥,访定埠,沿途赋诗作词;南宋周必大南归,取道固城抵临安……直至明清两代时,高淳诗人邢昉与宣城沈眉生、方文等文人一道游花山,赏白牡丹;宣城施闰章退休后几过狸头桥,重访玉泉寺等等,他们都经此古道来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乾符年间,从新罗(今韩国)到中国留学考取功名而当上溧水县尉的才子崔致远,出差至招贤馆住下,凭吊馆侧双女坟中双女,回国后又写下《仙女红袋》一文,详述招贤驿梦遇仙女、人鬼相恋的故事。此文后被收入韩国古典名著《新罗殊异记》,该书被视为“聊斋先河”,广为流传。 如今,纷纭的历史已经过去,留下的是给我们无限遐想的古驿道、古驿馆遗址。 P5-7

作者简介

高淳区固城街道蒋山村书记。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多年来带领村民大力建设蒋山村,使蒋山村被评为“江苏省*美乡村”“全国宜居乡村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2020年9月14日,蒋山村与花联村合并为“花山村”,何腊保再度成为全村领头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