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

1星价 ¥62.7 (6.6折)
2星价¥62.7 定价¥9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00161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67
  • 出版时间:2001-06-01
  • 条形码:9787310016181 ; 978-7-310-01618-1

本书特色

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等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对以上各项都做了详尽的阐述。

内容简介

政治学说史作为一门科学,要阐述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证明政治思想的历史是国家和法的学说有规律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派别斗争中进行的。政治思想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政治思想史除了研究国家与法的理论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它的研究范围。首先是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其次,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

目录

导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章 商与西周神佑王权政治思想
第二章 春秋占国时期政治思想的世俗化转型
第三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
第七章 《管子·轻重篇》的商业治国理论
第八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第九章 秦朝皇权专制思想
第十章 西汉前期黄老政治理论与儒法的新发展
第十一章 西汉中、后期政治指导思想的争论与发展
第十二章 东汉谶纬化的经济学政治观与名教思潮
第十三章 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思想的多元发展
第十四章 魏亚至宋佛教、道教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隋唐诸帝的君道理论
第十六章 隋唐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批判思想
第十七章 北宋政治调整与强化王权的政治思想
第十八章 两宋理学与功利学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九章 辽、夏、金、元的统治思想
第二十章 明代的集权专制政治思想
第二十一章 王守仁“心学”及其后学的政治思想
第二十二章 明末与清初士人群体的政治反思
第二十三章 清代帝王统治思想与古典政治思想的终结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今县)人。少时“颖敏绝伦”,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即位,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政事。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首辅,执掌实权达十年之久,为一代“权相”。张居正执政期间,推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死后受人僭毁,削爵夺谥,籍没家产。长子自缢,次子及居正之弟“俱发戍烟瘴地”(《明史·张居正传》),至崇祯时才得平反。著作有《张文忠公全集》四十七卷,一名《张太岳集》。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社会矛盾急剧激化。皇族、官贵和豪强争相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沦为佃户。国家赋役极重,农民不堪其苦,往往流走他乡,“抛荒田产,避移四方”(《明万历实录》卷三十二)。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财政收入日绌,人不敷出。政治上则贪官污吏横行,当权者明争暗斗,政治腐败。国内起义不断,对外边防废弛,形势十分严峻。张居正针对时弊,图谋更化,以寻求出路。他说:“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返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张太岳集·陈六事疏》,下引同书只注篇名)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和实权人物,政治思想以加强集权,严整吏治,抑制豪强和推行文化专制为主要内容,诚如他所自言:“以尊主威,定国是,振纪纲,剔瑕蠹为务。”(《答陈节推第十八书》)  一、振纪纲,重诏令  张居正“审几度势”,提出一整套“救时”之方,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重振纪纲。张居正认为,*严重的危机是君主势衰,政局失控,政事弛靡。他说,当今“国威未振,人有侮心”,“人乐于因循,事趋于苦窳”(《与李太仆渐庵论治体》),朝廷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陈六事疏》),致使上下阻隔,君令不得下达,统治实效极差,所谓“科条虽具,而美意渐荒;申令虽勤,而实效罔获”(《辛未会试程策》)。具体言之:“臣窃见近日以来,朝廷诏旨,多废格不行,钞到各部,概从停阁。或已题奉钦,依一切视为故纸,禁之不止,令之不从。至于应勘应报,奉旨行下者,各地方官尤属迟慢,有查勘一事而数十年不完者,文卷委积,多致沉埋,干证之人,半在鬼录,年月既远,事多失真,遂使漏网终逃。”(《陈六事疏》)。君主政治赖以运行的官僚机构几近瘫痪,直接危及君权的巩固。  针对危机,张居正提出要“振纪纲”。他说:“人主以一身而居乎兆民之上,临制四海之广,所以能使天下皆服从其教令,整齐而不乱者,纪纲而已。”他说的纪纲泛指权力法度。“振纪纲”要求君主亲自总揽法纪刑赏之权,“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刑赏予夺,一归之公道”(《陈六事疏》),纪纲如同“太阿之柄”,君主“不可一日而倒持也”(《陈六事疏》)。“振纪纲”还要求君主加强对官吏系统的控制,提高君主诏令的权威性。张居正说:“君者,主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政令是君主政治权威的具体体现,通过政令才能推动整个政治运行。所以说“天子之号令,譬之风霆”。假若“风不能动,而霆不能击”(《陈六事疏》),则君主的权威及其对政局的有效控制必然削弱。君主“无威”,臣下必然“无法”,“斯大乱之道也”。据此,张居正一心严肃法制。他制定了《考成法》,规定凡部院覆奏,行抚按勘,皆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明史·张居正传》)。张居正特别强调法纪必须严明,不可“徇情”或“操切”。他说:“徇情之与顺情,名虽同而实则异;振作之与操切,事若近而用则殊。”徇情指不顾是非可否,一味顺顾私情,操切则指以严刑峻法,虐使其民。此二者均是对纪纲的破坏。他主张“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既能顺应人情之所同欲,又能“整齐严肃,悬法以示民”,作到“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陈六事疏》)。法纪严明方能使君威振作。  张居正力主“振纪纲”的目的是为“强公室,杜私门”(《与李太仆渐庵论治体》),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权。法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他说:“盖闻圣王杀以止杀,刑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答宪长周友山言弥盗非全在不欲》)他称赞秦始皇“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杂著》),又说:“高皇帝(朱元璋)以神武定天下,其治主于威强。”(《杂著》)在他看来,“君子为国,务强其根本,振其纪纲”(《杂著》)。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才是*理想的统治形式,他所主张的“振纪纲”则是典型的君主专制政治思想。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