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
1星价
¥51.7
(7.6折)
2星价¥51.7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5828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61582862 ; 978-7-5615-8286-2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从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入手,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建筑史料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和实地调研,梳理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建筑营建关键技术,包括工业建筑规划选址、大跨度技术、结构与构造等技术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使用,并关注到营建规范和建筑师执业状况等方面。本书提出营建技术与经济制度、社会需求、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适应关系对当前建筑技术发展等具有借鉴意义,可作为今后工业建筑及相关遗产保护的技术真实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从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入手,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建筑史料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和实地调研,梳理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建筑营建关键技术,包括工业建筑规划选址、大跨度技术、结构与构造等技术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使用,并关注到营建规范和建筑师执业状况等方面。本书提出营建技术与经济制度、社会需求、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适应关系对当前建筑技术发展等具有借鉴意义,可作为今后工业建筑及相关遗产保护的技术真实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时间概念界定
1.2.3 空间范围说明
1.3 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2.4.4 天津机器局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一“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2.5.4 天津机器局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与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2.6.3 受制于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的平面布局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理论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人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3.1.3 名称反映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的应用概况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及兵工厂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4.3.1 制砖技术传播
4.3.2 制砖工业分布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4.4.3 黏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技术应用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著名水泥企业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时间概念界定
1.2.3 空间范围说明
1.3 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2.4.4 天津机器局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一“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2.5.4 天津机器局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与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2.6.3 受制于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的平面布局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理论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人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3.1.3 名称反映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的应用概况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及兵工厂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4.3.1 制砖技术传播
4.3.2 制砖工业分布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4.4.3 黏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技术应用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著名水泥企业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24.2¥59.0 -
桥梁史话
¥15.9¥37.0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6.8¥72.0 -
中国建筑史
¥36.8¥75.0 -
测井井控技术手册(第二版)
¥68.0¥80.0 -
装配化工字组合梁设计
¥88.0¥160.0 -
高速线材轧机装备技术
¥33.3¥98.0 -
冶金建设工程
¥19.3¥35.0 -
棒料高速剪切机
¥6.8¥20.0 -
炼钢厂设计原理
¥16.0¥29.0 -
冶金企业废弃生产设备设施处理与利用
¥14.0¥36.0 -
毛皮加工及质量鉴定
¥1.7¥6.0 -
轧钢机械知识问答
¥21.0¥30.0 -
转炉炼钢实训
¥10.2¥30.0 -
实用高炉炼铁技术
¥16.0¥29.0 -
轧钢机械
¥27.0¥49.0 -
电气控制与PLC 第2版
¥51.8¥69.0 -
机器人驱动及控制
¥44.9¥59.8 -
液压阀剖析
¥90.4¥139.0 -
焊工(中级)
¥4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