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华人文学跨文化特质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华人文学跨文化特质

1星价 ¥82.8 (6.0折)
2星价¥82.8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07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3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20390767 ; 978-7-5203-9076-7

本书特色

本书探讨华人作家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揭示五种典型的身份认同:个人现实的身份、语言的身份、族裔的身份、艺术的身份、性别的身份,进而论述海外华人作家及其文学的跨文化影响,指出华文文学家的许多视域与多国文化融合的态势和移民作家在世界文坛的突起,阐述他们如何开采文化资源以及在海外的生存策略。全书引证丰富,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语言通达。

内容简介

本书感性与理性兼具,从身份认同这个角度切入,以个体的现实身份、群体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语言身份和艺术身份等几方面来透析华文文学;阐释创作者个性特征、群体与流派之形成、发展与影响,其作品主题、风格之变化等等。通过对作家作品的观照,结合传统文本细读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身份建构之意义。文学地缘的变动,虽有因疏离本土文化而生出的隔膜和痛苦,但也促使在异域产生新的变化,反而成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缘。语言疆界的拓展将为文学史的重写带来新的契机:从流散、追索进入到一种自觉的身份建构,即以语言的疆界而非国家或民族的疆界来建构文学的历史。华人文学为世界文学宝库提供新的特质。在人类社会现代进程中,异质文化相互融合为新的文化特质。在追寻与创作中逐渐建立新的文化身份,进而推动人类建构精神文明的共同体。

目录

写在前面
序言
前言
绪论
**节 本选题的相关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存在问题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选题意义
**章 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
**节 现实的个体身份焦虑
第二节 边缘情境与故土情结
第三节 五种典型的身份认同
第二章 语言身份:特殊文本与表达
**节 失语或是语言驳杂
第二节 徘徊在双重文化边缘
第三节 作家“职业病”就是与主流悖逆
第四节 不能翻译回母语的困惑
第三章 族裔身份:从隔膜到融入
**节 族裔身份与代沟冲突
第二节 华人电影中的身份困扰
第三节 华裔的电影和电影中的华裔
第四节 从隔膜到融人嬗变延伸
第四章 艺术身份及人性透视
**节 严歌苓:身份颠覆与女性叙事
第二节 异域文化语境下凸显叙述语言的奇绝
第三节 艺术身份和文本的现代性
第四节 由身份失落到文化批评
第五节 女性影像嬗变的多重解析
第五章 性别身份与性别话语
**节 错位:男性失声与女性声音扩张
第二节 张翎:从《望月》、《金山》到《三种爱》
第三节 女性命运的多重文化解读
第六章 中华文化传承与文学嬗变
**节 延续现代文学精髓,突破窠臼
第二节 “离去与道别”解析人性幽微
第三节 新移民文学中的各类窘困
第七章 移民文学的跨文化影响
**节 异质文化融合为多元特质
第二节 移民作家在世界文坛异峰突起
第三节 身份理论对移民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红杉林”作家群及其成就
第五节 女性架构的轴线跨越时空
第八章 海外作家的现代视域与融合态势
**节 双重生存经验互相审思的文本书写
第二节 开采文化资源与海外生存策略
第三节 跨界经纬 海外创作与学术史料整理的对话
第四节 从身份困扰到哲学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吕红,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侨大学文学院等客座教授。俄亥俄大学研究学者。著有《美国情人》《世纪家族》《女人的白宫》《午夜兰桂坊》《红颜沧桑》《智者的博弈》《曝光》《让梦飞翔》等。主编《女人的天涯》《新世纪海外女作家获奖作品精选》《跨越太平洋》《蓝色海岸线》等。在《文艺评论》《广东社会科学》《福建论坛》《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世界文学评论》《中外论坛》《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Chinese America history and Perspectives》等刊发论文;获多项学术论著社会人文科学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