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诊纪实唐旭东脾胃病杏林传真

包邮跟诊纪实唐旭东脾胃病杏林传真

¥54.0 (7.9折) ?
1星价 ¥54.0
2星价¥54.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41615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2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71416157 ; 978-7-5714-1615-7

本书特色

跟诊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医学生进步的必由之路。医学生在跟诊中观察、揣摩、思考,身临其境地学习,能够积累经验,拓展临床诊疗思路,提高诊治能力。 本书作者为唐旭东教授的传承弟子,这些弟子跟师抄方多年,对唐旭东教授的学术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唐旭东教授的临证经验也有着深切的体会,故能准确把握唐旭东教授诊疗疾病的核心与脉络。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唐旭东教授的大力支持,唐旭东教授不仅亲自审阅书稿,还手写点评部分病案。 本书可供医学生、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跟诊纪实:唐旭东脾胃病杏林传真》通过对唐旭东教授门诊中具有代表性的22个病案的回顾,对唐旭东教授诊疗10余种消化科常见疾病的经验进行了解析与提炼。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唐旭东教授学术思想概述,下篇为唐旭东教授临床实践纪实。  其中,在下篇中作者精心选取了唐旭东教授门诊中的经典案例,通过对案例的病情回放、背景知识、用药分析及体会的介绍,重现唐旭东教授临床诊疗疾病的实况,解析唐旭东教授临证的思路。病情回放,主要是对真实门诊病案进行叙述,其内容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辅助检查、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治则、处方、复诊情况等。背景知识,主要是对诊断明确的疾病进行相关西医知识,如该病的概念、流行病学、诊断依据、诊疗要点等的介绍。用药分析及体会,主要是不同跟诊人分享自己对于跟诊的思考与体会,包括从中医角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对唐旭东教授诊疗该疾病的思路进行解析,对唐旭东教授诊治该疾病的遣方用药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  该书作者为唐旭东教授的传承弟子,这些弟子跟师抄方多年,对唐旭东教授的学术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唐旭东教授的临证经验也有着深切的体会,故能准确把握唐旭东教授诊疗疾病的核心与脉络。  《跟诊纪实:唐旭东脾胃病杏林传真》可供医学生、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目录

上篇 唐旭东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章 调气论思想钩玄
第二章 脾胃“通降论”及其应用
第三章 传承“通降论”,创建脾胃病辨证新八纲
第四章 基于“通降论”,以“调中复衡”之法治
疗脾胃病

下篇 唐旭东教授临床实践纪实
第五章 胃食管反流病
**节 非糜烂性反流病病案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病案
第六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一
第二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二
第三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三
第四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四
第七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
**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一
第二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二
第三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三
第四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四
第五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五
第八章 胃下垂
第九章 残胃炎
第十章 便秘
**节 慢性便秘病案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病案一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病案二
第十一章 功能性腹泻
**节 功能性腹泻病案一
第二节 功能性腹泻病案二
第十二章 肠易激综合征
**节 肠易激综合征病案一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病案二
第十三章 溃疡性结肠炎
**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案一
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案二
展开全部

节选

  《跟诊纪实:唐旭东脾胃病杏林传真》:  (一)临床研究  唐旭东教授在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时,注重以脾胃“通降论”为指导,以恢复胃腑的通降特性、改善胃内环境为中心。以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为例,笔者受唐旭东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不仅专注于抑制胃酸,还强调脾胃分治,重在降逆和胃、降气导滞。如通降颗粒以通降胃气的香苏饮为基础化裁而来,由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黄连、甘草等中药组成。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表明,通降颗粒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烧心、反酸等症状,同时,对伴有的嗳气、胃痛、胃胀等症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疗效,具有疏肝和胃、理气通降的作用,与“通降论”对胃肠病的认知特点相吻合。笔者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胃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技术及规范的转化应用研究”等临床研究中,均以“通降论”为指导,依据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制定临床干预的综合方案,初步研究结果证实了脾胃“通降论”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实验研究  对“通降论”代表处方通降颗粒的实验研究表明,通降颗粒可以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并能明显降低甲基橙胃残留率,促进实验鼠胃排空;同时,通降颗粒可降低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胃酸水平,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组织的损伤。  (三)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通降论”将脾胃系统视为一个功能整体,认为脾和胃之间相互影响。食管、胃、小肠、大肠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现代医学认识到功能性胃肠病胃肠症状重叠现象严重,单靶点的化学药物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笔者承担的基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研究子项目“慢性胃肠疾病病人报告临床结局(PRO)量表的初步研制”,正是以“通降论”对脾胃病的系统认识为依据开发的。该量表从反流、消化不良、排便状况、心理情绪、全身状况、社会功能6个维度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他慢性胃肠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符合中医药认知特点的PRO量表,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医药复方疗法的疗效优势,目前已经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胃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技术及规范的转化应用研究”等课题中应用。  五、脾胃“通降论”未来研究展望  “通降论”是在继承脾胃病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出的新理论,符合现代胃肠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在指导中医脾胃病的临床论治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同时实验研究也证实,以脾胃“通降论”为指导的中药复方,如通降颗粒,具有促进胃肠动力、抑酸等作用,与消化道的生理、病理特点相吻合。需要说明的是,“通降论”是包括脾胃(胃肠道)生理、病理、治疗在内的有机的体系,而不是单纯的理气通降法。它在宏观上围绕恢复胃肠道动力的目标,将虚实、寒热、气血、病理产物等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作者简介

  王凤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虚重点研究室副主任,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唐旭东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和学术经验继承人。2016年度中华医药贡献奖获得者,2017年度“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获得者。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9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李博,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为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学术继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倡导“医患共建式循证疗效评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