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4609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64页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59460998 ; 978-7-5594-6099-8
本书特色
1921年8月,一所专门培养昆曲演员的新型科班成立,这就是在昆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重要地位的“昆剧传习所”。传习所创办之初议定学员以“传”字入名,以艺名的*后一字标志行当,后人就称这代昆曲演艺人为“传”字辈。“传”字,既说明了他们是传习所的学生,又寄寓了昆曲在这一辈学员身上薪传不息的美好愿望。 作家杨守松热爱昆曲艺术,之前已写了三百万字的昆曲著作,如今又拿出一部《昆剧“传”字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昆曲史活资料,真是功德无量啊! ——吴新雷(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昆剧大辞典》主编) 我的老师辈们,比如俞振飞、周传瑛、沈传芷等人,是一代宗师。他们精湛的艺术和文人风范,是一代大师留给后人的丰碑。 作家杨守松先生,一个人埋头苦干十多年,不辞辛劳采访昆曲艺人。他一边采访,一边就有老艺人过世,人去楼空。杨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抢救”了历史,“抢救”了这么多鲜活生动的故事。可以说,没有对昆曲这个伟大艺术的敬畏和敬重之心,别说一个人,就是一个“项目组”、一个“课题组”,也未必能把这件事做成、做好。 杨守松先生是昆曲“圈外人”,作为昆曲“圈内人”,我要好好地感谢他。 ——蔡正仁(上海昆剧团原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昆剧表演艺术家) 我师从“传”字辈,特别受恩于周传瑛老师,我不只是学到了他们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我们这代昆曲人,就是在“传”字辈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今年是昆剧传习所诞生一百周年,我们要永远牢记“传”字辈那一种伟大的精神,将昆曲传承下去。纪念“传”字辈有很多种方式,而这部《昆剧“传”字辈》正是了解和纪念“传”字辈的*好方式之一。 ——汪世瑜(浙江昆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杨守松先生是寄籍昆山的作家,若把守松兄比作“昆虫”,他就像一只飞来飞去、永不懈怠的工蜂,在不同的花圃中,采集各种花蜜。不仅写出了《昆曲大观》这部煌煌大著,如今又出版了《昆剧“传”字辈》,形象地展示了“传”字辈老师们的艰难历程和对艺术的执着。 守松兄坚持昆曲的弘扬与传布,不辞辛劳,年复一年,为民族文化的复兴竭尽全力,真是功德无量。 ——郑培凯(香港非物质文化咨询委员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在近代以来的昆曲史上,“传”字辈不仅是存亡续绝的昆曲命脉,更是百年昆曲艺术的高峰,至今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与艺术。守松先生的这部《昆剧“传”字辈》,生动形象,将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感谢作家的辛勤劳动!愿“传”字辈的故事永久流传,激励大家一起攀登民族文化的新高峰。 ——陈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常务副主任) 桃花坞,五亩园,苏州昆剧传习所。 传习所就在苏昆边上,一墙之隔,息息相通,我每天上班都可以看到,“传”字辈老师的在天之灵也应是每天都看着我们,看着我们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看着我们青春版《牡丹亭》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看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出入剧场、喜爱昆曲,看着昆曲由衰颓走向复兴。我们依然感到不足,我们依然要学习、要进步,而《昆剧“传”字辈》这本书,正是鲜活生动的一本教材。一百多篇故事,从各个侧面记述了“传”字辈老师的生活,他们的艰辛,他们的从艺之路。这些故事,或悲或喜,或轻松或沉重,无不令人感慨,发人深思。 我虽然没有机会得到“传”字辈老师的亲自指点,但是我跟汪世瑜、岳美缇、石小梅等老师学习,也相当于受到了“传”字辈的精神滋养。“传”字辈老师的艺品,尤其是人品,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永远学习。 ——俞玖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周传沧、王传渠、薛传钢、周传瑛、沈传锟等一大批“传”字辈演艺人跑码头、跑龙套, 为传承昆曲艺术呕心沥血、艰难卓绝的从艺经历, 记述了诸多昆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物与事件, 且将“传”字辈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与探索娓娓道来, 既还原了一代昆曲艺人奋斗、磨难与成功的历程, 又总结了他们为昆曲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目录
一、 跑码头的“传”字辈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
不是朱国梁,就回家种地了
什么叫原始共产主义?
一顶蚊帐一个家
不忘水乡恩
借钱买棺材
感恩的“传”字辈
老师跟我们一起跑码头
跑码头演戏,在昆山翻船
“传”字辈集体“跑龙套”
周传沧,打字幕的“传”字辈
“我就是捡捡刨花柴!”
王传蕖用药棉做裤子
藏在鞋子里面的巧克力
王老师请我吃“鸡”
老师赛过父亲
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糖芋艿的故事
回忆父亲薛传钢
我的三位老师
二、 偷来的拳头打不死人
“偷来的拳头打不死人”
要“讲究”,不能“将就”!
艺术是“熏”出来的
周传瑛说《醉写》之“醉”
俞振飞《惊变》之“变”
*重要的是声音和脚
《问病》的眼神,《偷诗》的“轻”
《楼会》的“腔调”
昆曲的法宝,三个字:俏丝丝
《游园》的细节
沈传锟教“路子”,给你创造空间
沈传锟的“绝活”
《游园惊梦》是朱传茗传下来的
只要你会唱,我就会吹
三个老师一样“丑”
华传浩的“醉美”
《活捉》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两个《活捉》:一个泥土气,一个书卷气
《相梁·刺梁》“射稻草”
王传淞的眼睛有光
“唰!唰!”眼睛的闪动要有速度!
死戏活人唱
小花脸嘴里要干净
三、 “传”字辈老师会“捏”戏
四、大师风范
五、逸闻往事
节选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 得从《十五贯》说起。 今人只知道《十五贯》中况钟和娄阿鼠的扮演者周传瑛和王传淞,却往往忽略了扮演过于执的朱国梁。 殊不知,没有朱国梁,也许就没有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十五贯》。 朱国梁,一位在我心目中巍然屹立的男子汉。 2015年4月13日下午,我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采访八十五岁的昆剧“世”字辈老人张世萼,这位在《十五贯》中扮演苏戍娟的老人,撩着她的白头发,平静地细数往事。“开头是苏剧,后来是苏昆,再后来是昆苏,”她说,“昆剧离开苏剧,早没了!”其间,还突然冒出一句,“不能忘记苏剧的好……”说时眼眶湿润,泪花与白发一起闪烁。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是因为昆剧在没落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苏剧养活了昆剧,“传”字辈才得以苟延残喘,活到《十五贯》名满京城的那一天。 不能忘记苏剧的好,*重要的是不能忘记朱国梁的好。 朱国梁是慈溪城门口领来的。他因为聪明伶俐,备受宠爱,主家还供他读书,上政法学堂。后来主家有了子嗣,为了家财,朱国梁被赶了出来。他不得不中途辍学,没路走,转而拜师学艺。他不仅聪明,而且面如粉玉,倍受富人追捧。出师后“唱赋”,自己编自己唱,骂日本人。看到大小新闻,他随时就能编好唱词,当天就能演唱,人称“小热昏”,上海滩上出了名的。有了钱,就“顶”房子了,拿黄金“顶”了房子,成了家,养儿育女。 朱国梁能在上海生存,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只是由于战火的蔓延,国风苏剧团被迫离开上海,他和龚祥甫、张兰亭等人一起,苦心经营,在江浙一带跑码头。苏剧因为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倒也可以艰难地生存下来。这时候,日军的炮火烧毁了仙霓社的衣箱,昆剧*后一个戏班仙霓社被迫解散,众人各奔东西。仙霓社的王传淞和朱国梁的国风社有交往,就加入了国风社。接着他又介绍周传瑛加入。朱国梁用其才,容其行,他的国风社也是昆苏合演,经常演出的《游园惊梦》就是昆苏合演,他们习惯叫作“半荤(昆)半素(苏)”。张世萼说,《牡丹亭》只有“则为你如花美眷”是唱昆的,后来都是从苏的。 朱国梁多才多艺,生旦净末丑,缺什么他就顶上去演什么。同时,他对王传淞和周传瑛等人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气度,容他们来去自由。沈传锟就是来了走、走了又来的;刘传蘅甚至“三进三出”,朱国梁也是来了欢迎,走了没意见,不为难。*多时,沈传锟、包传铎、周传铮、刘传蘅、郑传鉴、王传淞、周传瑛,七个“传”字辈在国风社,客串的还有朱传茗。 其间,苏剧的名角张家三姐妹都是朱国梁的妻子,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多有表演天分,江浙一带几乎都闻其名。在允许一夫多妻的时代,这并非个例,只是,人们难以理解的是,他的三个太太 有两个分别和剧社里的两个演员有了私情。更加使今人难以想象的是,朱国梁非但没有因此而赶走他们,相反,不仅默认,而且*后同意并*终促成他们合法成婚。 今人往往回避或者隐去这段历史,好像说了有损昆剧大师们的形象。其实,想想魏良辅吧,为了艺术,他把女儿嫁给流放的犯人张野塘,而后共同研磨,十年后完成了昆山腔到昆曲(水磨调)的提升。同理,为了艺术,为了昆苏合璧,让苏剧生活得更好,朱国梁的做法在当时具有其合理性,今人谈论这件事,似亦不必讳莫如深。 在昆剧濒临灭绝的时候,正是朱国梁的大度、理智和明智,给昆剧的传承留下了血脉。 持平地说,朱国梁并非神仙,他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他的客观、宽容和大度,其中也必然包含了他的惜才爱才之心。 无论如何,我赞同张世萼老人的话:不能忘记苏剧的好…… 不是朱国梁,就回家种地了 张世铮说,没有“传”字辈也就没有他们,没有他们那一代!没有一个昆曲人能够说他“不是靠‘传’字辈长大的”。 我的书(《我是昆剧之“末”》)上都写了,我父母去世得比较早。1952年父亲没了,1953年母亲没了。然后怎么办呢?我两个哥哥还在,一个大哥哥没有工作,失业了。一个小哥哥刚工作,当了小学老师,赚到一点钱。父母亲去世,都是他一个人拿了钱来料理后事。 然后就是在乡下待了半年。我有两个姐姐,乡下那个姐姐是老四,是童养媳;杭州那个姐姐是老三。乡下那个姐姐她就含着泪跟我说:弟弟啊,想办法到杭州去,看看他们那边需不需要人,如果剧团里面需要,那么你就在剧团里面,能够有口饭吃比在乡下种田要好得多,也免得受这一口气! 这样到了杭州姐姐那里。能不能收留我,我心里还没有底。那个时候团里有个“团委会”,我姐夫是“团委会”的成员。去了以后大概两三天时间,他们忙于演出,下午演出,晚上演出,团里一直没有时间开会讨论。 两三天以后,有一个搞行政的——不是“传”字辈,名字我就不说了,他是太仓人——就跟我姐姐讲,我们团里已经开过会了,不留人,不要人,叫你弟弟走。姐姐告诉我了,我很难过,号啕大哭啊。 在我哭的时候,朱国梁看到我了。他是团长、班主,看到我哭,哭得很伤心。他就问我姐姐,你弟弟哭得那么伤心,干吗呀?我姐姐跟他说了,刚才某某某跟我讲,团里不收人,叫我弟弟明天回去。 朱国梁一听就发火了!他说根本没这回事情(拳头轻捶桌子),他一个人怎么好自说自话?后来他说不要急,叫你弟弟不要哭,不要伤心,我们有空就开会,来讨论你弟弟的事。 当天下午演完戏,“团委会”就开会,不到半个小时,就决定了。看我那么可怜,多一个人,小孩子嘛,也花不了多少,就把我留下来了。我姐夫是“团委会”的,我姐夫晓得了,就告诉我姐姐。姐姐高兴啊,真是峰回路转!
作者简介
杨守松,1943年生于江苏盐城,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随后到昆山工作,2005年退休。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杨守松文集》19卷,计700万字。《昆山之路》《苏州“老乡”》等先后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文艺大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等,获奖达70余次。近8年来,致力于昆曲人物的采访和昆曲的研究、写作,其《昆曲之路》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紫金山文学奖,《大美昆曲》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9.2¥28.8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23.6¥58.0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9.3¥45.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19.7¥58.0 -
茶经(黑白版)
¥15.1¥4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8.0¥25.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3.8¥29.8 -
经典常谈
¥4.9¥14.8 -
文史足徵录
¥14.7¥49.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2.1¥25.0 -
东瀛印象记
¥16.9¥35.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3.0¥32.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24.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