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456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5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208145672 ; 978-7-208-14567-2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具有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之一,也是引用频率较高的著作之一,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著作。自本书问世以来,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经历了许多论战和变革,然而无论是自由制度主义,还是建构主义,它们所讨论的许多问题都绕不开《国际政治理论》一书,本书作者肯尼思·华尔兹也因本书而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中的大师地位。 华尔兹理论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将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性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 ——罗伯特·基欧汉 正如20世纪50年代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是现实主义的里程碑一样,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 ——戴维·鲍德温

内容简介

  该书通过缜密的逻辑演绎,将先前的国际关系学中散乱的术语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广泛借鉴了其他学科(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并从排列原则、单元功能和权力分配三个角度界定了国际政治结构。

目录

一种国际政治的理论
——结构现实主义评介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章 规律与理论
第二章 还原主义理论
第三章 系统方法与理论
第四章 还原方法与系统理论
第五章 政治结构
第六章 无政府秩序与均势
第七章 结构性原因与经济效果
第八章 结构性原因与军事效果
第九章 国际事务管理
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没有行为的结构或是功能的消失新的帝国主义定义,对于修正传统的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从而使之能够对新的现实进行解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从加尔顿(Johan Galtung)的帝国主义“结构”理论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一点。通过将新殖民主义理论推向逻辑的终点,加尔顿无意中暴露出了该理论的荒谬之处。在他看来,帝国主义是更为和谐和富庶的国家与不很和谐而且贫困的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他使帝国主义成为一个结构性的现象,但是他的结构理论部分地是通过还原方法推导得出的。他的国际结构定义结合了一种国家属性——和谐程度,以及一种国际结构特征——实力分配。而即便前者可以被视为结构性因素,充其量也只是国家层次的结构性因素。由于加尔顿将国家属性纳入国际结构中,他的方法就变成了还原主义性质的。如果把结构视为行为的条件,并对功能的发挥具有影响,那么结构就是一个有用的概念。12将国际结构部分地按国家属性加以定义,会使这些属性与其试图予以解释的结果相混淆。由于加尔顿如此定义结构,行为与功能就消失了。一个国家之所以被称为帝国主义是由于其属性,而与其行为无关。对行为的观察、行为与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出现不同结果的问题,所有这些复杂而困难的问题都被置之不理了。因此,他可以说:在东南亚,日本无疑是“经济帝国主义,但却不存在政治、军事、通讯或文化上的支配”。完善的帝国主义根本无须诉诸武力,无论是直接使用武力,还是以武力相威胁(Galtung,1971,pp.82-84,101)。帝国主义不再是一系列难以解释的行为,而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状态,即和谐富庶的国家与不很和谐而且贫困的国家之间在生活条件方面差距的不断扩大。加尔顿提出的理论只是宣称,生活条件方面不断加剧的鸿沟源自富国对穷国的剥削。他断言:“垂直型的互动是世界上存在不平等的主要根源。”(Galtung,1971,p.89)但他并未对此加以解释,而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一再重复。国际贸易的不对称、商品生产国与原料供应国之间所处环境的差别、不同国家在出口过程中获利的差异程度,这些因素被认为导致了国家间的互动,并使发达国家得益,而使落后国家更为贫穷。但加尔顿的理论并未指明这种垂直互动是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在什么情况下,富国是如何、并且在何种程度上通过剥削穷国而使自身获益?要证明这一点需要细致的分析,包括对贸易条件以及一定时期以来各国进出口构成发生的变化进行考察。13这种考察显示出,有时一些初级产品生产国也十分富庶,那么它们是不是也对其他国家进行了帝国主义剥削呢?1974年,石油与粮食出口国繁荣昌盛。与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欠发达的阿拉伯国家以及高度发达的美加两国均情况良好。而前者在加尔顿的理论中是*典型的受剥削国家,它们属于出售自然资源而不进行工业生产的国家。同时,作为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美国则是帝国主义的典型。加尔顿的理论只是提供了描述而没有做出解释,而且他的描述范畴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自19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贸易条件呈现出有利于工业制成品而不利于初级原料出口的趋势,而加尔顿显然据此得出了以上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于这一趋势,而这一趋势也不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贸易条件的变化,使某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益更多,而有些国家则较少。如果某国生产的产品已经有了足够的供给,那么贸易就将不利于该国。无论是在一国内部还是在国际上,贫穷的一方都被疏远并遭受挫折,其原因在于它们不是他人所需。怎么能说失业者是受到了剥削呢?如果一国所提供的是供给充足的产品,那么怎么能说它们是在通过低廉的价格补贴富国呢?如果富国停止购买它们的产品,它们必将变得更为贫困。然而,加尔顿认为富国剥削穷国,并使后者陷入贫困,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并使它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对外都无法团结一致(Galtung,1971,pp.89-90)。他首先将结论置于他的理论之中,然后又从中推导出这一结论,即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帝国主义联系是导致少数国家变得富庶,而使大多数国家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询问以下这些问题:是否北方和西方国家真的使南方和东方国家变得贫穷?对后者的剥削是否使前者变得富庶?是否帝国主义将经济剥削、贫困和纷争带给了此前从未遭受过这些苦难的国家?现在,帝国主义是否会使这些苦难长期存在?剥削与纷争并非是新近才出现的不幸,贫困也一样不是。将分裂归因于帝国主义的人们可以回想大多数殖民地民族在帝国主义之前所处的状况。而且,直到19世纪中叶,几乎在全球所有地区,所有人的生活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存的层次上,或者非常接近于此。14与之相比,马克思以及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没有强有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介入,非西方国家的落后状态也许将永远持续下去,这一观点似乎更接近真理。15导致贫穷的原因很多,而且历史悠久、富裕的原因也一样。认为帝国主义是如此有利可图,以至于将富庶国家的很大一部分财富归因于此,这样就混淆了私人所得与国家收益二者的区别,也未能考虑帝国主义国家的成本,包括输出资本的成本,而且忘记了对于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来说,相比于本国的经济总量,帝国主义收益充其量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与落后国家相比,作为商品市场以及投资场所,发达国家(无论它们是否是帝国主义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说帝国主义没有带来任何回馈是错误的。然而,主要论点是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我们可以只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富国物质财富的获得主要源于本国内部——即它们对科技的运用以及在国家范围里组织自身经济的能力。然而,对于许多对帝国主义做出经济解释的人来说,穷者使富者富有的观念已经变成了一个备受珍爱的信念。而与之相反,富者使穷者贫穷,并使后者遭受无尽的苦难,也许是一个同样深受推崇的信仰。这些绝望的观点,在旧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只是暂时现象,因为他们相信根植于系统内部的原因将导致系统自身的毁灭,而对于今天的新殖民主义者来说则变成了永久性的。具体原因我将在下文加以论述。……

作者简介

  [美]肯尼思·华尔兹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职。曾担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其中《国际政治理论》一书自出版以来便被誉为“当代经典”,是国际关系学界迄今为止影响大、引用率高的著作之一。信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学术兼职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复旦台湾中心/哈佛费正清中心两岸关系研究项目”联席主任、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等。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实习工作并担任议员立法助理。主要从事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海洋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出版各类著作共计8部,在国内外发表SSCI和CSSCI期刊学术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