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度与道德——王安石学术及其变法运动述论

包邮法度与道德——王安石学术及其变法运动述论

1星价 ¥67.0 (7.6折)
2星价¥67.0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32008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24页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73200839 ; 978-7-5732-0083-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政治史爱好者、古代思想史爱好者*2021年恰逢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重新对其“法度与道德”进行思考。 *力图还原熙宁变法前后的政治背景及思想语境,寻找时人及后世批判王安石的根源所在。 *爬梳剔抉充足的文献材料,尽力重现王安石真实的政治理想。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了和合学方法深入探赜熙宁变法如何以经学为其理论依据, 以及经学唯变所适为变法实现合理性论证的关系, 在相互联动中, 互相促进, 互相发展, 营造了一个互相创新的局面, 使北宋社会出现了新气象、新思维、新方法。

目录

导论:法度与道德之间

**章 时代危机与新经学的语境建构

一、政教失序与新经学的兴起

二、新经学的语境建构

(一)超越汉唐的意识

(二)经学以明义理

(三)通经以致用

三、新经学的初步开展

(一)胡瑗、孙复之学

(二)欧阳修的疑经

(三)李觏的礼论

第二章 庆历学术与政治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新道德与新士风的兴起

(一)严君臣之辨与新政纲

(二)君子小人之辨与新士风

二、治理之道:简繁之辩与无为政治

三、共治模式:委职不委权

第三章 王安石对经学义理学的发展

一、经学著述考

二、对经学文本的检择

(一)“七经”的检择

(二)王安石废《春秋》考辨

(三)王安石罢《仪礼》考辨

三、王安石《易》学重义理的特点

(一)《易解》的义理学特点

(二)《卦名解》诸篇性质再论

四、《三经义》与新学发展

(一)《三经义》与经义统一

(二)《三经义》与经义范式

(三)新学范式及其地位

附论:清初《周礼义》版本问题再考

第四章 王安石天道性命论中的政治观

一、天道、天变及生生之道

(一)天道任理的原则

(二)天道生生与仁政之法度

(三)天变与人事:对灾异论的反思

二、性命论中的秩序论说

(一)性之善恶问题考辨

(二)性善、中人与制度

(三)知命与正命

三、法治、中道与精理论

(一)公私之辩:王权与私家

(二)中之德及中道原则

(三)精理、穷神与立法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王安石变法理论的全面建构

一、合均平与富强:《泉府》之法

(一)新政策的任务

(二)国家权力与均平的实行途径

(三)征商与恤农

二、政治体制与吏治改革

(一)委任与道揆:皇权体制的改革

(二)选贤任能的公平体制

(三)士与吏制改革

三、人才与教育体制改革

(一)“有用”的人才观

(二)名实之辨:人才路线之争

(三)学校科举改制及其影响

四、熙宁庙制改革及其意义

(一)宋初庙制的确立及其争论

(二)熙宁庙制改革及其逻辑

(三)程、朱对始祖信仰讨论及其普及化

五、军事与外交战略

(一)“寓兵于民”的战略

(二)御将帅以道:军事体制改革

(三)内外强弱之辩:外交策略

六、法制与司法制度改革

(一)法度的平等性与熙丰编敕

(二)刑与教:对刑罚体系的思考

(三)司法公正:讯用情与弊用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元祐政治理念及其与王安石的论争

一、道德为本的政治观:司马光

(一)“道德”优先论

(二)公议与义理:谁代表民意

二、政治之“理”的探讨:程颐

(一)治体论:君臣之道

(二)民本论:君民之道

(三)变革论:时机与方式

三、政治之“势”的分析:苏辙、苏轼

(一)君臣共治:基于“势”的分析

(二)“为治之地”与道德

(三)如何对待异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永奎(1985—),男,河南商丘人。2005-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2009-2012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求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宋代经学与哲学研究。现在上海戏剧学院社科部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