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影响及绿色丝路研究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影响及绿色丝路研究

1星价 ¥66.9 (7.6折)
2星价¥66.9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28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20392860 ; 978-7-5203-9286-0

内容简介

低碳是中欧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是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靠前低碳话语权争夺来看,其议题包括碳关税的征收、是否强制定量减排、碳减排基准年等。

目录

**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框架
**节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前提假定、理论假设与推导过程
第三节 研究价值、创新之处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梳理与文献述评
**节 话语权研究的渊源、进展与不足
第二节 欧盟“规范性力量”与低碳政策
第三节 中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第三章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建构之路
**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逻辑预设
第二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语义预设
第三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语用预设
第四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推广策略

第四章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概念隐喻及规范效应
**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中的概念隐喻及内涵
第二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概念隐喻的结构谱系
第三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概念隐喻及规范映射

第五章 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
**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规范影响
第二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路径
第四节 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综合影响

第六章 中国低碳话语权与超网络的“绿色丝绸之路
**节 中国构建与提升国际低碳话语权的战略设计
第二节 中国构建与提升国际低碳话语权的策略路径
第三节 “绿色丝绸之路”的超网络协同合作与熵控

第七章 中国协同式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的路径选择
**节 中国协同式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思想内涵
第二节 中国协同式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中国协同式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欧盟低碳话语权的影响及绿色丝路研究》:  冷战后的低碳议题成为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建立对已有利的全球低碳话语规则和制度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行为体在低碳话语权争夺战中占据强势地位恰恰是软实力的*佳标记。正是基于此认识,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京都进程”到2015年底的《巴黎气候协定》,欧盟通过输出自身的低碳治理标准,凭借其独特的话语建构能力,占据了全球低碳话语权领域的引领地位。笔者从逻辑预设、语义预设、语用预设与推广策略等理论与实践层面,解读了欧盟低碳话语权的建构历程,分析了其独特的话语建构与传播之路。  低碳政策与环境安全的概念密切相关。环境安全定义为避免或减轻侵犯国家及人民,特别是人民利益的环境破坏或恶化行为,强调了需要保持区域的环境完整性来面对增长的环境活动。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当地的资源息息相关,也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的。在全球气候协议的推动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举措虽然未能完全缓解气候变化的问题。但各国低碳合作的兴趣明显增加,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例如新推出的“低碳生活适应行动”“零碳生活适应行动”“低碳弹性报告”虽没有直接定义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是更好地适应了环境变化本身和避免了风险。  国际低碳经济委员会是经国家批准提供低碳资讯与信息的机构。与更广阔、更稳定的低碳发展日程相比,低碳发展战略着重强调了环境,尤其是排放问题(有机污染物、重金属、酸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和动植物群的保护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关注点当中,有芬兰对于俄罗斯冶炼厂的跨国污染问题的关注,也有对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的结果的关注,还有北美国家关心的油气产品的环境后果,以及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如何发展低碳产业的发现。  在国家层面上,国际社会对于气候问题的关注使得国家的关注点从军队安全、政治斗争上转移到了低碳合作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报告开始关注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威胁。与冷战时期相比,国际政治开始聚焦于低碳与环保领域,并且有理由相信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从低级政治向高级政治转变的趋势仍将继续下去。气候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非传统安全特性,关乎世界人民的健康与全人类的发展。除了在国家安全报告中,这个转变在国家政策中同样可见。曾经的国家政策重点是领土的完整与军队的发展,但目前已经被包括气候低碳等焦点在内的非传统安全因素所替代,这也为各国进行充斥着竞争与合作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铺平了道路。  在低碳话语融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过程中,欧洲国家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典型事例就是英国2003年把“低碳经济”列入《英国能源白皮书》。英国也就成为世界上首个把“低碳经济”写入一国政策文件中的国家。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应对全球变暖是一个关乎全球共同利益的领域,使得世界各国的合作比传统国家安全利益因素更加可行。低碳技术发展与世界科技革新同样为国家去落实低碳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国家发展框架应该被扩展到低碳问题。当然,低碳战略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阻碍和困扰,如能源输出国的阻扰以及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的阵痛。然而,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对全人类有利的大业。  关于低碳的表述往往和保护环境的文本相联系。比如,在评估全球与地区变暖的过程当中,二氧化碳对气温上升的影响被着重强调。目前低碳发展的国际论坛,明确地将低碳发展和减缓全球变暖的问题放在了一起。尽管世界上某些国家在政治上不情愿减排,但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的国际气候协议进程仍在推进。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到《巴黎协定》,就这些国际气候协议的内容来看,这一点显而易见。除了联合国之外,欧盟也一直在努力达成一项关于持久性减少碳排放的全球公约。在跨国科学合作方面,欧洲科学家的合作目标一开始就是明确的,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加低碳发展的知识与创新,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增进人类发展。  在欧盟看来,发展低碳的目标原本属于环境保护战略的具体组成部分,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之下,低碳对原本的环保概念又有所超越。从更实际化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碳储存利用和管理、运输、低碳旅游和低碳安全等,这些内容涉及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环境关注与碳排放的平衡在国际气候谈判大会中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议题,并且是长期以来引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执的焦点。一方面,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推行减排二氧化碳,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环境责任;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认为,减少碳排放意味着牺牲自身经济发展。依据碳排放的历史和累计碳排放量来说,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已经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造成了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环境责任。上述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了环境关注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出了国际低碳合作与经济效益得以兼容的可能性。而且,从更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看,倡导低碳合作与低碳发展将创造一个不同部门互帮互助、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契机。  低碳发展,特别是当中与人相关的环节,成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议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表现出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兴趣,这其中包括原本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问题比较忽视的国家。虽然目前二氧化碳对国际气候影响的评估数据仍然是有争议的,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发展经济与倡导低碳生活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同样明显的是,国家产业模式的差异与它们在碳减排谈判方面的各自立场息息相关。国家是否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它能否完成减排目标的关键。总而言之,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绿水青山之前找到平衡点才能把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持续下去。  ……

作者简介

  柳思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外交学院,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六项,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各级别科研奖励十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