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6940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111694090 ; 978-7-111-69409-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以及相关政府主管机构科研、检测认证、产品测试人员【适读人群】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设计验证、产品测试,以及相关政府主管机构研究制定标准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科研工作者、检测认证行业从业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也有较大参考作用。 【图书特色】 1.20余家优势单位权威专家,历时4年联合攻关并编写。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建、以陈虹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联合国内2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领域优势单位,开展了为期4年的联合攻关。 2.取得多项突破,填补多项空白。本书项目团队以“瞄一流,补空白”的原则,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共性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测试工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理论、适用于中国路况的测试场景库建设、复杂气象条件模拟测试技术等多项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本书作序。 3.凝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实用性为指导原则,融合理论基础、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 【名人推荐】 相信本书能够成为广大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内容简介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基于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从智能网联汽车概述、系统功能仿真测试、关键零部件测试、整车测试、信息安全测试、功能安全测试6方面系统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技术及评价方法,提供了现阶段较为完整的测试链条的技术解析和特点分析;同时,针对系统级和整车级的评价给出了成体系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指标。本书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教授陈虹等共同编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主审。

目录

前言

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1.1智能网联汽车概况/

1.1.1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

1.1.2智能网联汽车国内外发展历程/

1.1.3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1.1.4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特点/

1.2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评价/

1.2.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

1.2.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的体系理论/

1.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智能网联汽车的系统功能仿真测试/

2.1测试场景库/

2.1.1测试场景/

2.1.2测试场景构建/

2.1.3测试场景库的应用/

2.2基于软件在环的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

2.2.1测试环境模型/

2.2.2整车模型/

2.2.3环境感知系统模型/

2.2.4Panosim仿真测试应用/

2.2.5软件在环虚拟仿真测试技术/

2.3基于硬件在环的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

2.3.1环境感知系统的硬件在环测试/

2.3.2控制执行系统的硬件在环测试/

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测试/

3.1毫米波雷达/

3.1.1产业现状/

3.1.2毫米波雷达技术简介/

3.1.3毫米波雷达测试/

3.2激光雷达性能测试/

3.2.1激光雷达发展历程/

3.2.2激光雷达传感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3.2.3激光雷达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3.2.4激光雷达传感技术的特点/

3.2.5激光雷达性能测试/

3.3车载摄像头的测试/

3.3.1车载摄像头发展现状/

3.3.2车载摄像头相关标准/

3.3.3车载摄像头测试/

3.4定位模块性能测试/

3.4.1车辆高精度定位系统简介/

3.4.2导航定位国内外标准情况/

3.4.3定位性能测试/

3.4.4精度定位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3.5车载通信终端/

3.5.1蓝牙、Wi-Fi性能测试/

3.5.2基于LTE-V2X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性能测试/

3.6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3.6.1产业现状/

3.6.2工作原理/

3.6.3标准及政策现状/

3.6.4ETC OBU测试/

3.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智能网联汽车的整车测试/

4.1整车硬件在环测试/

4.1.1封闭场地整车硬件在环测试/

4.1.2转鼓平台整车硬件在环测试/

4.1.3整车硬件在环测试的意义/

4.2封闭测试场地的构建/

4.2.1封闭测试场地的场景柔性构建/

4.2.2封闭测试场地的道路环境设计/

4.2.3封闭测试场地的气象条件模拟/

4.2.4封闭测试场地的V2X路侧系统/

4.3封闭测试场地的测试/

4.3.1封闭测试场地的测试项目/

4.3.2封闭测试的测试仪器/

4.3.3封闭测试的测试方法/

4.4开放道路测试/

4.4.1开放道路测试概述/

4.4.2开放道路测试的测试设备/

4.4.3开放道路测试的测试方法/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测试/

5.1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概述/

5.1.1基于统计分析的入侵检测方法/

5.1.2基于预定义规则的入侵检测方法/

5.2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5.2.1终端层安全风险/

5.2.2传输通道安全风险/

5.2.3云平台安全威胁/

5.3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5.3.1汽车安全技术/

5.3.2移动终端安全技术/

5.3.3通信网络安全技术/

5.3.4信息服务平台安全技术/

5.3.5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5.4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测试方法/

5.4.1符合性测试/

5.4.2渗透测试/

5.5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评价方法/

5.5.1赋权方法调查/

5.5.2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安全测试/

6.1功能安全概念阶段/

6.1.1相关项定义/

6.1.2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6.1.3功能安全概念/

6.2ALKS的功能安全分析/

6.2.1相关项定义/

6.2.2HARA分析/

6.2.3安全目标/

6.3ALKS的功能安全测试准备/

6.3.1测试内容和目的/

6.3.2测试准备/

6.4ALKS的功能安全测试/

6.4.1测试场景/

6.4.2测试步骤/

6.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级和整车级评价方法/

7.1系统级评价方法/

7.2整车级评价方法/

7.2.1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7.2.2智能网联汽车评价目的及意义/

7.2.3智能网联汽车评价方法流程分析/

7.2.4智能网联汽车评价指标框架/

7.2.5安全性评价/

7.2.6舒适性评价/

7.2.7能效评价/

7.2.8SAW智能度评价/

7.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秦孔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验证及测试评价体系等领域研究工作。是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智能网联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车联网专委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志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虹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同济大学电信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原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