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6326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19463267 ; 978-7-5194-6326-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读者黄静波同志一生辉煌,却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尤其令我们敬佩的是,不管历经多少波折,他总是超越一己的悲苦,将个人荣辱完全置之度外,一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除了应有的坚定的理想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事业才会更精彩,路才能走得更远……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静波同志的纪念文集,汇集了陕北老红军黄静波的亲友、下属、作家、记者以及普通百姓所写有关黄静波的文章。这些文章较为集中的写了黄静波同志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反映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我党的不错干部不忘初心、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努力工作的高风亮节。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感人,为新时期党的干部树立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目录

前言 001

**章 习仲勋点将

黄静波和深圳特区 黄少南 006

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尽心尽力

——记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工作的黄静波同志 屈干臣 014

黄静波谈改革开放初始的广东 李少魁  吴晓梅 018

为什么选择深圳?

——全国政协原常委、广东省原副省长

黄静波回忆深圳特区的成立 童海华 张晓哲 李晓刚 022

黄静波同志为我的冤案平反 黄桂清 025

这个团感激他一辈子

——忆与陈翘的一席话 黄少南 030

“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的黄静波 霍静廉 034

第二章 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但愿青春常在 苏叔阳 052

新上任的省长 杨友德 白 渔 056

省长对我这样说 徐开垒 065

青海需要上海支援,青海也要支援上海

——黄静波省长谈发展两省市协作关系 徐家麒 071

它,欲露还藏 张惠芳 074

黄静波谈开发“聚宝盆” 蓝靖中 077

打开高原,走向世界 蓝靖中 080

开拓青海的伟大壮举 沈仁康 086

甜甜的回忆 张惠芳 089

总是难忘

——记青海省原省长黄静波二三事 邢秀玲 094

高原雪莲谁浇灌? 陈宗立 100

高原人的知音

——漫记黄静波省长 今 子 104

“状元”与“财神” 李南山 陈宗立 110

苹果熟了 李南山 126

“党中央看到了我们的工作”

——记黄静波省长为改善干部福利待遇所做的工作 李 蔚 138

为开拓青海忘我工作的黄静波 王玉琴 144

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黄静波省长印象记 禾彐三木 157

我的所见所闻 任仲儒 166

送君无须折柳歌 陈宗立 172

致黄静波省长的一封信 [澳]布列昂·博克 176

温故抚今话关系

——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海经济建设中的

十个关系问题》的感慨 佚 名 178

“杨小民案件”揭秘 田润民 184

“含冤树”下的新故事

——记一宗冤案和一位省长 秦 牧 200

体察民情,为民办事的好省长 李顺国 208

他用文化助力经济发展

——追忆黄静波省长对青海文化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张武明 212

青海历任省长施政方略——黄静波 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 221

第三章 不忘初心

去官人念才可钦 黄少南   248

离休后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扶贫脱困活动 250

三件事 255

鹧鸪天·贺黄静波老人九秩华诞 胡世厚  256

祝寿信 257

有关黄静波内容的图书和报刊 258

第四章 英魂西归

静波赋 黄硕忠 262

怀念爷爷 韩义林 263

告别 265

笔架山上的纪念碑 269

附一:中共西北中央局奖励二十二位生产英雄 270

附二:黄静波同志生平 274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后 记 《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付梓之际,多年创作的辛劳,多少难忘的人和事,一次一次精神的洗礼,像黄河之水,澎湃滔滔;心中块垒,不吐不快。 父亲黄静波本是个放羊娃,是革命改变了他的人生。他青年峥嵘,荣耀多多;人生跌宕,征途多舛;他荣获领袖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奖状的至高荣誉,“文革”中也曾铁窗炼狱,九死一生;他初心不变,始终是人民忠实的“公仆”。去世后,他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在“黄静波同志生平”中,组织这样写道:“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不朽功勋。” 为此,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公仆的辉煌——黄静波省长开拓青海纪实》《公仆本色——陕北老红军黄静波传》。 光明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是不同时期的记者、作家在媒体上发表的有关黄静波的文章的汇编。 黄静波是党造就的千千万万个杰出志士中的一员,我们对他的认知也已超越了亲情。他的故事和千千万万个先辈的故事,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 个闪光点。编辑这本书既是我们献给父亲的一瓣心香,也是季羡林基金与光明日报出版社联袂向党的百年华诞隆重的献礼。 季羡林基金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成立于 1995 年,季老出任理事长,李玉洁任秘书长,王如担任秘书长助理。因基金不具备法人资质,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局限和制约,为此季羡林先生决定将“海外”基金变更为“季羡林基金会”,并亲笔题写了“季羡林基金会”6 个字,委托王如教授进行申报工作。就在申报之际,老人遽然去世,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欧洲科学院、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人文学院院长王宁先生和曾任北京大学公共管理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首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评委的王如教授,坚守季老遗训,联络季老的诸多弟子,在香港成立了“季羡林基金会”,在上海交大成立了“季羡林专项基金”,并在北京申报“季羡林(北京)基金会”。 多年来,王宁院士带领大家秉承季先生“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克服了重重困难,垫资将季老的学术遗产 整理汇编成 12 册的巨著《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并隆重出版。 与此同时,王宁院士带领大家积极扶持对红色文化的研发和宣传,资助出版了有关黄静波《公仆的辉煌》《公仆本色》《公仆情怀》以及《一蓑烟雨任平生》(黄静波革命历史画传)。 季羡林先生被誉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度时,盛赞季羡林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因此,作为习总书记提倡的红色文化的积极践行者,我认识到“红色文化”将会成为中国文化史上 标志而载入史册。基于此,我退休后一直从事红色文化的研究、收集与创作;挖掘季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家国情怀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将季先生的文化理念和基金的人才智库以及红色文化融为一体,让本基金的红色文化事业不断结出硕果。 《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即将面世,除了对季羡林基金、光明日报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表示感谢外,还要向支持本书出版发行的李琼、于蕾、陈金龙、王斌之、李钱源、李长东、周振川等同志表示诚挚谢意。 黄少南 2021 年金秋十月

作者简介

黄少南,陕西绥德县人,1940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1970参军,曾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企业管理局政委,大校警衔。黄旭、黄震为黄少南之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