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9372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3937252 ; 978-7-5139-3725-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军事历史爱好者、大众、学生【步兵的高光时刻】 ☆机械化战争时代,传统步兵还有什么用武之地? ☆没有坦克、飞机支援,血肉之躯还能不能担当主力? 第22步兵团用实际表现告诉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步兵的作用无可替代。 【士兵的玩命生活】 ☆积水的散兵坑也能安然入睡? ☆没装弹的火箭筒也能俘虏敌人? 以天为单位,生动讲述各连、各营士兵的艰苦生活与艰辛战斗,还原真实的西线战场。 【军队的回血机制】 ☆全团伤亡86%,各连伤亡140%…… ☆战斗人员全部死伤一遍,第22步兵团为何依然建制完整? 解读征兵制度和兵员补充机制的作用,探寻为军队造血、输血的有效途径。 【战力的隐秘来源】 ☆热腾腾汉堡和“跟我冲”的口号,哪个更能激励士气? ☆不断涌入的新兵和抱团取暖的老兵,谁是队伍的力量之源? 探秘物质基础、组织训练、战友情谊和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内容简介

1944年11月16日,诺曼底登陆中的主力部队,美军第4步兵师第22步兵团开进了许特根森林,希望打通到达鲁尔河的道路。在这片阴森恐怖的森林里,坦克和飞机失去了作用,步兵们只能依靠血肉之躯和敌人硬扛。他们不仅要面对碉堡、诡雷、机枪、重炮和凶悍的德军,还要和低温、潮湿、雨雪、浓雾、泥泞斗争。本书详细复盘了第22步兵团各连、各营的18天战斗经历,客观地评估、对比了美德两军的表现,并且深入探索了基层部队士气、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目录

前言

序言

致谢


**章 引言


**部 环境与背景

第二章 许特根森林的地形与气候

第三章 第4步兵师和第22步兵团:建制沿革

第四章 第74军和下属各师:建制沿革

第五章 美军士兵:第22步兵团的征召、训练和指挥*层

第六章 德军士兵:第74军的征召、训练和指挥*层


第二部 许特根森林

第七章 许特根森林的态势

第八章 进入森林:初期(11月16—19日)

第九章 进入森林:目标大豪村(11月20—24日)

第十章 大豪村:村落之战(11月25—29日)

第十一章 进攻盖村:向森林边缘推进(11月30日—12月4日)

第十二章 许特根森林之战的余波


第三部 总结

第十三章 双方编制的效力比较.

第十四章 士兵一直为何而战?

第十五章 结论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11月26日临近中午的时候,C连只剩下1名*深军官和不到6名士官。他们率领的连队此时有半数是补充兵,正沿着X公路的两侧向前推进。他们的目标是大豪村西侧边缘的一小片灌木丛,森林和灌木丛之间是一片约140米宽的开阔地。C连面对的德军是第89步兵师1056掷弹兵团3营的残部,斯威尼中尉的部下在前一天的战斗中俘虏了该营的4名士兵。在审讯过程中,战俘供出了第1056掷弹兵团3营阵地的确切位置。 由于C连出发阵地不断遭到德军炮击,进攻发起时间一直推迟到了11点。斯威尼中尉让3排进行火力掩护,对着开阔地远端的森林边缘射击,与此同时另两个排由1排打头阵,以班为单位呈纵队穿过开阔地向前推进。德军的拦截炮火将暴露在开阔地上的美军进攻队形打散,士兵们四散隐蔽,或紧紧趴在地面上,或朝着安*区域狂奔。 二等兵厄尔·海特(Earl Haydt)在战场中间的交通壕里无意中撞上了两名手持自动武器的德军士兵。双方互相凝视,直到海特急中生智端起尚未装填弹药的火箭筒对准两名敌军并用德语命令他们投降。他的虚张声势奏效了,德军乖乖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海特的遭遇反映了C连穿过战场时德军步兵的抵抗程度,但是德军的炮击则是另一码事了。连里的补充兵, 二等兵福里斯特·卡斯蒂尔 (Forrest Casteel)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这有点难以理解,因为如果敌军愿意的话,他们本可以把我们全歼。他们不停地从散兵坑里探出身来,似乎在我们进入森林之前他们都不太想战斗。我们穿过的这片地面非常松软,几乎就像流沙一样,但是那里似乎有很多弹坑,足以让每个人在推进过程中找到一些掩护。行至中途,有些人已*常疲惫,连长让我们扔掉背包,轻装上阵就能走得更快一些。炮火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一枚炮弹在我的散兵坑前方半米多远的地方爆炸,弹片打碎了我的步枪枪托,割断了子弹带。我看到很多战友没有我这么走运,这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次体验到战争的滋味,我想这一整天的经历就抵得上整个基础训练了。 尽管有卡斯蒂尔的评价,可是补充兵在美国接受的训练并不足以让他们应付许特根森林中地狱般的遭遇。 到达开阔地的另一头时,C连已经建制混乱、损失惨重。尽管如此,各排进入远处的森林后仍然出人意料地占领了一处有50名德军据守的阵地,俘虏了其中30人,打死了另外20人。其余德军撤出了森林,斯威尼中尉派部下到森林中搜索残敌。 当斯威尼开始整顿部队时,德军机枪突然从右后方的溪谷朝他们射出成串的子弹,其所在位置正是E连前天未能拿下的阵地。斯威尼让右翼的部队退后,这样连里就有部分部队可以面向德军的机枪。接着他派出侦察小组,对德军机枪阵地进行两翼包抄。罗伯特·麦卡蒂(Robert McAtee)二等兵带领的小组从左翼进攻,他拽着一挺D连的水冷式重机枪匍匐前进,一直爬到了德军机枪巢后方。麦卡蒂用机枪从敌人后方猛射,击毙了4名德军,缴获3挺机枪,还俘虏了2人。 C连右前方的另一处德军机枪阵地向C连的前沿部队开火射击,理查德·皮尔斯(Richard Pierce)上士、查尔斯·门罗(Charles Monroe)、路易斯·平加托(Louis Pingatore)、伯拉·奇尔德斯、安东尼·梅诺(Anthony Meno)三级技术兵,以及詹姆斯·琼斯一等兵纷纷带着武器向德军机枪巢匍匐而去。士兵们交替掩护,几个人开枪压制敌人的同时,另一两人就继续向前爬。当*前方的美军爬到离德军阵地只有1米远时,7名德国士兵放弃了抵抗。交火过程中,门罗中士负了伤。 当森林中的光线逐渐变得昏暗时,C连再次遭到炮击和机枪扫射,看来有更多的德军机枪手渗入了C连后方。隐藏在大豪村边缘一栋建筑中的德军Ⅳ号坦克对着70米外的C连阵地开火,与那些机枪手形成了交叉火力。投入反击的德军步兵开始包抄C连的两翼,就在他们即将占领阵地时,美军匆忙穿过开阔地向后撤退。斯威尼中尉和炮兵观察员走在撤退队伍的*后方,背负着两名他们认为还能救活的伤员。由于撤退的场面一片混乱,并非每个人都收到了撤退的命令。在德军的反击过程中,C连的医护兵厄尔·毕晓普(Earl Bishop)三级技术兵与一名伤员在散兵坑中隐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C连已经撤退了,当森林陷入死寂时,两人在黑暗中睡着了。当天结束的时候,C连重新回到了原先的出发阵地,此时全连只剩下大约20名官兵,黑夜中其他人在森林里掉了队。 【摘自正文195—197页】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S.拉什 ●从军47年,文武双全的北约老兵 ●打过60迫击炮,开过装甲悍马车,研究过二战部队史 ●拥有哲学和军事史、欧洲史、商业史博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 ●历任迫击炮班班长,重武器排军士长,师级、军级、军种级历史学家,欧洲—大西洋冲突研究工作组主任 ●著有《二战中的美国步兵》《应募入伍士兵指导手册》《士官指导手册》《军事写作实用指南》等作品 译者:董旻杰 ●网名本垒打,军事作家、职业出版人,曾任多本知名军事刊物的主编 ●著有《二战苏德军服》《东线:第三帝国的黑洞》《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血色夜空:二战英德夜间空战实录》《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 ●译有《1945年的六个月:从盟友到对抗》《1944阿登战役:希特勒的后反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