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6453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67645301 ; 978-7-5676-4530-1

内容简介

作为安徽省美学界的泰斗、国内模糊美学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王明居先生可谓著作颇丰。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包括了作者研究的三个方向,即模糊美学、通俗美学、中国美学思想。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较大,即有20世纪80年代发表过的论文也有近两年作者的新作。全书围绕以上三个方向力图全面展现王明居先生在美学领域各方向的研究成果,使广大读者能更为系统的了解王明居先生的学术思想。

目录

**编
一项跨人新世纪的暖昧工程——谈模糊关学与模糊美
审美中的模糊思维
模糊艺术试论
模糊美学与美学的模糊——与夏之放先生商榷
评康德的崇高论
《易经》的隐形美学范畴
《易传》美学阴阳刚柔论
象外之象——无中生有
中和与和谐的中西比较研究
太极之美
《周易》方圆论
《易经》生命美学密码研究

第二编
风格四题
风格美举隅
诗风格谈
诗风三品
缜密·疏朗·静谧
流动·新巧
谨严·直率
古拙·洗炼
绚烂
婉约
柔婉
艺术美的*高境界——风格
文学流派论
……

第三编

附录:王明居论著目录
展开全部

节选

  《王明居美学文选》:  (5)点状型。点,在思维的过程中,是飘忽不定的精灵。点,似乎是固定的;但却又变动不居,没有定形。点,似乎很小,甚至小得不可思议;但却又能不断扩张,不断积聚成块。  点,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浓缩,是此岸的起始、彼岸的终结。万事万物,都要在点上立足、回旋、生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点若无存,焉能立足?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若失点线,焉能流传?点,是立足的根基,过渡的桥梁,安生的处所。节奏的间隙,离不开点;语言的沉默,离不开点;激烈的冲刺,离不开点;平静的深思,离不开点。点,是独立的象征;点,是自由的元素。点啊,数不完!点啊,说不尽!点,是无边无际的宇宙的分子。一切的一,都从点出发;一的一切,都归结为点。点,是内在的质,外在的量;点,既是内容,又是形式。芭蕾舞蹈演员的脚尖,顶着坚实的点;音乐的休止符,离不开点;电影蒙太奇的淡人与淡出,也与点形影相随;戏曲中的板眼、锣鼓,要紧紧地捉住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要从点出发;所谓画龙点睛、以目传情,岂非以点为准星?米芾的山水风景画,多为点状结构,世称米点山水。在数不胜数的米点中,却隐藏着祖国江南壮丽的大好河山的美。  点,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原子、中子、质子、基本粒子,哪一样不是点的化身?“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没有寒鸦数点,哪能构成如此寂寞清冷的境界?点,在思维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点,无法计量,生生不息,上下浮动,忽隐忽显,时出时没,变动不居,呈现出模糊状态,因而当它落在人的大脑荧光屏上时,也使人的思维呈现出模糊状态,这就是点状的模糊思维。它和人的大脑神经元中的细胞体所发出来的电波形式是相呼应的。这种电波形式给模糊思维朝着点状运动的通道行进,指示了趋向、轨迹。  以上,我们从几个角度,对模糊思维的类型及其和艺术创作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但这决不意味着说,模糊思维的类型仅仅只有这这些。模糊思维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要接受宇宙间各种事物的刺激,便存在着各种放电现象,因而也必然对人的模糊思维产生各种影响,使模糊思维的类型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就写大江的诗句而言,如果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句的构思过程所发生的大脑放电现象呈直线型,偏重于叙事;那么,“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句的构思过程所发生的大脑放电现象所呈现的直线型,就偏重于抒情;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等诗句构思过程所发生的大脑放电现象,就不见得都和直线型发生直接的联系。  此外,艺术家在模糊思维过程中所发生的脑神经细胞放电的类型,也往往不止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特别是在大型作品的创作构思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就以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创作过程而言,虽然我们无法使二百多年前的作者复活而去实地检验他的脑电波释放现象,但如果我们根据神经电生理学的原理,去测定其脑电波释放现象,还是可以推测出作者那智慧的细胞体的放电类型的。《红楼梦》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中心去展开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的。书中的林黛玉虽然笃恋着贾宝玉,但自始至终她从未向贾宝玉说:“我爱你!”她的情感是含蓄、深沉的,她的性格是孤傲、冷僻、清高的。因此,她是个多情的、内向的女子。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对于林黛玉性格的刻画,是惟妙惟肖,人木三分的。为了表现她的内心世界,作者的大脑思维必然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其细胞体的放电现象也自然而然地和“向心型”这一类型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

作者简介

  王明居(1930-2014),安徽省天长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美学教育、研究工作。先后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曾任安徽省文学美学研究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有文学美学论著多种,论文一百五十余篇。主要作品有:《通俗美学》《唐诗风格美新探》《模糊艺术论》《模糊美学》《文学风格论》《唐代美学》《叩寂寞而求音——周易符号美学》《先秦儒道美学》《徽派建筑艺术》《国外旅游寻美记》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