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福州台江邮政史话

福州台江邮政史话

1星价 ¥52.8 (6.0折)
2星价¥52.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0276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78页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55027652 ; 978-7-5550-2765-2

本书特色

《福州台江邮政史话》这本书,从“大台江”和“大邮政”的视角,以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分取章节,系统地研究介绍台江邮政历史文化的发展。将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和百城印务局分别独立成章,加以研究和介绍,也为台江工商史料的完善做有益的补充。本书较多地采用和说明了自清末到改革开放新世纪,与台江密切相关的实寄封、片、戳配图,这既是作者的独到研究成果,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大台江”和“大邮政”的视角, 以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分取章节, 研究介绍台江邮政历史文化的发展。并将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和百城印务局分别独立成章, 加以研究和介绍。

目录

**章 台江概况
**节 台江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与邮有关的地名
第二章 邮政开办前史
**节 古代驿铺——横山铺
第二节 影响深远的柔远驿
第三节 早期福州民信局
第四节 福州的外国“客邮”
第五节 福州书信馆和龙舟赛图邮票
第三章 清末民国官办邮电
**节 大清邮政初具规模
第二节 电报电话业的初创
第三节 中华邮政艰难发展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电信业
第五节 清海关邮政实寄封选辑
第六节 清末台江实寄封片选辑
第七节 民国台江实寄封片选辑
第四章 “电光刘”与福州电话业
**节 “电光刘”家族概况
第二节 邮电史重要篇章——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百城印务局与百城版孙中山像邮票
**节 黄百城及百城印务局概况
第二节 黄百城在台江的创业发展
第三节 百城版孙中山像普通邮票
第四节 百城印务局承印的其他票券
第五节 百城版孙中山像邮票的影响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邮政
**节 新中国三十年邮政
第二节 改革开放四十三年邮政
第三节 建国初至“文革”前封片戳选辑
第四节 “文革”时期实寄封选辑
第五节 改革开放四十三年邮戳选辑
第七章 二十世纪台江集邮
**节 民国时期集邮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集邮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集邮的几个亮点
第八章 新世纪台江集邮
**节 福州市老干部集邮协会
第二节 八闽驿缘邮会
第三节 八闽驿缘文献集邮研究会
第四节 八闽极限邮会
第五节 福州市集邮协会绿源分会
第六节 福州市生肖集邮研究会
第七节 福州海军集邮研究会
第八节 八闽约投邮会
第九节 邮品交流会诚信小故事
第十节 抗击疫情在行动
第九章 台江的集邮家
**节 集邮巨擘阮景光
第二节 父子邮商陈永蕃、陈院生
第三节 父子集邮家王谢燕、王克原
第四节 祖孙集邮家李毓纯、宋晓文
第五节 集邮活动家陈苏
第六节 极限集邮**人——杨鸣
第十章 台江题材邮票邮品
**节 龙舟赛图邮票和包封纸
第二节 清末民初明信片上的台江
第三节 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
第四节 《寿山石雕》邮票与工艺雕刻大师
第五节 《海峡西岸建设》“闽江胜景”邮票
第十一章 邮政与台江古建筑
**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柔远驿
第二节 侯德榜故居
第三节 百城印务局旧址
第四节 百年青年会
第五节 福建电政局、福州电报局旧址——黄家花园
附录
附录1 民国时期台江集邮者加入集邮组织名录
附录2 福州市邮票研究会会员名录
附录3 新世纪台江地区参加全国竞赛级邮展获奖一览表
附录4 2020年台江邮政局所、特快网点一览表
附录5 2020年台江邮商店摊一览表
参考文献资料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台江自然地理概况 台江区位于福州市中心,闽江下游北港北岸。东北部与晋安区一河相隔,南、西南临闽江与仓山区隔江相望,北及西北与鼓楼区毗邻。全区陆域面积1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9l平方千米,岸线全长7800米。台江中部和偏南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倾,尤以泥沙冲击成陆地的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势更低。域内河道密布,水路交通便捷。台江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长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绿树长青,鲜花盛开,自然条件优越,商业贸易发达。台江区现辖瀛洲、后洲、苍霞、义洲、宁化、上海、洋中、茶亭、新港、鳌峰10个街道,5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48万。图卜卜1为清代外国画家手绘福州地图。 二、台江历史概况 台江历史源远流长。《台江区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在闽江边的惠泽山筑台,接受朝廷册封,立为闽越王。这个台称越王台。后在山上建闽越王庙,俗称无诸庙或大庙,惠泽山就又称大庙山。武帝元光至元封年间(前134一前103),东越王余善在大庙山临江垂钓,据说钓到白龙,后筑台纪念,称钓龙台。城南的惠泽山先后有越王台和钓龙台,古人称之为南台山。宋赵汝愚还在山上留有隶刻‘‘南台”。有了南台,再把旁边的闽江北港称为南台江,简称台江。人们泛指南台江两岸的区域为“南台”。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闽王王审知在福州筑“夹城”,其城南宁越门在今南门兜。于是“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台江由此得名。 唐代,台江境域大部分为水域,沙洲、岗阜次之。自北宋开始,由于闽江泥沙冲积,水域减少,连片沙洲陆地逐渐形成,台江境域人口开始增多,形成街市,民居渐密。明代《福州府志》卷之十二建置志五记载:“郡城外街。中亭街,自扬威坊至万寿桥数里,民居鳞次。南台街,俗名潭尾,委巷甚多。”这里所指的郡城即福州城内,扬威坊位于瀛洲街道,万寿桥即今解放大桥,潭尾即今上下杭潭尾街一带。自唐代开始,台江境域分属于闽县和侯官县,东部属闽县管辖,西部属侯官县管辖。至民国六年(1917),闽县与侯官县合并成为闽侯县,福建省警察厅设立第三警察署和第四警察署,与闽侯县共治原台江和小桥境域,台江境域的范围有所调整变化。民国三十五年(1946)1月,福州设市。5月,原台江境域正式撤镇设区,设立台江区公所,下辖28个保;设立小桥区公所,下辖27个保。1949年12月7日,福州刚解放,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台江区、小桥区。小桥区于1956年4月合并至台江区。图卜卜2为台江区域城区图。 台江邮史悠久。自唐代起就有驿铺的记载。明成化至清光绪年间,设置专为接待琉球国使臣和往来人员的驿馆——柔远驿。从明代开始,民间信局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陆续设立。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开埠后,台江逐渐成为福建*大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境域内商行云集,内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通信联系及信息交流需求骤增。1895年8月,福州书信馆发行以台江为背景的龙舟赛图邮票和包封纸。1900年6月,大清邮政福州邮务总局在潭尾街设立邮局。1912年,“电光刘”民族工业接手官办的福州电话公司,在中平路创建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1913年,福州市电报局在上杭街龙岭顶贤坛1号设立。“邮”“电”先后在台江境域设置管理机构、运营设施和服务网点。一百多年来,“邮”“电”历经了朝代更替,机构调整,体制变化,几经分合,都从不同的层面促进了台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个地方的地名往往承载着该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地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台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江地名的形成和变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以地理地貌形成为地名 由于临江,台江许多地名与江、洲关系密切。以江为名的有台江汛、台江路、达江路、江滨路等。以洲为名的有瀛洲、中洲、后洲、苍霞洲、义洲、帮洲、鳌峰洲等。又如上杭街和下杭街,“杭”与“航”,音同义通。它是由宋元祜年间(1085-1093)开始,由广阔的闽江水域泥沙冲积形成的两条大沙痕。上沙痕称“上航”,下沙痕称“下航”。这上、下沙痕,原是闽江水运埠岸停泊船只起卸货物的地方。形成陆地出现了街市后,两街平行并列,连成一片,由坊、巷、弄互通,水运交通十分便捷,建有数十个古河道渡口。闽江上下游各县的农副土特产品多集中于此,遂形成各地商品的集散中心,人称“上杭”和“下杭”。 二、以历史人物为地名 如德榜路,是为了纪念出生于台江义洲的著名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将其故居门前的道路命名。再如状元境,是由于福州历史上**位状元许将曾长期居住于此而得名。 三、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地名 如八一七路,是为了纪念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日而命名。又如珀前街、琯中街和琯后街的命名均与明代建造的柔远驿有关。明代朝廷专为接待琉球国使臣及往来人员建造的驿馆——柔远驿,由于往来下榻的都是琉球人,

作者简介

庄勇,1955年出生于福州,大学文化,福建省集邮协会理事,福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邮学研究者,重点研究福建邮政史、“文革”邮政史。先后发表《福州台江邮政史略》《福州三坊七巷地名谈》《船政创建的邮政史上的**》《马尾邮局封片戳选(1897-1930)》《闽中先哲、宇内名人-林森》《福州市邮展大事记(1914—2019)》《文字邮票版式研究》《文7“毛主席诗词”邮票研究》等研究文章,多篇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集邮学术论文,获得中华全国集邮联庆祝建党100周年集邮学术研究纪念奖。编组多部邮集,先后参加全省集邮展览获得金奖,全国集邮展览获得镀金奖、大镀金奖+特别奖,获得亚洲集邮展览银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