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跃群名老中医临证思想

周跃群名老中医临证思想

1星价 ¥61.6 (7.0折)
2星价¥61.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51036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205103620 ; 978-7-205-10362-0

内容简介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周跃群名老中医临证思想》是沈阳市国家名老中医周跃群先生60年从事中医研究的经验总结与学术思想理论集萃。作者强调疾病产生的原因并不是来源于某一个脏器,而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主张人自身要和谐平衡,同时人与人之间、人体与自然界之间都是一个和谐的平衡体。作者依照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医理法,提出了“无虚不治病,有病必有瘀”的临证思想,以通俗易懂、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了中医理论论证与辨析。

目录

前言

**章 学术思想
**节 思想渊源
第二节 以“虚”立论
第三节 血瘀致病理论

第二章 论病
**节 冠心病
第二节 淋证
第三节 失眠
第四节 胃脘痛
第五节 肝病
第六节 中风
第七节 眩晕
第八节 便秘
第九节 咳嗽

第三章 用药经验
**节 善用对药
第二节 单味药应用心得

第四章 临床观察
**节 舒心复脉汤治疗心系病疗效观察及典型医案
第二节 回肝康汤治疗肝病疗效观察及典型医案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心脉瘀阻  疾病早期,常以心气虚为主,虚则鼓动乏力,使心脉不畅,可见心胸绞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喘促、咳嗽,气短,肢重,劳累可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苔薄,脉弦或涩。治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为代表方。常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枳壳、香附、桔梗、陈皮行气活血;当归养血;降香、延胡索、郁金理气止痛。  若气滞较重,可加檀香、沉香、荜茇等药加强理气止痛之功;若寒凝甚,加细辛、肉桂、薤白散寒温通;瘀血重者,可予乳香、没药等活血理气之品;阳虚或气虚血瘀,可用人参养荣汤或参附汤合桃红四物汤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心痛卒然发作,急予含服速效救心丸之类。  (二)肝郁气滞  五脏中,肝为心之母,子病及母,肝病疏泄失职,则气机郁滞,导致心脉不和,临床表现为心胸胀满、闷重,善太息,时憋气,胸前隐痛阵发,遇情志不遂时容易透发或加重,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脉弦细。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法,以柴胡疏肝散为代表方。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气滞血瘀明显,见胸闷心痛剧烈者,可用蒲黄、五灵脂以增强活血行瘀止痛之功;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者,应疏肝清热,用丹栀逍遥散。  (三)痰浊阻滞  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液在体内停滞,凝聚成痰;肝郁益甚乘脾,则见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瘀互结阻碍气机,气机痹阻,气滞胸中,胸阳失展。痰浊阻滞,可见胸闷如窒,心痛较微,痰多气短,形体肥胖,肢体沉重,倦怠乏力,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纳呆便溏,咳吐涎沫,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滑或白腻,脉滑。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为法,代表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本方通阳散结、行气豁痰,用于痰盛气滞,胸阳痹阻者。方中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行气止痛;臣以瓜蒌实,润下通阴;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半夏一味,和胃而通阴阳。  若痰浊郁而化热者,可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以清化痰热而行气活血;如痰热郁而化火者,可加海蛤壳、海浮石、天竺黄、山栀、竹沥化痰火之胶结;大便于结加桃仁、大黄;痰浊与瘀血往往同时并见,因此通阳豁痰和活血化瘀法亦经常并用,但须根据两者的偏重而有所侧重。  (四)寒凝心脉  久病正气亏虚,或素体阳虚,心阳不足,推动乏力,又遇气候骤冷或突感风寒,阴寒之邪乘虚而人,寒邪凝滞心脉,胸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脉痹阻不通而发为胸痹心痛。临床以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辨证要点。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胸闷气短,心悸,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常用当归四逆汤或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方以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当归、芍药养血活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薤白、瓜蒌化痰通阳,行气开痹;通草通利血脉;枳实、厚朴理气通脉;大枣健脾益气。  疼痛较著者,可加延胡索、郁金活血理气定痛;若疼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为阴寒极盛,胸痹心痛重证,治以温阳逐寒止痛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加高良姜、细辛、荜茇等;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服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阳虚之人,虚寒内生,同气相召而易感寒邪,而寒邪又可进一步耗伤阳气,故寒凝心脉时临床常伴阳虚之象,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以温阳散寒,不可一味用辛散寒邪之法,以免耗伤阳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