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13201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71320171 ; 978-7-5713-2017-1
本书特色
两栖动物,系对两栖纲(Amphibia)生物的统称。因其幼体在水中生活,长大后可登陆并适应水陆兼栖的生活,故有此名。现学术界一般认为在石炭纪末期,有部分古代两栖类进化而形成爬行动物,并 终形成 所定义的爬行纲(Reptilia)。两栖动物作为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亦是 早进入陆地生活的有肺生物。也正因此,它们拥有漫长的演化发展历史,对于生物进化、生态多样性与生境保护,都具备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存两栖类动物共420余种,世界排名第五;爬行动物约470种,世界排名第八;且在西南、华南山区的物种多样性 为丰富。但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生活环境均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因此成为濒危乃至灭 的相关物种不在少数。专业文献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成为影响两栖类动物物种多样性的 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见微知著,从这些被边缘化的小生灵身上,我们或可一窥现代社会文明之于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诸多影响。它们是少见的、不为人知的、别具一格的;却也是可亲近的、至关重要的、息息相关的。人类之于它们,不该只是占据了发展优势的命运决策者,而 应该是同栖于一片蓝天下,心存尊重与理解的平等伙伴。这不但是一段科普知识的普及,也 是一种价值观与生态理念的贯彻。 以此为题的科普书籍种类十分有限,而兼具专业认可度、大众趣味性、社会知名度的作者 是凤毛麟角。故在这一领域中,既有对两栖爬行动物充满兴趣、却难以获得系统化知识资料的爱好者;亦有对该类群缺乏了解,刻板印象仍停留于表面的普罗大众。要如何打破既有认知,尽可能让 多读者领会到这些自然之灵的价值所在,进而实现科学思维的传递与科学审美的共建,就成为寄托在本书之上的重要使命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两部分,共介绍了32种存在于我国的珍稀濒危两栖爬行动物。每一篇都是由文章和手绘构成,其中文字部分不仅提供了严谨细致的科普介绍,也包含了两位青年学者对自己野外实地考察手资料的分享,以及围绕这些资料而来的见闻与思考。手绘图则打破了既往同类图书只采用照片素材的惯例,而是以更为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式,将这些珍稀物种的形态特征全面展现。这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科学与美感并具的呈现方式,足以为读者带去更为亲切、精细、全面的阅读体验。
目录
节选
目录: 两栖动物 版纳鱼螈NT 辽宁爪鲵CR 中国大鲵CR 大凉疣螈VU 高山棘螈NE 滇螈EX 红点齿蟾VU 峨眉髭蟾EN 南澳岛角蟾NE 西藏舌突蛙DD 脆皮大头蛙EN 东北林蛙NT 仙琴蛙LC 务川臭蛙VU 背崩棱皮树蛙DD 黑蹼树蛙VU 爬行动物 扬子鳄CR 斑鳖CR 平胸龟CR 英德睑虎CR 黑疣大壁虎CR 桓仁滑蜥NT 脆蛇蜥EN 鳄蜥CR 裸耳飞蜥LC 新疆岩蜥LC 西藏温泉蛇CR 团花锦蛇VU 横斑锦蛇EN 眼镜王蛇EN 红斑高山蝮NE 莽山原矛头蝮CR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齐硕 作者,两栖爬行动物学硕士,现为广东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系统学研究工作。描述两栖爬行动物新种十余个,撰写两栖爬行动物科普书籍三部。 史静耸 作者,沈阳师范大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蝮蛇多样性与系统分类及蛇类化石等方向。发现并命名蝮蛇新种红斑高山蝮、若尔盖蝮等。撰写相关专业科普书籍三部。 丁弋 绘者,兼职画师,擅长手绘两栖爬行动物,尤其是龟类。曾经为《博物》杂志画过封面和插图。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1.9¥39.8 -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7.8¥29.0 -
时间简史(插图版)
¥14.4¥45.0 -
宇宙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16.3¥48.0 -
雌雄争霸战
¥20.2¥65.0 -
科学全知道-那些古怪有趣的科学现象
¥13.5¥45.0 -
零号病人(新视野人文丛书)
¥22.5¥49.0 -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15.1¥56.0 -
趣味代数学
¥13.0¥42.0 -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鬼谷藏龙
¥17.7¥56.0 -
数学课 从一到无穷
¥30.6¥68.0 -
科学全知道:那些尖端新奇的科学理论
¥13.5¥45.0 -
物种起源
¥9.0¥36.0 -
你一定要懂的化学知识
¥11.5¥28.0 -
我的世界观
¥9.4¥36.0 -
怪奇问题事件簿
¥14.6¥39.0 -
你一定爱读的古怪科学
¥14.9¥49.8 -
远方的家
¥7.4¥24.8 -
请教机长-关于航空旅行你应该知道的事
¥11.9¥39.8 -
看花是种世界观
¥18.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