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5246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69524666 ; 978-7-5695-2466-6

内容简介

为了揭示个体对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本书利用感知适应范式,结合EEG技术,系统探讨了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本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揭示在不同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和触觉)中适应时距信息(较长或较短时距)是否会影响后续的时距知觉,即证实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在不同感觉通道中存在的普遍性;(2)揭示时距知觉适应后效是否在不同时距范围上都存在,即探讨时距适应对秒下和秒上时距知觉的影响;(3)比较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和时距知觉锚定效应的异同,揭示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性质;(4)在观察到相应影响和确定其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在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听觉频率、不同视觉朝向、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手指间的迁移性/特异性,以此推断其产生的认知加工水平;(5)利用EEG技术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揭示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发生在较早的编码阶段还是较晚的记忆或决策阶段。

目录

**章 时距知觉概述
**节 时距知觉的影响因素
一、刺激特征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二、个体状态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三、感知经验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第二节 时距知觉的认知神经机制
一、起搏器-累加器模型
二、纹状体振荡频率模型
三、状态依赖网络模型
四、神经编码效能模型
五、通道模型
六、贝叶斯模型
七、分段综合模型
八、小结
第二章 感知适应及适应后效
**节 感知适应概述
一、适应的方法
二、适应的机制
第二节 时距知觉的适应后效
一、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特点
二、时距知觉适应后效与其他时间感知适应后效的联系和区别
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产生机制
第三节 本书研究框架
第三章 适应时长对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节 适应时长对秒下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适应时长对秒上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总讨论和小结
一、时距知觉适应后效不同于锚定效应
二、适应时长是影响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重要因素
三、小结
第四章 视听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特异性
**节 视听通道线索对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客体线索对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视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空间特异性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总讨论和小结
一、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通道特异性
二、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客体特异性
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空间特异性
四、视听通道的计时差异
五、时距知觉的多“时钟”假设
六、小结
第五章 触觉通道的时距知觉适应后效
**节 触觉时距适应对后续触觉时距知觉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触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感觉通道特异性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触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组织形式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和讨论
第四节 总讨论与小结
一、触觉时距适应对后续触觉时距知觉的影响
二、触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特征
三、触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发生的神经位置
四、小结
第六章 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ERP研究
**节 视觉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触觉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总讨论和小结
一、视觉时距适应对后续视觉时距加工的影响
二、触觉时距适应对后续触觉时距加工的影响
三、小结
第七章 当前研究总结和未来研究展望
**节 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性质
第二节 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一、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普遍性
二、节律知觉适应后效与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关系
三、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神经基础
四、注意对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五、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时距知觉适应后效
参考文献
术语表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