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之宗教观-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我之宗教观-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1星价 ¥19.2 (8.0折)
2星价¥19.2 定价¥24.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8061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101080612 ; 978-7-101-08061-2

本书特色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

内容简介

〈我之宗教观〉是印顺法师阐明自己宗教观点的重要文章,集中论述了宗教的意义、特质、本性、价值等问题。本书以此文开篇,并以之作为书名。书中还收录了论及儒、道两家的重要文章〈中国的宗教兴衰与儒家〉、〈修身之道〉、〈人心与道心别说〉等。

目录

一 我之宗教观
一 宗教之意义——自证·化他
二 宗教之本质——人类意欲的表现
三 宗教之特性——顺从·超脱
四 宗教的层次——多神·一神·梵我·唯心·正觉
五宗教的类别——自然宗教·社会宗教·自我宗教
六 宗教之价值——强化自己·净化自己
七 宗教理想之实现——永生·无生·新生

二 中国的宗教兴衰与儒家

三 修身之道
一 儒佛之道大同
二 道之宗要及其次第
三 格物以致其知(信成就)
四 诚意(戒成就)
五 正心(定成就)
六 修身(慧成就)
七 成就利他的道次——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 人心与道心别说
一 序起
二 人心惟危
三 人心惟危的辨析
四 道心惟微惟精惟
五 论儒与道的执中
六 佛法的允执其中

五 我怎样选择了佛教
展开全部

节选

一般以为,世间的宗教,虽信仰不同,仪式与作法不同,但简括地说,宗教不外乎神与人的关系。例如一神教,以为神或上帝,对于我们是怎样的慈爱,我们应怎样的信仰他,才能得到神的救拔。然而这样的宗教形式与内容,不能赅括一切宗教。依佛法说,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真实内容,并不是神与人的关系。宗教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在环境中,表现着自己的意欲。宗教表现了人类自己*深刻的意欲,可说是显示着人类自己的真面目。然而这幅人类自己的造像,由于社会意识的影响,自己知识的不充分,多少是走了样的。在人类从来不曾离开愚蒙的知识中,将自己表现得漫画式的;虽不是写生的、摄影的,看来却是再像不过!
  宗教是人类自己的意欲表现;意欲是表现于欲求的对象上,经自己意欲的塑刻而神化。如在多神教中,对于雨,人类或希望它适时下雨,或希望它不要淫雨,但对雨都起着力的、神妙的直感。于是乎从雨是有意欲的,活生生的像自己;进展到有神在主宰雨。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如此。不但依照自己意欲,而且依据(人类的集合)社会形态,而山、水、城、乡的神世界,逐渐地开展出来。
  人类从无始以来,在环境的活动中,一向向外驰求。所以起初的意欲表现,都表现在外物,而不曾能表现自己,也就不曾能清晰地表现自己。还有,天真的儿童,知识不曾发达,等到长大了,社会影响下的世故也深了。在社会中,有不能不隐蔽自己的苦衷,覆藏自己的真意,覆藏自己的错误,覆藏自己的罪恶。久而久之,真的连自己也误会自己了!这在高尚的宗教中,才着重自己,清晰地将自己表现出来。人类在宗教中,吐露了自己的黑暗面——佛教称之为烦恼、业,基督教等称之为罪恶;而自己希望开展的光明面,也明确地表达出来。高尚宗教所皈依、所崇信的对象,不外是“永恒的存在”、“完满的福乐”、“绝对的自由”、“无瑕疵的纯洁”。这在基督教信仰的上帝,即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绝对自由、完善的福乐、圆满而圣洁的。在佛教中,佛也是常住的、妙乐的、自由自在的、究竟清净的。可以说,凡是高级的宗教,都一致地崇信那样的理想。这究竟圆满的理想,如佛陀,又是*高智慧的成就者,有广大而深彻的慈悲、勇猛的无畏,这都是人类希望自己能得到的。人,决不甘心于死了完了;永远的存在,而且存在得安乐与自由、智慧与慈悲。人类有达成此圆满究竟的意欲,即以此为崇仰的对象,而希望自己以此理想为目标而求其实现。总之,宗教所皈信崇仰的,是人类自己意欲的共同倾向。这种意欲的自然流露从何而来,这里姑且不谈。而人类有这种意欲,却是千真万确的。在人类的知识不充分时,倾向于外界时,意欲的表现也不完全,也表现于自然界。知识越进步,越是意识到宗教即是人类自己,意欲的表现越完全,也表现于人类自身。所以宗教的形态尽管不同,而一切宗教的本质,却并无两样。一切都不外人类自己,人类在环境中表现着自己的意欲。
  在这里,可以指出神教与佛教的不同点。一般神教,都崇信人类以外的神。在一神教中,以为神是这个世界命运的安排者,人类的创造者——神照着自己的样子造人。但在佛教中,以为崇信、皈依的佛(声闻等),是由人的精进修学而证得*高的境地者。以此来看宗教所皈信的,并不是离人以外的神,神只是人类自己的客观化(表现于环境中)。人类小我的扩大,影射到外界,想像为宇宙的大我,即成唯一的神。因此,人像神,不是神造人,而是人类自己照着自己的样子,理想化、完善化,而想像完成的。佛教有这样的话:“众生为佛心中之众生,诸佛乃众生心中之诸佛。”众生——人信仰皈依于佛,是众生自己心中所要求实现的自己。所以佛弟子皈依佛、皈依僧,却要“自依止”,依自己的修学去实现完善的自己。
  佛是人类修证而圆成的,然我们——人类所知道的,还是要经人类知识的再表现。经上说,佛陀“随类现身”,是为怎样的众生现怎样的身相。人类从自己去认识佛,这是真实的。如日本人造佛像,每留有日本式的髭须。缅甸的佛像,人中短,活像缅甸人。而我国的造像,如弥勒的雍容肥硕,恰是我国人的理想型。观音菩萨为一般女众所信仰时,逐渐地现出柔和慈忍的女相来。所以佛随众生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应现。佛说法也如此:“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随各人所要听的,随各人的兴趣、知识不同,对于佛的教法起着不同的了解。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