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006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111700654 ; 978-7-111-70065-4

本书特色

AUTOSAR 介绍汽车电子分布式系统的模型设计、仿真与系统验证的全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汽车电子系统的开发流程、方法和工具以及汽车电子的新规范AUTOSAR,使本科生能够在掌握汽车电子行业标准AUTOSAR基础上,进行汽车电子系统的研发工程。全书内容新颖,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学习初步了解汽车电子系统开发知识。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简单介绍了汽车嵌入式系统概要,第2章介绍汽车嵌入式系统结构组成,第3章介绍了车嵌入式系统的控制网络系统,第4章详细阐了Autosar规范标准,第5章介绍了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第6章介绍了车载电子系统开发需要的V模式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与测试流程。本书内容丰富,叙述上浅显易懂,程序实例具有典型性。 本书可作为高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汽车电子技术概述 1 1.1 汽车电子的发展史 1 1.2 汽车电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3 本章小结 5 思考题 5 第2章 汽车电子系统 6 2.1 传感器基础 6 2.1.1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6 2.1.2 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特点 7 2.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 8 2.2 汽车用传感器 9 2.2.1 曲轴位置传感器 9 2.2.2 速度传感器 13 2.2.3 温度传感器 14 2.2.4 压力传感器 15 2.3 汽车传动系统 16 2.3.1 离合器 16 2.3.2 变速器 18 2.3.3 传动装置 20 2.3.4 驱动桥 21 2.4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23 2.4.1 中央控制门锁系统 24 2.4.2 防护系统 25 2.4.3 防盗系统 27 2.4.4 空调系统 29 2.5 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30 2.5.1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30 2.5.2 防抱死制动系统 31 2.5.3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32 2.5.4 稳定性控制系统 35 2.6 电磁兼容 37 2.6.1 电磁兼容概述 37 2.6.2 电磁兼容问题 39 2.6.3 EMC故障诊断方法 41 2.6.4 电磁兼容设计 41 2.7 本章小结 47 思考题 47 参考文献 47 第3章 汽车嵌入式系统控制网络 49 3.1 网络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49 3.1.1 网络技术在汽车内部的应用 49 3.1.2 汽车内部网络标准 51 3.1.3 控制局域网络的应用 51 3.1.4 网络技术在汽车外部的应用 52 3.2 车载控制网络 52 3.2.1 汽车控制网络的分类 53 3.2.2 不同控制网络的特点 56 3.2.3 汽车安全总线 61 3.3 CAN总线 63 3.3.1 CAN总线简介 63 3.3.2 CAN总线的组成 65 3.3.3 CAN总线系统元件的功能 67 3.3.4 CAN总线的数据传输过程 70 3.3.5 CAN总线的应用 74 3.4 LIN总线 78 3.4.1 LIN总线简介 78 3.4.2 LIN总线的数据传输 82 3.4.3 LIN总线的应用 85 3.5 FlexRay总线 88 3.5.1 FlexRay总线简介 88 3.5.2 FlexRay总线的结构 88 3.5.3 FlexRay总线的特性 91 3.5.4 FlexRay总线的应用 92 3.6 本章小结 94 思考题 94 参考文献 95 第4章 AUTOSAR体系 96 4.1 AUTOSAR体系简介 96 4.1.1 AUTOSAR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96 4.1.2 AUTOSAR系统的核心思想及目标 98 4.1.3 AUTOSAR系统功能及作用领域 99 4.2 AUTOSAR技术架构 99 4.2.1 AUTOSAR分层模型 99 4.2.2 AUTOSAR标准化的应用接口 100 4.2.3 AUTOSAR方法论 100 4.2.4 AUTOSAR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102 4.3 基础软件层 105 4.3.1 ECU抽象层 105 4.3.2 服务层 107 4.3.3 微控制器抽象层 114 4.3.4 复杂驱动层 120 4.4 运行时环境层 121 4.4.1 运行时环境 121 4.4.2 虚拟功能总线 122 4.5 应用层 124 4.5.1 AUTOSAR端口 124 4.5.2 软件组件 124 4.5.3 基于Simulink的软件组件开发 125 4.6 AUTOSAR的前景 129 4.6.1 AUTOSAR的优缺点 129 4.6.2 AUTOSAR的发展趋势 130 4.7 本章小结 131 思考题 131 参考文献 131 第5章 基于模型的设计 132 5.1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概述 132 5.1.1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的产生 132 5.1.2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的优势 133 5.2 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 135 5.2.1 建模与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 135 5.2.2 有限状态机图形实现工具:Stateflow 136 5.3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的研究 137 5.3.1 基于模型的设计流程 137 5.3.2 微分方程的Simulink建模 137 5.3.3 简单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42 5.3.4 离散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43 5.3.5 连续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47 5.3.6 线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50 5.3.7 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55 5.3.8 混合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58 5.3.9 集成、测试与验证 162 5.4 电动汽车直流驱动仿真建模实例 163 5.5 电动转向系统试验仿真建模实例 172 5.6 本章小结 179 思考题 179 参考文献 179 第6章 V模式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测试 181 6.1 V模式基础 181 6.2 建模与算法仿真 186 6.2.1 基于模型的设计 186 6.2.2 建模和仿真决策 189 6.2.3 Stateflow工具介绍与实例 190 6.2.4 代码的生成和优化 197 6.2.5 Embedded Coder工具介绍与实例 200 6.3 硬件在环测试 204 6.3.1 ECU功能测试 205 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丁山,2003年博士毕业于名古屋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工学专业,2004年到2006年在名古屋大学担任文部省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2006年至今,任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嵌入式与实时系统构成、嵌入式与实时调度算法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 朱留存,工学博士,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聘专家、广西八桂学者、江苏333高层次领军人才、浙江特聘专家,北部湾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扬州大学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仼。广西人工智能学会智慧海洋领域分会主任委员、智能制造领域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仪器仪表专业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任职于世界500强的丰田汽车集团与新日矿集团,长期从事机器人技术、汽车电子、物联网、测控技术、多智能体系统、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工作,主持或参加、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软件著作权100余项,申请获批专利100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