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素养培养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网络素养培养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25.5 (4.3折) ?
1星价 ¥51.0
2星价¥51.0 定价¥6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9789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4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63978991 ; 978-7-5639-7899-1

内容简介

  《网络素养培养与大学生成长研究》**章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概述,分别介绍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微媒体与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对策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网络沉迷行为,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沉迷网恋行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沉迷色情信息行为;第三章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的案例解析,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校园贷事件案例解析、网络营销代理骗局案例解析、大学生滥用网络信用卡案例解析;第四章为大学生的成长研究,介绍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大学生成长之注重心理健康、大学生成长之树立文化自信、大学生成长之融入社团、大学生成长之就业;第五章为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生命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目录

**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概述
**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容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第三节 微媒体与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
第四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对策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网络沉迷行为
**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沉迷网恋行为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下的沉迷色情信息行为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的案例解析
**节 校园贷事件案例解析
第二节 网络营销代理骗局案例解析
第三节 大学生滥用网络信用卡案例解析

第四章 大学生的成长研究
**节 大学生的成长规律
第二节 大学生成长之注重心理健康
第三节 大学生成长之树立文化自信
第四节 大学生成长之融入社团
第五节 大学生成长之就业

第五章 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
**节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大学生的生命观
第三节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坚定“四个自信”  充分发挥社交媒体资源作用培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从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校园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其*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构建高校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坚定新时代理想信念,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面对生活在信息时代,深受网络影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采用灵活的方式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需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不断树立文化自信,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念。文化自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的文化建构,是倾向于人的内心和价值观的,是能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地相信的。这种文化自信既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基础,又对这三个自信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熟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文化却可以从生活中去体验、去理解。特别是社交媒体资源把以往有些神秘、高远的文化现象现实化、通俗化,就使得大学生对文化成果有了亲切感和获得感。有了这种文化自信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三个自信,并且更加坚定地实现“四个自信”。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变迁,中国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与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前文化工作一方面具有传播、渗透主流思想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作用。这种精神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的文化自汉唐以来就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对外来文化进行辩证取舍、转化再造,才有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毛泽东曾提出,对待外国文化必须有批判有分析,“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1990年,为了更好地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进行反思,在种种比较和鉴别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不同种类的文化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现代社会中,与快餐文化相比很难有竞争力,但这种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根基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在逐渐走向国际化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辩证地吸收外来文化,坚持主旋律与多元文化相统一,保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权,坚守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选择大幅度增加,思维活跃,想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就要承认现代优秀外来文化的价值。所谓自信,就是需要辩证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优秀文化相结合,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那部分走向没落的现实情况。在此过程中,要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鼓励旧的文化以新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既要在社交媒体中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要树立对优秀外国文化以及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包容借鉴的自信。  目前,社交媒体资源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从而扭曲了正确的文化取向,二是片面的娱乐化,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才能更好地培育文化自信。对此,要利用社交媒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引发青年大学生思考,使其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在制度的监管下,专业人士应发挥其良性作用。此外,更要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重视法律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培育,结合社交媒体资源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浸润。  (三)规范网络次文化  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主权,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自主学习的热情。伴随着话题式社交媒体的出现,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甚至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网络文化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建立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一系列次文化,体现了网民对于原有文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需要辩证地对待。网络语言是多种语言文化在网络上汇集,网民又再加工的结果,是网友为了提升网上聊天效率或诙谐效果而创造的语言形式,能以更生动形象的形式描述现有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应用的特定语言。网络语言接地气、生动形象,但是其对汉语文化的负面影响较大,不能将其完全纳入语言体系。除此以外,网络文化庞杂纷乱,其中一些作品不乏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戏说,是不尊重中华民族传统的表现,必须予以严厉的处分。网络文化自话题式社交媒体而起,政策上应予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但目前网络文化形式还不够完善,主要内容大多缺乏深度,大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净化。  (四)开辟网络学习的新形式  分享式社交媒体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推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音乐会、网络讲堂等形式广受人们的欢迎,通过现代科技网络进行学历教育逐渐成熟。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中文简称为“慕课”)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教育界的现象级话题,在国内也受到极大重视,网络公开课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慕课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大规模的开放课程,运用多媒体形式授课,更侧重交互性的论坛讨论,可以同时供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平台上学习和分享。网络教育可通过互联网内容丰富、直观、即时,互动性强,地域不受限制以及受众可划分等特点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有效地利用优秀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成本,扩大授课范围,使学生的学习限制大大减少。移动互联网的便携性激发了高校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育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少排斥心理。  网络教育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文化教育(特别是社会科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非语言的表达只有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网络视频教育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随时随地学习”的教育形式对受教育者的强制性要求明显减少。此外,网络教育还未形成体系化,教育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授课模式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者自觉性不足的情况下,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自然削弱了教育效果。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