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755508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152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07555080 ; 978-7-5075-5508-0
本书特色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在发展中不断对农民赋能,培养农民的乡村振兴能力,让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本书不仅是曾经生活在大别山的一代人的记忆,也能够让大别山外的无数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能够让新时代青年对乡村生活产生认同和向往,更能让已城市化了的农二代、农三代重识了归途!从而,满怀激情加入乡村振兴发展热潮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别山的记忆、流动的乡愁、生命的哲理、时代的价值……先生之作有太多正能量的主题需要反复品读和领悟!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二十五篇,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鄂东大别山乡村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风俗文化、人物情感、社会形态,以一种质朴简洁的文字风格、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升华的正能量人生观跃然纸上,隐然吹拂一股清新之风。 适逢乡村振兴发展大潮,本书重塑了对乡村生活的认知,细心品味每一段大别山的记忆,返璞归真、梦回童年、顿悟人生之感油然而生
目录
**篇 冬 / 001
第二篇 燕子 / 005
第三篇 龙井 / 009
第四篇 苕 / 013
第五篇 粑 / 018
第六篇 猪肉和过年 / 022
第七篇 千人共个麻雀头 / 026
第八篇 山里的传说 / 031
第九篇 祖上与棉纺车 / 036
第十篇 平凡的那些琐事 / 041
第十一篇 知书与达理 / 047
第十二篇 不该砸了的那罐猪肉汤 / 055
第十三篇 游戏 / 062
第十四篇 婚俗 / 068
第十五篇 回娘家 / 073
第十六篇 社员 / 080
第十七篇 大队 / 086
第十八篇 稻场 / 091
第十九篇 田畈 / 097
第二十篇 山上的放牛娃 / 103
第二十一篇 赤脚医生 / 110
第二十二篇 手艺人 / 116
第二十三篇 大红花与打倒我爸 / 121
第二十四篇 发蒙与勤工俭学 / 127
第二十五篇?? 远山岗上的身影 / 129
后记 / 138
后序(之一) / 142
后序(之二) / 146
节选
槽门后屋的一家两兄弟,被晚辈们称为记叔和德叔。早年记叔成过家,育有一子,其妻早亡。德叔自幼双目失明, 父母过世后,随其兄记叔生活。 虽然双目失明,不便出远门,但德叔理家的能干,比一般的家庭女主人并不差太多。除了到村前的井水中提水回家时,需要以拐杖探路,在相邻十来二十家的范围内走动,连拐杖也是用不着的。凭着记忆和重心放在后脚跟、前脚尖点地的方式前行,德叔早已用得纯熟。洗衣服是到水塘边,摸着那个几乎是他专用的平顶的石头,先用“皂荚”在泡过水的衣服上涂抹一遍,再将衣服拧成条状,用木棒锤反复敲打, 再抖开浸水,反复几次就能干净。 后山半坡地上开菜园子,德叔也是靠着其不厌其烦地编些狐狸精的故事,哄着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帮他捡来大小不一的石头,围成勉强可以防猪、牛的围墙,以山边的草渣和屋后沟的污水为肥,每年也能种成南瓜、丝瓜、金豆子之类相对易生长的作物。其中,还发现了头年季节过后没有砍掉金豆子的枯枝,第二年春上依然能自行再生枝叶,结子如初。 德叔家与邻家共用的堂屋中,有中湾唯一的石头“碓”。把较大的石臼安放于地面,离两小步处设一对木叉,支撑一根较粗横木,再以长方形木板从中间榫卯孔中垂直穿过,靠石臼上方的一头装上石杵,另一头对应的地面处挖一坑,用脚踩下, 利用杠杆原理,橇起前头的石杵,松脚让石杵顺势落下,冲捣石臼中的谷物。常用于稻谷、小麦、豆类的去皮、碎粉等加工。操作的关键环节,一是趁石杵抬起来的极短时间,迅速伸手绕动石臼中的谷物。二是用脚踩踏木板尾的节奏和轻重不得出现变化,否则砸伤人手在所难免。盲人眼不见心不烦,静心做按节奏踩踏板的事,确实还无人能及。德叔常热心地帮人踩碓, 为此获得了少许腌菜、苕果、南瓜子之类的回报。 德叔生火、做饭,除了动作慢半拍,也未见与常人有别。虽然那年代的饭菜极为简单,这在明眼人想来,仍然是不可思议。*让村里人佩服的是,每当茶余饭后围坐在一起聊一些时事见闻时,德叔的发言也常比别人“进步”,这自然是因为他更有心,也更多一些时间听有线广播。 因为离得近,我算是在德叔身边玩得较多的小孩,德叔还经常炫耀在我学会走路前,外婆出门时就把我送给他照看! 太多的记忆中,*清晰的是 :德叔偶尔说起,他儿时也曾见到过光亮!脸上流露出那种无法描述的神情…… 记叔则是村里真正的农活儿高手。每天早上生产队长**个派工,习惯性地都是喊记叔。记叔言语不多,中等身材而偏瘦。年轻时,他用四齿耙锄耙泥起沟,沟深线直,曾作为“农业学大寨”的示范项目。年龄偏大后,主要是用牛, 他每天仍然拿 12 个工分的满分,全村人没有异议。 曾见过一次记叔对农活儿的内行、细腻程度。茅厕的粪池, 发酵好后出肥,要将粪水送往田间,即挑大粪。两只高柄木质粪桶来装,百十来斤重,用硬木的扁担来挑,是社员晋升每天拿 12 个工分的重要标志之一。记叔告诉年轻人两个秘诀 :一是用力的方式,要避免呈上下垂直闪动,应尽可能平稳而稍前倾地用力 ;二是起肩前要在粪桶的中央放一把小草或一两片宽大一些的树叶,名叫“符子”。这两点的作用都是避免粪水荡出粪桶,溅到人身上的尴尬。我后来在县城学校参加“实验田”劳动, 刚学会挑大粪时,就表现得非常内行,还故意学着拉高了嗓子一路喊着“糊了!糊了!糊了……”,脸上不仅没有流露出不好意思的尴尬,倒满是“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嘚瑟气。 用牛帮助种田人做人力难以负担的重活儿,应与铁器农具一样,是农耕文明*重要的进步标志。以我预估,干重活儿时,一头牛顶得上十几人的效率。犁、耙、耖,是田间*常见的铁木结构的农具。犁,现在仍然常见,将土地均匀地深翻, 松土除草,并使土层均匀地接受阳光雨露,以补充其生命力。耙,用长方形的木框,平铺于地面,前后两排都有齿钉,耕田人前后脚踩在框上,往下将泥和水尽量搅拌均匀,多用于水田。耖,方形木框架,底边较粗硬的木条上,往下固定一排铁质的齿钉,上框边扶手,顺地面将犁翻的土块耖碎,常用于旱地。这三样都是要借牛拉之力来进行的。记叔用牛,不仅功夫细腻,效率高,更重要的是能*大限度节省牛的体力。有的人用牛,鞭抽人吼,时常发生牛“困纤”的现象。记叔讲究的是深浅得当、节奏均匀、呵斥得体,用现在的话来说, 记叔做到了人牛合一! 一次下雨天,正在我家右侧山岗边上吃草的黄牛,失足滑落深沟,四脚朝天,紧紧地卡于狭窄的沟内。队长带领十多人施救,有人说从牛头处推起黄牛,记叔说不可,那样会伤了牛的脊背。他找来粗壮的长绳,系紧牛的四肢,以七八个壮劳力,用长木杆抬移至平地。松开绳子以后,牛自然地起身,闻了闻记叔的脚尖,又自行啃草去了! 偶尔田间歇气时,社员们喜欢找些种田知识的问答题来开心。有人问 :“我们天天用的耖和耙,各有几根铁齿?”众人哑口。公认为*有见识的生产队长和我外公,也只能说出个十几根。只有记叔答说,都是十五根齿,且进一步说明, 耖的十五根齿摆成一排,耙的十五根齿前八后七。 后来机关干部讨积极,我报名争取下乡驻点,老书记笑我书生出身。我一时情急,拿出了这个故事,自己扮演了一回记叔,当说到耙的齿前八后七时,老书记吃惊地说了一句 : “你还有点真功夫!”于是就有了我成年后,又到山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两年的阅历。 田畈上的功夫做得多,体能自然消耗得也多,更容易想一口油水。那年刚忙完“双抢”,属稍闲的季节。记叔从自家屋后早年留下的半截旧屋墙处,搜罗出一些青砖,有长方形和扁平的两种,砖色青黑,还留有印记,应该是其祖上建老屋所用的。记叔分次挑往合作社,以不同型号 2~3 分钱一口砖的价格,换了几毛现钱。一天早上,他买回一些粗盐、洋火等日用品外,还罕见地买回来一挂猪肋条肉。回家的路上, 他几次把那一挂猪肉拎高一些,前后看两眼!半下午过后, 空气中偶尔飘过来那种极为诱人的煨猪肉的香味。 太阳下山,记叔收工从田畈回家。不多时,传出了记叔德叔兄弟俩大声并带有一些凄厉的争吵,“那就干脆都吃不成!”……“砰”的一声,腾着热气的瓦罐,被摔碎在大门口的石条上。邻家的几条狗迅速地扑上去,疯抢散落在地上的肉骨,一群鸡鸭也围上抢食些碎肉末和已渗入沙土里的汤水…… 几天后,我们才从大人的口中得知 :记叔收工回家后,发现了德叔在他没回家之前,把头汤偷偷喝了一些的蛛丝马迹,大骂德叔不到畈上出力,还在家偷喝头汤!德叔不承认,百般辩解。记叔一时恼怒难消,赌气砸了那本来确实不该砸的瓦罐汤! 写这一段百十个字的记忆,我几次搁笔,泪湿沾巾。思绪的生涩,正是当年那幕情景的苦涩,和着我无数次记忆中的叹息! ……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见好。记叔的儿子娶媳妇那天,我正巧回家看望两位老人,到他家道喜,按规矩进门时高喊一声“舅娘”,新舅娘却躲到大门旮旯不肯答应,原来新舅娘正是上村办小学时我的同桌!那些年适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起,在新舅娘的勤奋操持下,家庭渐见兴旺,记叔也享了几年清福!德叔晚年享有集体的“五保”,住进了乡里办的福利院,九十岁高龄依然健在
作者简介
林山,自幼生长在鄂东大别山乡村,1980年代初毕业于师范院校。近四十年来,先后在鄂东地区和深圳市多岗位工作,现仍在服务社会。作为阅历丰富的平凡人,审美与感悟自成特色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她们
¥15.0¥46.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7.4¥5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8.9¥2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7.6¥2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1.8¥6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山月记
¥23.0¥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