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3233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119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66323392 ; 978-7-5663-2339-2

内容简介

  《国际文化管理7》内容包括:文化地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文化政策。

目录

文化地理
社会创新视域下城市空间的共享型模式研究
压缩与膨胀:“文化产业独角兽”时空集聚特征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台湾地区民间经验借鉴的福建非遗创意开发理念初探
摆拍与日常: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间赛社仪式探微
——以山西上党潞城贾村赛社与唐王岭十转赛为例

公共文化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表演与社会监管研究
欧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文化和旅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旅游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
当前我国影视节目制作的商业模式及其法律保护
武汉市中小动漫企业国际融资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视媒体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
电子书定价策略分析
——基于代表性电商平台畅销电子书的分析

文化政策
海外文物回流中的税收政策透视与思考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际文化管理7》:  2.空间的私有化。中国早些时候的人居建筑,大多是以院落的形式,除生活居住建筑之外,居民还享有一部分私人院落空间,空间的私有化明显。而且在中国古代,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着诸多限制,城市道路设计只考虑到军队和城市景观营造的因素,并没有考虑空间中人的要素。①目前我国对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规定,于是便出现了私人活动侵占公共空间的情况,例如商铺的卖家会将店铺外的街道空间为个人所用,随意摆放物品进行售卖,这种没有受到规制的行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  3.空间的闲置化。无论是生活空间还是公共空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空间内活动的形式都是多元的,同时不同空间的使用状况也有所不同。我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在转型的进程中诞生了很多工业化的城市。而随着科技、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出现,原有的工业化时代也面临新形式的转型。有的重工业基地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逐渐没落,只剩下大面积闲置的厂房。因此,空间的闲置化也可以理解为城市剩余空间的利用程度不高,在部分工业区,没落的工厂没有得到积极转化。像798产业园区这样的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区有望日渐增多,闲置空间必将进行不同形式的利用和转化。  有学者指出,未来中国只有城市和新型城镇,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提到:“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也应得到积极重视,重视不同群体在公共空间中的不同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在发生着改变,公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事件发生于城市空间内,同时人与周围的环境也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着互动。城市的空间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空间因人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具有灵动性。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在传统空间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多样性的活动空间使得不同区域的人聚集,从而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⑦  (三)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居民  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居民是在城市生活中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三者,是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空间不仅仅指建筑之外的剩余空间,也指居民在城市中进行活动的场所。城市空间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可依附的载体,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公共生活;城市公共生活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反映本地区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居民的城市生活具有引导性作用;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城市空间中的主体活动对象,城市居民的活动及行为方式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生活,形成特色化的城市空间形态。  三、城市空间的共享模式研究  在共享经济下,社会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共享模式,如共享出行、共享火锅、共享住房,甚至还出现了共享衣橱。滴滴、摩拜等为代表的汽车共享、拼车和自行车的再利用,转变了公众对物品的使用方式,使得闲置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此外,合作式社会服务的出现,使年轻人和老年人可以共享同一空间,可以互相协助;合住住宅的出现,使几个成员组成一个家庭小组,共享某些服务,减少生活开支,同时也形成了和谐良好的邻里关系。  共享的模式,或者称为协作型的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公众不再仅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而是通过空间这一载体,增加了更多互动性。同时,资源共享的方式也可以反映或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  (一)胡同空间  胡同对于北京人来说,是烙在心里的文化印记,对世代居住在当地的居民来说,胡同既是通道也是客厅。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因建筑老化、缺乏维护,很多人渐渐搬离胡同这一狭小的空间,而有些人又回到了胡同,在胡同里塑造不一样的空间生态。  位于北二环的青龙胡同,是一条古老的街区,随着经济和艺术产业的发展,老街区也面临着改造。在青龙胡同,一侧是老旧的社区,而另一侧则是现代化的创意办公楼,新老建筑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了在现今时代可以有效保护胡同的这一建筑特色,使建筑可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在胡同公共环境中把装置艺术引入胡同的公共空间,*大限度提升胡同的文化活力,使人与环境能够很好地互动,激发老街区的活力;同时办公区的人们在下班时间也可以参与到与居民的互动中,打破新老建筑之间的界限,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此外,在胡同这样的独特空间内,还产生了共享城市中的共享院落模式,试图在胡同中尝试共享居住、共享办公、共享交通、共享教育、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商业和共享设施等共享模式。日籍设计师青山周平认为,胡同接近他对家的理解,他认为共享应当是胡同生活的一个主基调,这也影响了他的设计风格,他对旧建筑的改造体现了对城市温度的把握。  (二)里弄空间  里弄空间与胡同空间相似,都存在着较为狭窄的空间。在上海,里弄就像毛细血管般存在于建筑与建筑之间,串联起整个城市。里弄在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之后,由于基础设施以及建筑空间等问题,已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都市建筑形态,空间的局限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去发现有趣的空间应用和丰富的细节肌理。  2017年11月,石库门里弄进行了一次微更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设计团队发现石库门里弄原有的社区结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居民老龄化严重,外来人口逐渐增多,弄堂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设计团队希望对弄堂空间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更多集体性、共享性的空间,提高居民对弄堂的归属感。通过对建筑外观的改造以及对空间结构的合理划分和利用,弄堂空间被激活,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在此汇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