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

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

1星价 ¥64.8 (7.2折)
2星价¥64.8 定价¥9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327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53页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21832785 ; 978-7-5218-3278-5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重大意义及面临的瓶颈 ; 提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研发创新, 建构了研发创新对高精尖产业结构影响模型。首次提出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北京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与其他省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提高高精尖产业发展“四率”的建议对策。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高精尖产业的定义
1.2 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性分析
1.3 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1.4 研究价值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全书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高技术产业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2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3 产业升级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5 创新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6 系统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精尖产业的概念、特征及战略目标
3.1 高精尖产业的概念
3.2 高精尖产业的四大特征
3.3 高精尖产业的三大战略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精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区别与联系
4.1 高精尖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4.2 高精尖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4.3 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5.1 北京高精尖产业的提出背景
5.2 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历程
5.3 北京高精尖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5.4 北京“三城一区”的发展现状
5.5 “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布局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发创新对高精尖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6.1 高精尖经济结构与创新驱动相关理论
6.2 研发创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影响的模型构建
6.3 研发创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 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7.2 评价数据的收集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8.1 确定指标权重
8.2 模糊综合评价
8.3 评价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
9.1 全国省域高精尖产业发展评价
9.2 北京、上海、广东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0.1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10.2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10.3 本章小结
第11章 高精尖企业技术先进性评价模型构建
11.1 技术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研究
11.2 三维度建构高精尖企业技术性指标体系
11.3 高精尖企业技术先进性评价模型构建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高精尖企业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建构
12.1 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的文献综述
12.2 三维度构建高精尖企业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12.3 高精尖企业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12.4 本章小结
第13章 北京高精尖企业技术先进性与市场成熟度的实证分析——以京东方为例
13.1 京东方的企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13.2 京东方的企业技术先进性评价
13.3 京东方的企业市场成熟度评价
13.4 京东方的企业综合分析与评价
13.5 本章小结
第14章 北京高精尖企业技术先进性与市场成熟度的实证分析——以康拓红外为例
14.1 康拓红外的企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14.2 康拓红外的企业技术先进性评价
14.3 康拓红外的企业市场成熟度评价
14.4 康拓红外的企业综合分析与评价
14.5 本章小结
第15章 提高高精尖产业发展“四率”的政策建议
15.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15.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建议
15.3 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建议
15.4 提高环境效率的建议
15.5 本章小结
第16章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三循环”支撑体系及“一纵六横”实现机制
16.1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三循环”支撑体系
16.2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一纵六横”机制
16.3 本章小结
第17章 纵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大势
17.1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大宏观力量
17.2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大中观力量
17.3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大微观力量
17.4 本章小结
第18章 全书研究结论
结论之一:论述创新驱动是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定义性特征
结论之二:提出高精尖产业的四大核心特征
结论之三:指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
结论之四:考察高精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区别与联系
结论之五:探讨研发创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影响
结论之六:建立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之七:评价分析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状况
结论之八:系统建构高精尖企业技术先进性评价模型
结论之九:系统建构高精尖企业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
结论之十:评价北京市高精尖企业典型——京东方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成熟度
结论之十一:给出提高高精尖产业“四率”的建议
结论之十二:提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三循环”支撑体系及“一纵六横”实现机制
结论之十三:纵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大势——五大宏观力量、五大中观力量、五大微观力量
附录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贾品荣,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学者”,北科院高精尖产业与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科智库研究员,《首都高质量发展报告》蓝皮书执行主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专业:产业经济学。兼任南开大学研究生导师。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招标课题、北京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课题子课题等多项。著有《国计民生策论》、《京津冀传统高能耗产业升级与新兴绿色产业培育研究》、《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低碳生态城镇建设与科技创新研究》等专著11部。在《Energy》等SCI一区和《科学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中文核心期刊以**作者发表论文30 多篇。其中,《新华文摘》转载论文4 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14 篇。获全国博士后优秀论文一等奖。调研报告发表于科技部内参《软科学要报》和中共北京市委内参《北京信息》及《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北京日报》理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