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

包邮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

¥66.6 (8.4折) ?
1星价 ¥66.6
2星价¥66.6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767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030276742 ; 978-7-03-027674-2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在培养化学类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等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合乎逻辑的分析数据的能力。教材编写重视学生的认知和掌握技能的规律,选择的基本技能训练与实验内容很好地结合。内容包括: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的标准化,简单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常用参数的测定,简单的合成和分离方法训练,简单化合物的表征,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基础化学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1
1.1.1 基础化学实验的意义 1
1.1.2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 1
1.1.3 基础化学实验的要求 2
1.2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规则 2
1.2.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3
1.2.2 化学实验室消防和意外事故处理规则 3
1.2.3 实验室环保(三废处理)规则 4
1.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5
1.3.1 实验数据记录与有效数字 5
1.3.2 误差来源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6
1.3.3 准确度和精密度 9
1.3.4 实验数据作图处理法 10
1.4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 11
1.4.1 撰写实验报告的意义 11
1.4.2 实验报告一般格式要求 12
1.4.3 实验报告示例 13
第2章 基础化学实验知识 14
2.1 化学试剂与化学药品 14
2.1.1 化学试剂的分类、规格和存取 14
2.1.2 化学试剂溶液配制的一般方法 17
2.2 试纸、指示剂和滤纸 17
2.2.1 试纸 17
2.2.2 指示剂 18
2.2.3 滤纸 22
2.3 常用溶剂与溶液 24
2.3.1 纯水的概念 24
2.3.2 水的纯化方法 25
2.3.3 超纯水的制备方法 27
2.3.4 有机溶剂 28
2.4 常用玻璃器皿 31
2.4.1 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31
2.4.2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简介 34
2.4.3 化学实验常用辅助仪器、用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简介 41
2.5 实验室常用气体 47
2.5.1 常见气体的种类和性质 47
2.5.2 气体钢瓶的标识及使用 51
2.5.3 减压阀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51
2.5.4 气体钢瓶的使用规则 53
2.5.5 少量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53
2.6 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58
2.6.1 电子天平 58
2.6.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0
2.6.3 酸度计 62
2.6.4 电导仪 64
2.6.5 阿贝折光仪 66
2.6.6 旋光仪 68
2.6.7 微波化学反应器 71
第3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73
3.1 简单玻璃加工方法 73
3.1.1 玻璃管(棒)的清洗、干燥和切割 73
3.1.2 玻璃管(棒)的弯曲 74
3.1.3 熔点管制备 74
3.2 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75
3.2.1 滴定管及其使用 75
3.2.2 移液管及其使用 77
3.2.3 容量瓶及其使用 78
3.2.4 量器的校准 79
3.3 物质处理和样品分析的程序 81
3.3.1 物质的干燥 81
3.3.2 分析样品采样、预处理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86
3.4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88
3.4.1 结晶与重结晶 88
3.4.2 过滤 92
3.4.3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95
3.4.4 水蒸气蒸馏 103
3.4.5 精馏 106
3.4.6 提取 110
3.4.7 升华 113
3.4.8 层析技术 115
3.5 化学反应操作技术 131
3.5.1 加热方法 132
3.5.2 冷却方法 135
3.5.3 搅拌方法 135
3.5.4 仪器的装配 137
3.5.5 微波化学技术 137
第4章 化学实验 142
4.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142
实验1 玻璃加工与灯具的使用 142
实验2 分析天平基本操作练习 146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计的使用 147
实验4 溶液配制与滴定操作 149
实验5 糖类水溶液的旋光度测定 153
实验6 薄层色谱法分离偶氮苯和苏丹Ⅲ 155
实验7 柱色谱法分离甲基橙和亚甲基蓝 156
实验8 乙酸异戊酯的合成 157
实验9 熔点的测定 159
实验10 微波辐射弗利斯重排反应 161
4.2 物质基本性质实验 163
实验11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63
实验12 置换法测定摩尔气体常量R 166
实验13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168
实验1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172
实验15 过渡元素化学(**过渡系及Zn、Cd、Hg) 175
实验16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179
实验17 主族元素化学(p区元素) 188
实验18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194
实验19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 200
实验20 天然产物的化学性质 204
实验21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07
实验22 硫酸钙溶度积的测定及碱土金属的性质 211
实验23 KI+I2 KI3 平衡常数的测定 215
实验24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218
4.3 物质的分析 222
Ⅰ 酸碱滴定分析 222
实验25 铵盐中铵态氮的测定(甲醛法) 222
实验26 双指示剂法在混合碱测定中的应用 224
实验27 α-氨基酸的测定(非水滴定法) 226
Ⅱ 配位滴定分析 228
实验28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和软化处理 228
实验29 铅、铋混合液中Pb2+、Bi3+的连续测定 231
实验30 复方氢氧化铝中铝、镁含量的测定 232
Ⅲ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234
实验31 水体的化学耗氧量(COD)测定 234
实验32 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238
实验33 消毒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240
Ⅳ 重量分析和沉淀分析 242
实验34 BaCl2 2H2O中钡含量的测定(BaSO4 晶形沉淀重量分析法) 242
实验35 氯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244
Ⅴ 分光光度分析 246
实验36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基本条件实验和铁的含量测定) 246
实验37 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磷含量 249
实验38 多组分化合物的同时分光光度法测定 251
实验39 蛋白质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253
实验40 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表面活性剂 255
4.4 物质的分离、提取或提纯 257
实验41 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 257
实验42 橙油的提取和鉴定 259
实验43 乙醇水溶液的分馏 260
实验44 镇痛药加合百服宁的成分分析 261
4.5 物质的制备及表征实验 263
实验45 硫酸铝钾的制备 263
实验46 碳酸氢钾溶液的制备(离子交换法) 265
实验47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配合物组成、电荷测定 268
实验48 正丁醚的合成 273
实验49 正溴丁烷的合成 275
实验50 环己烯的合成 278
实验51 乙酸乙酯的合成 280
实验52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282
实验53 乙酰乙酸乙酯制备 284
实验54 氢化肉桂酸 287
实验55 相转移催化7,7G二氯双环[4.1.0]庚烷的合成 289
实验56 己内酰胺的合成 292
实验57 乙酰苯胺的制备 294
实验58 苯乙酮的制备 298
实验59 三苯甲醇的合成 300
实验60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合成 303
实验61 食品抗氧剂TBHQ的制备 307
实验62 双酚A的合成 309
实验63 镇静催眠药巴比吐酸的合成 310
实验64 肉桂酸的制备 312
实验65 乙酰二茂铁的制备 315
实验66 二苯甲醇的制备 317
实验67 辅酶催化下的安息香合成 319
实验68 107胶的制备及性能的测定 322
实验69 苯甲酸的制备(微型实验) 324
实验70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微型实验) 325
实验71 微波辐射合成苯基苄基砜 328
4.6 综合性实验 330
实验72 酸碱电导滴定法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 330
实验73 盐酸水解测定食品中淀粉含量(费林试剂法) 331
实验74 盐酸水解DNS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薯中淀粉含量 333
实验75 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及含铬废水的处理(无汞测铁法) 335
实验7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质量鉴定 338
实验77 水泥熟料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含量的测定 340
实验78 饲料中钙和磷含量的测定 345
实验79 纳米氧化锌粉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347
实验80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合成 349
实验81 苯频哪醇的合成和液相色谱法检验 352
实验82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354
实验83 菠菜色素的提取、色谱分离和光谱测定 357
实验84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359
实验85 桂皮中香精油的提取和鉴定 361
实验86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与含量测定 362
实验87 顺式GK[Cr(C2O4)2(H2O)2] 2H2O的合成与组成分析 366
实验88 有机酸解离度及解离常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369
实验89 杀菌剂三芳基G2G吡唑啉的常规加热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 372
实验90 微波促进合成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 375
参考文献 378
附录 379
附录1 相对原子质量表(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79
附录2 常用有机溶剂与试剂的物理性质 380
附录3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381
附录4 实验室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 384
附录5 常见溶剂的折射率(25℃) 385
附录6 常压下共沸物的组成和沸点 385
附录7 溶剂与水共沸物的沸点 385
附录8 常见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 386
附录9 常见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频率 387
附录10 常见质子的化学位移 388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绪论   1.1 基础化学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1.1.1 基础化学实验的意义   化学已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许多应用化学知识的产业,如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制药工业、农药与化肥、日用化工、橡胶业、造纸业、玻璃和建材业、环保业、钢铁业、纺织业、皮革业、饮食业等。   化学学科已深入到各个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许多应用化学知识的交叉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信息学、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态学、材料化学、能源化学、仿生化学等。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材料和能源科学中的化学问题、农业和食品中的化学问题、环境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等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化学问题都需要以新的思路、观念和方式学习化学。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突破,无一例外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即使在经验化学逐步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石。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有效、*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自主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造了获得知识、激发兴趣、追求科学真理的环境。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分子及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虽然学生在从事的化学实验中,绝大多数只是重现分子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但这一过程与化学家进行分子和物质变化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体验到化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化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1.2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   在基础化学实验中,要达到以下目的: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2)掌握物质化学变化的感性知识,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和反应,掌握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制备、分离和鉴定检测方法。   (3)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培养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能力,归纳、综合、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4)熟悉实验室管理的一般知识,实验室的各项规则,实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熟悉实验室的布局,试剂、物资管理;熟悉实验可能发生的一般事故及其处理方法;熟悉实验室的环保及基本的三废处理。   1.1.3 基础化学实验的要求   要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课学习方法大致有以下两个步骤:   1.课前预习   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预习是实验训练能否有收获、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实验的原理、步骤、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预习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有关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查阅有关数据。   (2)明确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了解实验的内容、步骤、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3)了解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熟悉安全注意事项。   (4)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主要药品、仪器(装置图)、实验条件、步骤、实验记录等栏目。   2.实验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是实验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基础化学阶段学生原则上应按教材上所提示的步骤、方法和试剂用量进行,若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应经教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要求做到下列几点:   (1)实验过程中应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时,可请教师指导。   (2)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做好详细记录。   (3)实验现象和理论不符时,应尊重实验事实,认真分析和检查原因,也可以做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或自行设计实验核对,必要时应多次重做验证,从中得到结论。   (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肃静。实验结束后,必须做好实验室安全和卫生才能离开实验室。   1.2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规则   实验安全和环保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实验室工作中,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遵守实验规则是做好实验的重要前提。人人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   1.2.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1)实验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全。做规定以外的实验应先经教师允许。   (2)实验时要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药品和仪器应存放有序,清洁整齐,以免发生意外倾倒事故。   (3)不要用湿的手、物接触电源。水、电、煤气(液化气)一经使用完毕,应立即关闭开关和电闸。点燃的火柴用后立即熄灭,不得乱扔。   (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实验时,应该穿上实验工作服,不得穿拖鞋,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眼镜。倾注药剂或加热液体时,不要俯视容器,以防溅入眼睛。加热操作时不要将试管口向着自己或别人。   (5)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钡盐、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特别是氰化物)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   (6)实验室所有药品不得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应交还给教师。   (7)每次实验后由学生轮流值勤,负责打扫和整理实验室,并检查门、窗是否关紧,水、电是否关闭,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1.2.2 化学实验室消防和意外事故处理规则   (1)学生实验时,指导教师应向学生宣讲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大楼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使用方法等有关知识。   (2)用易燃、易爆物品时,严禁明火,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先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扑救,并大声呼救,及时打119报警。   (3)烘箱、电炉、马弗炉、搅拌器、电加热器等原则上不准使用过夜。确需过夜的必须经实验指导教师同意,并有专人值班。使用明火电炉加热时,使用人员不能离开,离开时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明火、切断电源。   (4)使用电器时,应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定,不能擅自拉接电线,不能随意加大保险丝。不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施(如开关、插座插头、接线板及用电器等),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救治。   (5)严禁在实验室内和危险品仓库区吸烟。   (6)实验完毕离开时,必须检查水、电是否关闭或切断,确认无误才能离开。   (7)实验前应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药品的性质以及本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并严格遵守实验安全守则,学会一般救护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有烧伤、烫伤、割伤时,应立即报告教师,及时急救和治疗。   (8)实验室事故的一般处理如下:   (i)割伤:割伤是实验室中经常发生的事故。通常在拉制玻璃管或安装仪器时发生。当割伤时,首先将伤口处玻璃屑取出,用水洗净伤口,以医用双氧水消毒,涂以碘酒或红汞药水,用纱布包扎,避免伤口接触化学药品引起中毒。   (ii)烫伤:可用纯净冷水或冰冷敷伤处。   (iii)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NaHCO3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再送医院诊治。   (iv)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乙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后再用水冲洗。如果碱溅入眼中,应立刻用硼酸溶液洗,再送医院诊治。   (v)使用有毒药品致伤:使用有毒药品(如苯、硝基苯、联苯胺、亚硝基化合物等)和有腐蚀性药品时,要带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对挥发性有毒药品,使用时一定要在通风橱内操作。任何药品不能用口尝,毒物进入口内,可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少量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而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vi)触电:首先切断电源,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vii)起火:起火后,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砂子覆盖燃烧物。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   活泼金属(如钠、镁、白磷等)着火,宜用干沙灭火,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及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实验时衣服着火,切勿惊慌乱跑,应立即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为了对实验室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实验室应配备急救药箱。但发生大伤亡的事故,除做一般紧急处理外,还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1.2.3 实验室环保(三废处理)规则   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就可能污染周围空气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对废液、废气和废渣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1)对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以免污染室内空气。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   (2)实验产生的废渣、废药品应存放在指定地点,由专业环保机构做回收、焚烧等处理。   (3)实验中产生的废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必须倒入指定的废液装置。一般酸、碱废液可中和后排放。对含重金属离子或汞盐的废液可加碱调pH为8~10后,再加硫化钠处理,使之毒害成分转变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淀分离,清液达环保排放标准后可排放。   (4)有机类实验废液对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处理有机类实验废液应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i)尽量回收溶剂,回收的溶剂对实验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可反复使用。   (ii)甲醇、乙醇、乙酸类溶剂能被细菌作用而易于分解,对这类溶剂的稀溶液,用大量水稀释溶液后即可排放。   (iii)其他各类不易回收利用或不易被细菌分解的有机溶剂,由实验室回收后送专业环保公司做回收、焚烧等处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