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住哪儿去了

燕子住哪儿去了

1星价 ¥12.0 (4.3折)
2星价¥11.8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08141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70814138 ; 978-7-5708-1413-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 国内知名童年文化研究专家、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青年作家赵霞全新散文作品。★ 气象高远的文学质感,现代散文的余韵气质,能带给孩子独特的审美体验。★ 可读性、文学性兼具,孩子可以从中习得丰富的写作技巧

内容简介

《燕子住哪儿去了》是国内知名童年文化研究专家、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文学博士赵霞老师专为孩子创作的儿童散文。散文集共收录了30篇散文,计5个章节,分别为“感觉的苏醒”“做个蝴蝶的梦”“我的老师和伙伴”“每一个生命”“湖畔的时光”。作者秉持童年立场,用真挚的情感抒写了过往岁月里那些让人回味的记忆片段,呈现一份可贵的那份赤诚与单纯。文笔清丽,语言幽默,充满童真童趣,兼具理性和感性之美,能带给孩子独特的审美体验。

目录


感觉的苏醒
味蕾苏醒的季节
一棵桃树
草子头
荆柳条

做个蝴蝶的梦
我家的**台电视机
做个蝴蝶的梦
新娘子
童年的歌词本
自来火盒之家
笃笃糖

我的老师和伙伴
小赵老师
我的同桌徐夏来
“乌干菜”
红玫
一个树桩,两个树桩
野炊

每一个生命
燕子住哪儿去了
想养一条狗
蚕宝宝
一窝小鼠

湖畔的时光
亮眼螺蛳亮眼饺
吃水的事
木勺郎,木勺郎
河须鬼与樟树仙
河里若没了船
白马湖冬渔
糕老虎
摆戏文


展开全部

节选

味蕾苏醒的季节 三月的暖风一起,似乎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味蕾,在草叶急长的气息中热切地苏醒过来。放了学,我们疯了似的往山坡上跑。那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茅草地,正在悄没声儿地孕育一种美食。冬天里,我们拔出枯黄的茅草,把它们长长的根须浸到河水里淘洗,露出洁白的甘蔗似的小节根。放到嘴里嚼一嚼,满口淡淡的清甜。现在,这些微甜的汁液全都顺着新抽的茅草茎叶往上,往上,一直聚集到它*鲜嫩的中心。那里微微鼓胀着的,是紧含着的它的花苞,我们叫作茅针。用两根手指捏住它,啵的一声,轻轻抽出,剥开来,里面躺着的一枚茸茸软软却又丝光亮滑的芯子,是极可口的小食。这茅针原是淡味的,嚼在齿间,却透出鲜洁的清香,和一丝似有若无的甜意。蹲得累了,我们便跌坐在茅草地上,或者干脆卧着,把一面坡的茅针拔得吱吱响。太嫩太细的不要,嫌芯子还太单薄。太鼓太胀的往往又都老了,吃起来味同嚼絮。*后得的一大把又嫩又肥的茅针,用扎辫子的细橡皮筋绑住,一边剥着吃,一边悠悠地走回家。不久,茅针从裹着它的叶鞘里钻出来,开花了。那些鲜美的嫩苞,都成了蓬茸茸的尾巴,一片片在坡地上招摇着。我们抽出几支茅草的花穗,互相往脸庞上挠着,边闹边笑,往高高的后山上跑。那里,野杜鹃开得正热闹,粉粉的,这里一丛,那里一丛,都向我们笑盈盈地打招呼。随便摘一枝,扯几朵,抽掉像蝴蝶的触须般颤颤伸展着的花蕊,把花儿捏做一团,扔进嘴里。薄薄的花瓣经不起咀嚼,很快化作一团甜酸的汁液。但粉色的杜鹃花留不住我们的脚步。我们迎着风,继续向更深的山里行进。往往是在巨大的岩石边,深僻的山谷里,甚至陡峭的崖壁上,开着一两丛殷红殷红的杜鹃花。那才是野杜鹃花中的上品。颜色自不必说,它那亦甜亦酸的滋味,比粉杜鹃要浓郁得多。我们连花蕊都舍不得丢弃,全嚼进去,虽然听说杜鹃花的蕊吃多了,夜里是要流鼻血的。吃着杜鹃花,我们的眼睛早觑着山道两边灌木丛里带刺的公公红了。看它白色的五瓣小花怎样开起又谢落,怎样结成一个个小小的青涩果子,这果子又怎样慢慢地鼓胀起来,由青转黄,由黄转橘,*后熟成一粒粒引人垂涎的公公红。公公红就是覆盆子。我是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晓得这件果子还有这么个学名。其实,早在它开始褪去青色、露出黄意的时候,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可惜那味到底是涩的,只好不甘心地啐掉。待果子开始染上橘色,摘一粒再尝,酸意仍在,却已透出点鲜甜的意思。终于等到红红的莓果连片成熟的时候,我们携着各式口袋,在山间一路搜寻,边摘边吃。近路的公公红*易摘取,但又大又红的果子总是藏在幽深的叶丛。那些日子,山里的公公红一日一熟,食之不尽。尤其一场阵雨过后,原先早给洗劫干净的灌木丛,又结出一片神奇的红果子。我们爱把*红的一捧果子聚在手里,猛地塞进嘴巴,尝一尝乡间饮食生活中并不常有的那种沁人的蜜甜。莓果的气味弥漫在山间,虫子们也来分享盛筵。这些小东西大概和我们一样,一早候就在那里,专挑*鲜*甜的果子下嘴。黑色的蚂蚁们循着甜味,窸窸窣窣地爬上枝头,趴在果子上吮吸。恰好我们也看见了,把果子摘下来,抖一抖,照样敢吃。若趴着的是洋辣子,我们便敬而远之。往往那些藏在叶丛里的大公公红,摘下来仔细一瞧,底下会有一圈白色的印子,据说就是洋辣子食过的痕迹。这样的果子再红再大,我们也不敢拿来吃。然而,每年公公红成熟的时节,总有小孩因吃得太贪太急,第二天出门,嘴唇肿得不成样子。这个消息很快会在全村孩子间传遍,道是某某食了毒虫爬过的公公红,“歪嘴巴”了。不料这“歪嘴巴”的一位,却是照样天天上山,猛吃不误,一刻也不肯错过这个季节的丰盛。去摘公公红,若能寻见金钩果,那是极大的运气。这种果子,形似缩小的草莓,味道比公公红更佳,却*为罕见,常常遍寻而不得一株。还有银钩果,一长就是一大片,粒大饱满,味儿却比公公红粗糙。只有一种蛇公公红,是真吃不得的,那是匍匐在坡底的一种草本植物,结的果子乍看去,与公公红几乎一般无二。大人们告诫,这种果子是蛇的食物。野桑葚在公公红的季节里成熟起来,做了不起眼的佐餐。我们晃晃荡荡地走在田埂上,从矮矮的野桑树上揪两粒果子,嚼一嚼。熟透的紫色桑葚早给下田干活的大人们顺道吃净了,留下的总是半青半黄的酸涩小果。还有酸针针,学名叫杠板归,三角形的叶子,叶背的主脉漫生小刺,连片长在村路边,篱墙上。把它嫩头上的叶子小心地掐下,用叶面团住叶背上的小刺,填进嘴里,磨碎,也是酸的,却勾起人更强烈的食欲。终于,我们的目光落到了人家园子里那些种着的桃树和梨树上。茂密的枝叶间,仔细看去,垂结着的青色果子已是累累。每个园子的园门总是紧闭着,我们只好顺着墙根,一路走,一路看。有一次,看见一株倚墙而栽的梨树,枝叶稀疏,独挂了满满一树梨子,在篱墙上方轻轻地晃悠。我们抬头看了一会儿,终于按捺不住,几人合力,居然爬上高高的篱墙,踮脚将够得到手的梨都摘了下来。那些小梨才有乒乓球大小,各人拿衣襟兜着,匆匆忙忙地躲到远处,一尝,全是涩的,又不舍得丢掉。直到晚饭时,妈妈嘟哝起几个小鬼把谁家的青梨给摘了,我才慌忙趁着夜色,把梨子全丢进了河里。然而果子对味蕾的诱惑是巨大的。我们村子西北面有个果园,是拿一整座小山开垦出来的。山顶上出的大西瓜,甜得方圆几里闻名。更有三月的花季里,一面坡上遍开粉嫩的桃花,一面坡上尽是雪白的梨花,走过去,整个人仿佛都给带着甜意的花香兜住了。为了防人来偷果子,四下里的山脚都挖成了深深的沟堑,堑上再架起高大的灌木篱墙。得了沟堑里泉水的滋养,这一带长起连片的公公红,还有一大株繁茂的金钩树,高高倒挂在一处山脚壁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一得空就爱往那儿跑,为的自然不光是去采公公红和金钩果。从山脚望上去,眼看着园子里的果子越长越大,由青而白,由白而泛出微微的粉红。我们早发现北边的篱墙有一处洞眼,足够一个小孩钻进钻出。有一天,趁着午后少人的时间,我和两个女伴偷偷从那个洞眼钻进园子,想去摘桃吃。我们不知道的是,看守园子的女主人早发现了我们的行踪。一行三人才刚下手,这位农妇一声大吼,赶将上来,吓得我们落荒而逃。记忆里唯一一次进园偷果子的冒险,就这样仓皇而终。不久,公公红也落了。我们四处游荡着,继续寻找新的食物。把美人蕉的大花朵掰下来,吸食花冠底里的一点花蜜。把野地里的玉米秆子折断,当甘蔗似的咬得咔咔响。但那样鲜美丰盛的味觉,注定已是一个季节的回忆。初夏的风吹过去,带起一丝燠热。我们的春天的筵席,就在这日益逼人的热气里,渐渐走向了尾声。

作者简介

赵霞,浙江上虞人,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出版有学术著作《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幼年的诗学——幼儿文学的艺术世界》《思想的旅程——当代英语儿童文学理论观察与研究》《2009—2019:儿童文学观察》《童年的文化影像》《童年的秘密与书写》《批评的体温——赵霞评论选》、学术对话集《一切无不与童年有关——剑桥儿童文学对话》、散文集《我的湖》《每个人都是挖呀挖的孩子》、译著《作为神话的童话/作为童话的神话》《安徒生童话》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