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971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20397100 ; 978-7-5203-9710-0
内容简介
当代西方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研究如火如荼,其影响力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本书借助于这两种理论资源,试图对古代的笔墨说获得一种新的理解。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精深、*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它那丰富的技法学说,而是它的如下艺术美学原理:以笔墨描绘山水的方式去体认中国古代天地意识。这种天地意识,即是一种与笔墨相合的天地观念。本书正是以此天地观为中心,集中研究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笔墨说与天地观相合的问题,重点讨论“笔墨之自然”与“天地之自然”“相合”的途径以及相合之后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与审美效果。在一定意义上,为贯通环境美学(即自然环境美学)与艺术美学(即中国山水画美学)提供一种可能性。
目录
**章 山水画地位的提升与墨法的凸显
**节 绘画题材的历史变化
第二节 绘画功能与价值观的变化
第三节 墨法的凸显
第二章 山水画论的天地观与笔墨说
**节 山水画论的天地观
第二节 “如其本然”地欣赏天地
第三节 山水画论的笔墨说
第四节 “如其本然”地描绘天地
第三章 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
**节 相合的内容——合于生生之德
第二节 相合的方式——体阴阳以用笔墨
第三节 相合的价值——我为山川代言
余论 笔墨说的挑战及其前景
结语
引用文献
后记
节选
《论山水画论的笔墨说:以天地观为中心》: 二 人受山川之灵而游心畅神 “神遇”,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涵,正如方薰所说:“云霞荡胸襟,花竹怡情性,物本无心,何与人事?其所以相感者,必大有妙理。画家一丘一壑,一草一花,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乃为极构。”人与物相感使人“息心”“动色”,这正是“神遇”发生时,心灵状态的变化。笔者认为,这是山水为何能够怡养情性的直接原因。因而,当“神遇”发生,意味着画家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灵状态,与山水天地相通起来。基于中国古代思想,“神遇”所达到的心灵状态,可以表述为一种心灵的境界,或者可以称之为“天地境界”,它反映的是“宇宙意识”或“天地意识”。这种心灵的境界,老子认为只能以虚静之心来体征。而此时的“心”,正是古人称的“道心”或“天地之心”。也就是说,“神遇”这一心灵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将世俗之心升华为天地之心,由低层次的物欲之心升华为高层次的自然之心。具体到山水欣赏和绘画创作上来,是实现由观物形质之心到观物灵趣之心的转化。那么,当画家沉浸在山水之中,观赏到的不再是囿于形质的形而下山水,而是超越形质的形而上山水了。如此,这种形而上山水的性质是怎样的呢?它如何作用于人心,实现“精神性”的审美价值呢? 笔者认为,山水超然物外的形而上层面指的是蕴含在山水形质内的“道性”,它指向蕴含天地意识或宇宙意识的山水。从中国古代思想中可知,通常这个“物”,是指世俗之物,在价值上看它是比较负面的。但是,这个物也可以体道,即体现事物的道理。所以,世俗之物与天地之物不是两个物,它是一个物,只不过,从世俗角度上讲,山水,以至于屎尿皆算作世俗之物,但是从道的角度上讲,这个道也在山水、屎尿之中,所以,我们看到,古人从两个角度对“物”作了区分:一是指世俗之物,即庄子评价惠施无道术时讲到的“无反所逐之物”:“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这“物”使人囿于其物欲而分散心思,亏损德行,放荡而无所得,也就是嵇康所言的“逐物”之物:“君子识智以无恒伤生,欲以逐物害性。”二是指天地之物或宇宙之物,即老子所讲的“道”。《老子·道德经》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之为物,它是实存的,天地万物都由它去化育、生成。老子说“其上不嗷,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无物”并非空无所指,而是说“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东西:物一般是可见的、有形的东西,而“道”是“无形”的,但又确实存在。老子说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说明这个超越声色名相的“道”,无法通过我们的感官去认识。因为“道”没有明确的形体,无法名状,只能通过体悟自致的方式达道,即苏轼“道可致而不可求”的意思:“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论中讲“意不称物”,指的就是受困于日常世俗之情无法去表达天地宇宙万物之意。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天地宇宙万物那深微诡秘的存在特征,是很难被掌握的,如此,若要求索“天地宇宙万物之意”,只有努力培养自己的修为,提升自己的境界,才有可能“以意称物”。因而,这里的“物”,并非一般之物,而是“道之为物”意义上的“物”,可以称为天地自然化生出的物,它是物的独特的性情、精神,也就是物之心。其实也就是西方人讲的普遍规律。这里的称物之“意”,是一种体现了宇宙高度的意识。因而,这样形成的“文”,不是一般的“文”(形而下的技巧),而是道之文,即脱离了人为痕迹,体现了天地境界的“文”。所以,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中国古代文论,还是中国古代画论,都主要围绕着如何化解从“意不称物”到“称物之意”,从“文不逮意”到“以文逮意”展开。 ……
作者简介
赵卿,文学博士。执教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主要从事艺术理论、中西比较美学研究。曾在《文艺理论研究》《美术研究》《求是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近二十篇,出版译著一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一项,参与***社会科学项目三项。
-
书法非常道-五千年书法名流轶事
¥23.8¥5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梵·高手稿-精装
¥33.1¥138.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8.9¥29.8 -
千刃千眼
¥24.1¥56.0 -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2.6¥8.8 -
观众心理美学
¥8.0¥29.8 -
友妖经
¥18.4¥68.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12.3¥30.0 -
一白书画印
¥28.8¥88.0 -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
¥16.6¥52.0 -
邓散木讲书法
¥11.2¥26.0 -
太阳与铁
¥17.8¥48.0 -
吠月:萩原朔太郎诗集
¥20.4¥55.0 -
焦小健-当代艺术家
¥22.3¥89.0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29.4¥90.0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4.9¥49.8 -
百年画坛钩沉
¥24.5¥68.0 -
成语连环八百阵书法大典
¥15.1¥58.0 -
世界摄影艺术之旅
¥19.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