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7016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92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69701654 ; 978-7-5697-0165-4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探究人类伦理思想的逻辑与历史进程, 从五个大的方面即西方伦理思想管窥、中国伦理思想管窥、中国伦理思想蠡测、西方伦理思想蠡测和人类伦理思想蠡测来进行阐述。具体内容涉及古希腊伦理思想管窥、中世纪伦理思想管窥、近现代伦理思想管窥、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态、先秦两汉伦理思想管窥、魏晋伦理思想管窥、唐宋伦理思想管窥、明清伦理思想管窥、中国伦理思想中的义利之辩、中庸思想、康德的伦理思想、黑格尔的伦理思想和当代应用伦理反思等, 从中西传统伦理思想的角度展示了人类伦理思想的精华与魅力。

目录

**编 西方伦理思想管窥 **章 古希腊伦理思想管窥 第二章 中世纪伦理思想管窥 第三章 近现代伦理思想管窥 第四章 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态 **节 目的论概论 第二节 义务论概论 第二编 中国伦理思想管窥 **章 先秦两汉伦理思想管窥 **节 孔子伦理思想 第二节 老子伦理思想 第三节 墨子伦理思想 第四节 孟子伦理思想 第五节 庄子伦理思想 第六节 荀子伦理思想 第七节 韩非子伦理思想 第八节 董仲舒伦理思想 第九节 王充伦理思想 第二章 魏晋伦理思想管窥 **节 王弼伦理思想 第二节 嵇康伦理思想 第三节 裴颁伦理思想 第四节 郭象伦理思想 第三章 唐宋伦理思想管窥 **节 韩愈伦理思想 第二节 李翱伦理思想 第三节 周敦颐伦理思想 第四节 张载伦理思想 第五节 二程伦理思想 第六节 朱熹伦理思想 第七节 陆九渊伦理思想 第四章 明清伦理思想管窥 **节 王阳明伦理思想 第二节 黄宗羲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王夫之伦理思想 第四节 戴震伦理思想 第三编 中国伦理思想蠡测 **章 人类伦理视域的义利之辨 **节 义利之辨概述 第二节 义利同一的分析判断 第三节 义利对立的综合判断 结语 第二章 义利之辨的困境与出路 **节 义利之辨的困境 第二节 义利之辨困境的反思 第三节 义利之辨的出路 结语 第三章 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 **节 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的使命 第二节 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的目的 第四章 “中体西用”的二重性 **节 “中体西用”命题本身的二重性 第二节 “中体西用”思想的二重性 第三节 “中体西用”价值的二重性 第四节 “中体西用”根源的二重性 第五节 “中体西用”二重性的反思 第五章 谁之功利?何种功利? **节 “我们”的而非“我”的功利思想 第二节 自然的而非自由的功利思想 第三节 “同”的而非“和”的功利思想 第六章 祛贫弱以求富强 **节 自由平等 第二节 重公务实 第三节 提升国民素质 第七章 荀子与黑格尔伦理思想的根本差异 **节 人性论证明的根本差异 第二节 社会学证明的根本差异 第三节 伦理问题的基本认识的根本差异 第四节 伦理实现条件的根本差异 第八章 《中庸》与人类伦理视域的新君子 **节 何种中庸主体 第二节 何种问题 ……
展开全部

节选

  二、“抱法处势”的道德无用论韩非子指出,真正掌握治国大权的君主往往是才智和德性都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他们比不上尧舜那样圣明的君主,但也不至于坏成桀纣那个样子,这样的人如果“抱法处势”,天下就得到治理,如果背法去势,天下就会混乱;要是等到尧舜这样难得的好人出来治理国家,那一定是治世少而乱世多,但只要“抱法处势”,即使是中等人也能治理好国家。总之,靠圣贤治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重势才是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法。第八节 董仲舒伦理思想一、“人副天数”的道德起源论董仲舒说,“为人者天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就是说,天是人的创造者。既然如此,那么天就像是人的曾祖父一样,人就必然会与天相像,人的形象与天的形象是一致的,人的生理机能、心理机能也类似于天的运行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与天具有相同的道德品性,这就叫“人副天数”。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义利观在义利关系问题上,董仲舒将孔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发挥到极端,提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的命题。这就是认为,做事情只看是否合乎原则,而不必考虑实际利益和客观功效。董仲舒的这一观点意味着其在道德评价问题上,只看动机而不看效果。三、“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其是用来调整君臣、父子、夫妇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按照董仲舒的看法,臣下的地位一定是低于君主并且服从君主的,儿子的地位一定是低于父亲并且服从父亲的,妻子的地位也一定是低于丈夫并且服从丈夫的。董仲舒的讲法违背了儒家的真精神,因为在孔子、孟子乃至整个先秦儒家那里,对君臣、父子和夫妇的要求都是双向的。“三纲”理论符合法家的精神。韩非子曾有“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韩非子·忠孝》)的“三顺”思想,这种思想确立起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绝对统治,“三纲”理论也正是如此。四、“性三品”的人性论董仲舒把人性分成了三类,这三类人性一类是所谓的圣人之性,一类是所谓的斗筲之性,一类是所谓的中民之性。圣人之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上智之性,斗筲之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下愚之性。这两种人性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的。有中民之性的人是*多的,这种人可善可恶,中民之性的问题是董仲舒人性论问题的核心。五、“承天意,成民性”的教化思想董仲舒着眼于中民之性,提出了王道教化的主张。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虽然包含了善的因素,但是还不能够说就是善的。他说,“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这就是说,要想使有中民之性的人真的成为善人,还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育。第九节 王充伦理思想一、“禀气”成性的人性论王充提出,“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气有少多,故性有贤愚”(《论衡·率性》),这就是说,人在出生的时候,禀受的元气是有厚有薄、有多有少的,因为有这种不同,所以人性也就有贤有愚、有善有恶。但是另一方面,王充又认为人性可以因为教育和环境而改变。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论衡·率性),这就充分肯定了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巨大影响。二、“命”“义”无关的命定论王充认为,人在刚刚获得生命的时候,他的命就被决定了。王充把命分为两种,即正命和遭命。正命又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死生寿夭之命”,另一部分是“贵贱贫富之命”。而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有可能遭受到意外的祸害,这是所谓遭命。王充否认有所谓的随命。相信随命的人往往认为,有上帝、鬼神的存在,上帝、鬼神能赏善罚恶。王充举了许多善人得恶报、恶人得善报的事例,来证明没有所谓的随命。……

作者简介

  任丑,武汉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哲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应用伦理学导师团队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现为重庆市重点学科(西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重庆本科专业(西南大学哲学专业)负责人,西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核心课程“应用伦理学”首席专家,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孔学堂)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应用伦理研究》执行主编,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等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哲学与文化》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有《应用伦理探究》《伦理学体系》等专著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