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50771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4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22507712 ; 978-7-5225-0771-2
本书特色
阳明学是理学发展的高峰,本书对理学做了阶段性的总结。 梳理阳明学的来龙去脉,并附有王阳明年谱。 纯质纸印刷,布面精装,典雅庄重,阅读与收藏兼备。
内容简介
本书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宋明理学,宋代是创始,明代是结束。而之学尤为明代理学的重镇,理学在他手里达到了很好。钱穆先生讲王学,把王学的学术脉络和成就置于整个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精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等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良知”理论,这一理论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研究王学的入门之作。
目录
序
一 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二 明学的一般趋向和在王学以前及同时几个有关系的学者
三 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
四 王学的三变
五 王学大纲
六 阳明的晚年思想
七 王学的流传
八 阳明年谱
节选
一、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大凡一家学术的地位和价值,全恃其在当时学术界上,能不能提出几许有力量的问题,或者与以解答。自然,在一时代学术创始的时候,那时学者的贡献,全在能提出问题;而一时代学术到结束的时候,那时学者的责任,全在把旧传的问题与以解答。宋明年理学,大体说来,宋代是创始,而明代则是结束。王守仁尤是明代学者里的重镇。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渐地衰落了。所以评论王学的价值和地位,要看他解答问题的一面。那些问题,是从北宋时早已提出,积叠讨论,遗传下来的。现在要讲王学,先讲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大体扼要地说来,宋代学者所热烈讨论的问题,不外两部:一部是属于本体论的,一部是属于修养论的。他们虽说是意见纷歧,不相统一;但是到底有他们全体一致的见解。他们有全体一致的见解,所以成其为一时代的学风;他们的意见纷歧,不相统一,便在共同的学风下面保存着他们各人的精神和面貌。他们对于本体论共同的见解是“万物一体”,他们对于修养论共同的见解是“变化气质”,许多问题便从这上面发生。 *先提出“万物一体”的主张的,可说是周濂溪的《太极图说》,其次便是张横渠的《西铭》。纷歧的意见,也便从这里引逗。依据常识的观念,万物只是万物,各个个体是各自分离,各自独立的。现在要说各个体并不各自分离,各自独立,像一般的见解。各个体的内质实在是一个更大的全体,而各个体乃其全体之一相。譬如耳目口鼻,只是人面的一相。要叫人弃掉小我的成见,认识大我的真理。这一番理论如何的说起,这一种证据如何的找寻?这是周濂溪、张横渠提出的问题,而为一辈宋儒所热心的讨究的。 “万物一体”的问题,本来也不是宋儒特有的。从各民族的思想史上看来,提出这个问题而加以讨究,也已不知几多次数的了。他们的解答,不外是三点:一是说万物都是一个天神所创造,所以是一体的;一是说万物只是一种原质所变化,所以是一体的;一是说万物只是一个心镜所照现,所以是一体的。这三种说法,便成了宗教、科学和哲学。有些人天性好动,爱复杂,爱玄妙,他专向外面去寻证据,找说法,结果就有惟神的宗教,和惟物的科学;有些人天性好静,爱单纯,爱切实,他专向自己本身去寻证据,找说法,结果就有惟心的哲学。普通说来,哲学里有惟心、惟物两派的争论,其实惟物派的哲学,只是科学的倡导或是他的宣传罢了。照我意思,要说万物一体,只有三种说法,一是惟神论,一是惟物论,一是惟心论。说法不同,他们找寻的证据,也便不同。 …… 五、王学大纲 一 良知 讲及王学,*先便联想到“良知”,“良知”到底是一件什么东西呢?《传习录》上说: “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天理”两字,本是北宋以来理学家*认真寻讨的问题,其实天理只是分善别恶的一个总名,除却分善别恶,便无天理可见。至于善恶的标准,推极本源,只在人心的自然灵觉处。所以天理只从人心上发,除却人心,不见天理。那个为天理本源的人心,便叫“良知”。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人心真诚恻怛地求生,那生便是天理。一切助长生者是善,一切摧抑生者是恶。人心真诚恻怛地求爱,那爱便是天理。一切助长爱者是善,一切摧抑爱者是恶。那一番求生、求爱的心,以自然明觉而发见,那便是良知,良知便是自然明觉,所明觉的则称天理。若舍掉良知,又何从见天理?又何从别善恶?《传习录》上又说: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这里的是非,便是上文的善恶。是非之心,便是一个分善别恶之心。一切善恶*后的标准,便是人心之好恶。人们因为好生恶死,所以助长生者是善,人们称之为是;摧抑生者是恶,人们斥之为非。人们因为好爱恶仇,所以助长爱者是善,人们称之为是;摧抑爱者是恶,人们斥之为非。人又叫一切善为天理,其实则只是人心,只是人心之好恶。从此推演,又定出许多名目。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 孝罢,弟罢,忠罢,总只是人心向外的自然流露。因为人心爱如此,所以人们特地为那些事,装造了许多好字面,好名目。说他是善的、是的,称他为孝、弟、忠,尊他为天理,其实只是人们的心好。所以说: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看书不能明,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如此说来,人心即是天理,更不烦有所谓凑泊。人心自然能明觉得此天理,也不烦再有所谓工夫了。这便是王学对宋儒传统大问题获得了一个既简易又直捷的答案之*大贡献处。 六、阳明的晚年思想 三 四句教 …… 但阳明“四句教”,究竟有一个分歧点存在的。一是钱绪山所主专接中根人而同时又是彻上彻下的“四句教”,另一则是王龙溪所主专接上根的人究竟教法“四无论”。就阳明毕生讲学精神所注,显然侧重在“知行合一”的本体上。若我们认真此“知行合一”的本体,不要把行的一边忽略了,则行已落实到具体人事上,我们不能说人生一切具体行事,全是无善无恶。若必如此说,决然会转入猖狂妄行,所谓狂禅与伪良知那一条路上去。姑不论是王龙溪,即如江右学派的罗念庵,他也似乎太偏重了知体,认为有真知才能行,却不大肯说有实行自有知。如此则也不免把阳明良知学太偏用力牵向内,太侧重到良知本体,而实际则已把行分开了。似乎也不是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本体论之真精神所在。 即就南镇问答的一段话来说,阳明明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们也可套他话头说:你未在事上磨炼时,心事同归于寂,你一经到事上磨炼,那事的善恶,也即一时明白起来。故说“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即是理之静。“有善有恶意之动”,也即是理之动。阳明话本很明白,为何定要说“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亦是无善无恶之意,知亦是无善无恶之知,物亦是无善无恶之物”呢?可见讲王学,还是该切实扣紧在实际人生上,却不必先有一番悬空的摸索与思辨。那才始是主张“知行合一”的真精神。 在这一点上,阳明天泉桥问答以后,不幸即作古人,没有在这方面再细发挥,于是遂引生出王学后起不可弥缝的裂痕,而王学也终于渐渐走了样,这真是一件极可惋惜的事。 我上面所述阳明晚年思想,共举出了三大项目来。一是《拔本塞源论》,二是《大学问》,三是“四句教”。在我认为,此后我们要发扬王学,应该更注意《拔本塞源论》,庶乎不走失了王学真精神,而且可以实措之当身与当世。又是人人与知与能,简易明白,直捷无弊的。至于《大学问》与天泉桥问答,其中都不免易于引起文义争辨,都会在言说思辨引入歧途,必须把来扣紧在《拔本塞源论》的大题目之下,庶乎有一个确定的目标与绳尺,不至于走失了阳明讲学的原样子。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谈修养
¥6.0¥20.0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理想国
¥7.2¥26.8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列宁全集4
¥4.4¥9.7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小窗幽记
¥5.7¥19.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