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大发现 我的1000位昆虫朋友(全5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96598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68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9659828 ; 978-7-5596-5982-8
本书特色
· 5位顶流、很好昆虫大神,带你一起探秘五彩纷呈、无比震撼的中国昆虫世界 · 1200余幅可爱大片,图文科普,好读又好懂,为你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虫虫 · 认识蝴蝶、蜻蜓、甲虫、半翅目、直翅目5大家族的100余类昆虫,每个人都能轻松入门 · 好用!——“认虫”之外,大神们手把手教你找虫、养虫和拍虫 · 1套小书,多效合一。集“微型画册”+“科普图鉴”+“故事书”于一身 · 适读年龄5岁+,上不封顶!小朋友看美图认虫子,大朋友图文结合记知识 · 通过小小昆虫学诗词、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昆虫plus——所有人都能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 · 跨学科学习力UP,“科学知识+人文素养+摄影艺术”,3大领域“梦幻联动” · 内文采用128g无光铜版纸,纸张厚实不反光——让细节看得清,让阅读体验流畅、无障碍、妙趣横生。 · 32开口袋本,大小合适,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对照查阅,记录昆虫~
内容简介
这是1套中国科普作者写给中国读者的昆虫百科书,5-99岁适读。相比市场上大而沉的国外引进的大百科,这5本书堪称“体型迷你”“制作精致”“知识丰富”,是“口袋里的昆虫世界”! 轻轻翻开书页,就能瞬间进入这个斑斓的微观世界。这套书能如影随形,作为1位朋友、1个伙伴,引领你、陪伴你,带你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蜻蜓会歪着脑袋“微笑”,而蚂蚱总是面无表情,蝴蝶*讨厌别人说它们是蛾子……大自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这套书会带你领略中国**常见的5大昆虫家族的“美妙日常”,一起开启虫缘之旅!
目录
分册1:半翅家族
**章 虫界豪门:半翅目
什么是半翅目?
形态特征挨个数
第二章 蝽类成长记
精致小罐—卵
不能飞的“缩小版”—若虫
华丽蜕变,传宗接代—成虫
第三章 上天入海,占领世界
脚踏实地—陆生
登萍渡水—水面
潜水达人—水下
第四章 蝽的幸福生活
吃素还是吃荤?
吃饱了,唱唱歌吧!
家和万事兴
第五章 蝽中高手,各显神通
智者乐水
死亡之吻
拟态高手
后背上的人脸
铠甲武士
奇葩辈出
隐身大师
第六章 常见蝽类
第七章 如何寻找半翅目?
树干
草丛
水面
水草丛
石块下
灯诱
蚜虫聚集处
植物的嫩芽和花朵
第八章 如何饲养半翅目?
植食性陆生蝽
捕食性陆生蝽
水生蝽类
后记
分册2:直翅家族
**章 谁是直翅目
第二章 直翅世家
“遁地高手”—蝼蛄
“古琴居士”—蟋蟀
“草上飞”之一—螽斯
“草上飞”之二—蝗虫
“铠甲小兵”—蚱类
“马头蝗”—蜢类
“四不像”—蟋螽
“侏儒行者”—蚤蝼
第三章 那时我还小
从卵开始
小若虫,蹦蹦跳
脱胎换骨长大啦
第四章 遁迹潜形讨生活
争当绿叶去护花
灰头土脸游击队
第五章 大嘴吃八方
第六章 琴瑟和谐
第七章 弹琴之后是说爱
第八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九章 观虫秘籍
寻虫:蟋蟀
寻虫:听声辨虫
寻虫:守灯待虫
寻虫 : 打草惊虫
拍虫 : 蚂蚱提琴协奏曲
拍虫 :“翡翠”现形记
养虫 : 家养蟋蟀
四时流转中的直翅目
后记
分册3:蝴蝶家族
**章 蝴蝶大家族
自由的“风筝”—凤蝶科
蝶族侠客—蛱蝶科
怒目圆睁—眼蝶科
低调简约—粉蝶科
飞行高手—弄蝶科
袖珍家族—灰蝶科
艳丽毒蝶—斑蝶科
高山精灵—绢蝶科
翩翩仙子—蚬蝶科
蝶中巨人—环蝶科
怪味蝴蝶—珍蝶科
远古使者—喙蝶科
第二章 蝶还是蛾?
白天不懂夜的黑
蝶,钟情棒状触角
翅膀大不同
第三章 能孵化的宝石
蝶卵蝶卵在哪里?
拼的是“蝶妈”的智商
奇妙的蝴蝶“胶囊”
卵蜂育儿室
蓝色薄荷糖
第四章 毛虫 = 蝴蝶?
大肉虫的身世之谜
肉虫一定会变蝴蝶吗?
蝶蛾幼虫,难“解”难“分”?
蝴蝶的童年写真
毛虫的生日
逆袭的毛虫
朴树公寓里的房客
叶片搭建的小屋
第五章 蛹期梦见飞行
看不见的蝶蛹
绝不隐藏
羽化时刻
蝶蛹之美
第六章 振翅高飞
蝶翅调色板
迁徙的蝴蝶
山野飞花的浪漫之旅
“守株待兔”寻伴侣
“独霸一方”觅知音
肉眼难见的紫外线色彩
重口味蝶餐
第七章 城市蝴蝶小记
蝴蝶没了“托儿所”
成为“害虫”的陪葬
难寻一片清静地
抓住机会求生存
第八章 赏蝶秘籍
蝴蝶“泼水节”
春日蝶影
夏日花丛打“飞蝶”
寻找枯叶传奇
家有小蝶初长成
后记
分册4:蜻蜓家族
**章 中国 20 种会飞的宝石
纤细的飞行器
翅膀的过渡
翱翔天际
第二章 蜻蜓天堂
池塘
水田
湖泊水库
山林溪流
雨林瀑布
高原禁地
第三章 飞龙炼成记
雏形
劫后余生
基因的力量—羽化
空中竞速
圣光下的繁衍
一季一生
第四章 奇幻婚礼
三斑鼻蟌的舞蹈
爱打扮的丽扇蟌
水下进行曲
营救落水小伙伴
第五章 蜻蜓军团
掌握扩散奥义的黄蜻
9月的赤蜻军团
黑额蜓的“忍术”
杯斑小蟌的小臭窝
尾蟌的蓝精灵世界
与蜻蜓共处的小伙伴们
指示水陆环境的蜻蜓家族
第六章 蜻蜓时令
惊蛰—虫季的开始
谷雨—羽化的黎明
夏至—七彩盛装
立秋—远去的蜻蜓时光
人造时令
第七章 拍摄与观察
器材进阶
耐性进阶
拍摄实战进阶
技巧进阶
第八章 回归原点的旅行:水虿
后记
分册5:甲虫家族
**章 中国 18 类披甲武士
第二章 甲虫的战场
森林深处
江河湖泊
沙漠荒滩
辽阔草原
房前屋后
第三章 斗士的旅程
斗争的起点
蛰伏与等待
初露锋芒
终成正果
第四章 矛盾的表与里
盛装刺客
送葬者的摇篮
外表孱弱的强悍忍者
第五章 成功的战士与战术
特殊武器
单兵战力
集团军
第六章 甲虫, 人类的朋友
神奇的小故事
小甲虫大文化
第七章 中国甲虫界的大明星
第10名 : 星天牛 / 光肩星天牛
第9名 : 蜣螂
第8名 : 棒角甲
第7名 : 芫菁
第6名 : 拉步甲 / 硕步甲
第5名 : 叩甲
第4名 : 萤火虫
第3名 : 锹甲
第2名 : 阳彩臂金龟
第1名 : 双叉犀金龟
后记
节选
01半翅家族分册内文 拟态高手 枯叶垫肩——奇缘蝽 走在深山中,你可能会在树枝间看到几片奇怪的“枯叶”,它们身上长出 了几个奇怪的枝杈,还经常无风自动。你试着碰一下,哇,手上竟染上了臭味! 原来,这是奇缘蝽。它们体型不小,经常三三两两地在树枝上聚餐。为了 保护自己,它们的体色和树枝一样,是褐色的,而前胸背板则特化成又扁又长的样子,边缘还有一些刺,就像残缺不全的枯叶。如果它们一动不动,天敌还真不好发现它们。要是走背字,真的被发现了,它们就会动用“草遁”和“催泪弹”—脚爪一松,掉进草丛隐身,并喷出臭液熏得对方头昏脑涨。 骨感树枝—— 猎蝽 每个人都知道竹节虫,竹节虫在学术上叫 (xiū),而长 得像的猎蝽应该叫什么呢?答案就是猎蝽。它的身体除了 头部以外,都可以用细长来形容。 长成这个样子是为了拟态树枝以躲避天敌,而猎蝽长成这个样子,一来可以躲避天敌,二来可以更好地捕捉猎物——仔细看它的前足,是精致的捕捉 足。小虫子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被几根树枝吃掉吧! 另外,猎蝽还有一种本事:行走时不用两只前足,仅用 四条腿行走。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昆虫六足行走的机制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成的一种精密程序,贸然更改是需要勇气、技术和时间的。不信你下次看看螳螂,这么牛的昆虫在行走时也 必须使用前足,否则寸步难行。所以,不要小看猎蝽,它的腿虽然细,却以优雅的“太空步”独行天地间。 蚂蚁还是蜂? 这种缘蝽在北方的秋天特别 多,经常“嗡嗡”地飞来飞去。它们小的时候,活脱脱是蚂蚁的样子,只不过它们走路的样子优哉游哉, 和急匆匆的蚂蚁有明显区别。 为什么它们要模仿蚂蚁呢?原来,这是生物界的一种“拟蚁现象”。 由于蚂蚁“虫多势众”,遇到敌害 常常群起而攻之,加上它们会分泌 蚁酸,有的还有螫针,所以很多动 物都不爱吃蚂蚁。于是,不少小虫就模拟蚂蚁的样子蒙骗天敌。 除了点蜂缘蝽的若虫,一些螽(zhōng)斯、螳螂、蛾子的幼体也会 模仿蚂蚁。当点蜂缘蝽变成成虫时,它就改变策略,开始模拟马蜂了。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和马蜂简直毫无差别,就连经验丰富的昆虫学者也经常被它吓一大跳呢! 此外,还有一些蝽看上去很像蜂 类,比如一些盲蝽就和姬蜂、茧蜂类似。 不过,这是否属于拟态,还不能定论,毕竟这是人类主观的想法。究竟蝽是真的在模拟蜂,还是纯属巧合而已,需要进行复杂的实验。尤其要从该种蝽在当地的天敌那里入手,看看天敌是否会把 蝽看作蜂,从而不愿捕食它。 02直翅家族分册内文 **章 谁是直翅目 直翅目,这是什么样的昆虫呢? 看起来翅膀很直的?其实,直翅目的主要特征,与其说看翅膀,不如说看腿——特别是后足。 直翅目昆虫的后足往往很壮硕, 比前足和中足长一些,腿节膨大,适宜跳跃。蝗虫(蚂蚱)、蛐蛐儿、蝈蝈儿——这些我们常见、常玩的虫子,都是直翅目的成员。它们的后足,就是昆虫学讲的典型的“跳跃足”。说起来,它们还真不负“跳跃足”这个 名字,一跳往往能跳很高、很远,跳到意想不到的地方去。因此,童年时 要抓这些直翅目昆虫,还真要费一番 功夫呢! 直翅目昆虫的“直翅”二字也不是白叫的。直翅目的前翅一般都比较狭长,不像蜻蜓的那样轻薄剔透,也不像蝴蝶的和蛾子的那样布满了五彩的小鳞片。回想一下常见的蝗虫的翅膀, 会发现它们的前翅有一点硬化,但是不像甲虫那样硬邦邦的,这种前翅在昆虫学上叫作“覆(fù)翅”。而直翅目的后翅是 膜质的,很柔软,平时收起来掩在前翅下面,等飞起来的时候 才会展开。这样的翅膀,可谓直翅目生存的一大利器。很多昆虫的前后翅生得都差不多——比如蜻蜓、蜜蜂等,而直翅目前后翅并不一样。 硬化的前翅可以保护后翅和身体,宽大的后翅则可以帮助飞行。一般来说,直翅目昆虫不太擅长飞行。但是,短途飞行对于躲避敌人还是相当有用的。更何况,直翅目还有一些善于迁飞的昆虫,比如在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 的飞蝗,就要靠这样的两对翅膀飞越千山万水。 不过,直翅目昆虫的翅膀*为特别的地方,还是在于能够鸣叫。“鸣叫” 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我们身边的鸟类、兽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都要靠 嘴来发出声音,但蛐蛐儿、蝈蝈儿和蝗虫的嘴都是一般的昆虫的嘴,发不出什么声音来。那么,它们是怎样“叫”的呢?答案就是它们的翅膀。很多直翅目昆虫都是大音乐家,在我国,历来就有人捕捉它们来当鸣虫赏玩,这在昆虫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小瞧翅膀这个好乐器——不同的直翅目昆 虫,会用不同的方式“开发”这个乐器,有不同的发声方法,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另外,一部分直翅目昆虫在腹部末端还长着一个看似奇怪的“剑”或者 “刀”。斗蟋蟀的那些蟋蟀,可不能选有三只“尾巴”的。三只尾巴的蟋蟀,周边两只是尾须,雌雄都有;而剩下的中间一支细“剑”,只是雌虫有—— 这是它的产卵器。类似的产卵器在蝈蝈儿之类的直翅目昆虫身上也可以看到。这也是一部分直翅目昆虫的特征之一。但是,蝗虫的雌虫不这么爱耍“刀” 弄“剑”,没有这么夸张的产卵器,只有细看腹部末端,才可以看出雌雄蝗 虫的区别。 我国昆虫学家杨集昆 曾经写过一组昆虫各目特征的小诗,在昆虫爱好者中广为传诵。其中,直翅目的诗是这样写的: 后足善跳直翅目, 前胸发达前翅覆; 雄鸣雌具产卵器, 蝗虫、螽斯、 蟋蟀谱。 前三句就是上面提到的直翅目昆虫的三个特征。是不是直翅目昆虫的形象 一下子栩栩如生了呢? 03蝴蝶家族分册内文 第三章 能孵化的宝石 交配后的雌蝶会带着一肚子的卵到处飞行,它们可不是随意找个地方就产卵,而是小心翼翼,精挑细选。因为刚刚孵出来的幼虫只有几毫米大小,爬行能力也十分有限,再加上它们都是些挑食的小家伙,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专属食物,很快就会死掉。所以雌蝶会辨认和选择适合的寄主植物产卵,而且通常会把卵粒安置在植物的嫩芽或者新鲜叶片上,这样幼虫刚一孵化,几乎不用动地方就能吃到可口的食物了。 不同种类的蝶卵色彩纷呈,形态各异,就像散落在叶片上的一粒粒宝石,它们不需要精心呵护,只要假以时日就能顺利孵化。 蝶卵蝶卵在哪里? 蝶卵的直径通常只有2毫米左右,在草丛或者树冠层中寻找本就如同大海捞针,再加上蝶妈妈的精心选址和巧妙伪装,找寻蝶卵变得更是难上加难了。如果你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估计很难有收获。当你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后,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 大多数蝴蝶都有着唯一寄主,也就是说它们的幼虫只钟情于一种(或一科)植物,除了这种(或科)植物,宁可饿死也不会吃其他植物。听听这些家伙的名字,就知道它们有多挑剔了:荨麻蛱蝶、朴喙蝶、柑橘凤蝶、柳紫闪蛱蝶、马兜铃凤蝶(丝带凤蝶),等等。 在找寻蝶卵之前,先认识一些植物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觉得植物图鉴太难看懂,还有一招能帮你。在山林里,找一处稍微开阔的地方坐下来等待,留意观察身边的蝴蝶,那些远离花丛、贴着草丛低飞或者 绕着小灌木打转的蝴蝶,多半是想要产卵的,用视线锁定追踪,基本都能有所收获。 大多数蝴蝶都是以散产的方式产卵,也就是每个位置只产下1粒或者2粒卵,然后换个位置再产,有些甚至会根据植株的大小来决定产卵的数目,这样既可以逃过天敌的寄生和捕食,也避免了幼虫长大后食量增加造成食物匮乏的问题。 要说聪明的蝶妈,黑脉蛱蝶肯定算一个,它先是围着朴树打转,确认安全后才会落到树冠上,它选好一片嫩叶产下一粒卵,然后开始向下爬动,一边走一边随意地产下几粒卵,*后它居然爬过细密的灌丛,一直爬到了地面上,它在朴树下方的枯枝和石块上产下了大量的卵。虽然这种方法给初孵的幼虫制造了少许困难,但也更有效地防止了捕食或寄生性昆虫的追击,让卵粒更加安全了。蜘蛱蝶更是技高一筹,它居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卵粒摞起来变成一长串,通过模拟植物枝条让卵粒不易被发现。 奇妙的蝴蝶“胶囊” 在野外找到蝶卵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蝶卵太微小了,所以找到它们总会让人很兴奋。每颗蝶卵都像是奇妙的蝴蝶“胶囊”,只需耐心等待,“胶囊” 就会被打开,在你的精心照顾下,*终羽化成一只完美的蝴蝶。从卵开始饲养观察,你能看到蝴蝶完整的一生,这也是特别美妙的事情。说到蝴蝶“胶囊”, 它们真可谓形态各异,几乎每种蝴蝶都有自己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的“胶囊”,一生的美好,就从精致的卵粒开始吧! 通过卵的形态,我们就可以大致划分出它将会孵出哪一类蝴蝶幼虫。凤蝶科的卵多为表面光滑的圆球形,没有明显的刻纹或褶皱;粉蝶科的卵比较细长,有点像炮弹或者玉米,有隆起的网格状条纹;蛱蝶科的卵多为圆形,多数有明显的纵向或者网状条纹;灰蝶科的卵呈扁圆形,表面多凹陷,有细密刻纹;弄蝶科的卵形态较多,球形、碗形、盘形都有。 04蜻蜓家族分册内文 **章 中国20种会飞的宝石 蜻蜓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蜻蜓点水”“蜻蜓是益虫”“小荷才露尖 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有关蜻蜓的习性及行为的俗语和诗句家喻户晓,这种古老而特化的昆虫在几乎有淡水的地方都能见到,它们那七彩的身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像梦一样自由的时光。 化石证据表明,蜻蜓出现在3.5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这个时期的蜻蜓体型巨大,其中一种翅展可达 75 厘米。经过漫长的进化及自然选择,现在的蜻蜓小了许多,世界上*大的种类其长度也不过人类手掌大小。但此类昆虫演化出的物种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迄今为止,全世界的蜻蜓已被科学记载的近6000种,我国已记录20科650余种,而且随着研究者及爱好者对蜻蜓世界的 不断深入研究,这些数字每年都在被刷新。 分类学上将蜻蜓目昆虫分为三个亚目,包括差翅亚目、束翅亚目和间翅亚目。与其他昆虫类似,蜻蜓成虫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巨大而圆鼓的复眼几乎占了头部的一半以上,集合成复眼的小眼数量达1万—2.8万个,每个小眼的视野角度为 2°—3°,加之蜻蜓的头部能灵活转动,这造就了它近 360°的视角。 与一般昆虫不同,蜻蜓并非近视眼,它能够分辨出远达40米的运动物体。具有强大影像系统的复眼不仅为蜻蜓提供了特技般的生存本领,也为辨认蜻蜓提供了帮助——若两眼间的距离大于复眼的宽度则为束翅亚目,反之则为差翅亚目。 两复眼间近头顶处,是三个微小的仅有感光功能的单眼,单眼旁生有刚毛状细短的触角,头部*下方则是具有锋利上颚的咀嚼性口器。与头部连接的前胸较小,可转动,后面是由中胸及后胸愈合成的健壮的“合胸”,这是蜻蜓飞行的动力源泉,它侧面的斑纹则是辨认种类的主要参考特征。六足及四翼分别生于胸部的腹面和背面,足的步行功能在蜻蜓中几乎丧失,代之以空中杂耍般的捕食技巧,两对窄而长 的膜翅翅脉密布,交织如网,如蜻蜓的“手相”。 翅脉与翅室的分布及走向成了人们分辨蜻蜓科属类群的主要依据,也因此诞生了有“活化石”头衔的“间翅亚目”。 此外,在近翅端缘处有一加厚不透明的斑纹,为蜻蜓的另一显著特征,即“翅痣(zhì)”,这一形态因种类而有长形或方形等变化,并依据翅痣中翅脉的有无分为真翅痣和假翅痣。多数蜻蜓都属真翅痣,少数种类如南北常见的透顶单脉蟌,雌虫有假翅痣,雄虫则无翅痣。翅痣是众多蜻蜓飞行必不可少的结构,因为它可以消除在高速飞行时翅膀出现的“颤震”现象。 人类为解决这个不利于飞行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终从蜻蜓身上得到了启发,进而在当今飞机机翼前缘端部增加了一个加重装置。 05甲虫家族分册内文 双鞭在手——天牛科 在我小时候,一到夏天,柳树、杨树上就会出现很多全身黑亮、点缀白点的甲虫。 它们顶着一对长长的触角,被逮住时,一边挣扎扭动一边还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这种头顶长角的甲虫,被人们称为“老牛牛”。到了郊外,无论在树上还是花上,都能发现 很多形态各异的“老牛牛”,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双鞭在手”——天牛科昆虫。 不要一提到天牛就想起那种黑底白点的 种类,更不要认为天牛就只有那一种哟。其实,本科昆虫是鞘翅目的大科之一,全世界 有 2 万多种。它们体色多样,很多类群都有超长的触角,当然也有虎天牛那样的短角天牛。它们的鞘翅一般可以将腹部盖住,个别高海拔类群为短翅型。本类成虫与幼虫均取食植物,幼虫在木头中钻蛀取食。 天牛种类繁多,既有低调模拟枯藤的坡天牛,也有体色十分艳的木棉天牛;有体型细长的筒天牛,也有“牙齿”硕大的长牙土天牛。正因如此,天牛也是很多昆虫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藏品。 暗夜灯火——萤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 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 句是杜牧的代表作《秋夕》,它描写了古人秋夜的生活景象。其实从古至今,有两种昆虫一直陪伴着人们,一种是促织,另一种是流萤。促织是秋天的蟋蟀,而流萤就是“暗夜灯火”——萤科昆虫。 本科昆虫又称“萤火虫”,别看它们外表羸弱,小时候可是凶狠的肉食者。幼虫经常钻进蜗牛的壳中取食,成虫虽然一般不怎么进食,但也有捕食的记录。成虫体色多为黑色、红色或褐色,头隐藏于前胸背板下,复眼发达,鞘翅扁宽。想要看萤火虫,一定要去水边潮湿的地方哟! 闪亮的萤火虫自古 以来就广受关注,中国有“囊萤映雪”的故事; 日本也曾创作过很多类 似《萤火虫之墓》这样的经典之作。在这些作 品中,萤火虫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灵魂。不仅如此,世界上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些暗夜精 灵的传说。总之,萤火虫在人类眼中是一种充 满浪漫色彩的生灵。 豪门素食者——叶甲科 春天,杨柳絮漫天飞舞,蛰伏了一冬的昆虫也开始大量出现。如 果附近有榆树,一定可以见到一种小甲虫,它们的背甲闪耀着黄绿色的金属光泽,还喜欢扎堆聚会。如果用手去捉,常常会被弄得一手黄汁,并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小甲虫叫作榆绿萤叶甲,它们所属的 家族就是“豪门素食者”——叶甲 科昆虫。 本科昆虫也是鞘翅目的大科之一,全世界记录有2万余种。成虫体色多样,头部外露,前胸背板多横宽,足较长。幼虫为典型的伪蠋(zhú)型,头部及前胸背板骨化较强。叶甲成虫与幼虫均取食植物,是名副其实的“素食者”。有些种类还有集群的习性,我曾见过上千只榆绿萤叶甲聚集在岩壁上。
作者简介
唐志远 ★著名生态摄影师,专注拍摄昆虫20余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视觉主管 ★曾创办中国shou个生态摄影论坛“绿镜头” ☆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虫缘》中的主角人物 ★曾获“年度中国十大地理摄影师”和“中国z 具影响力自然地理摄影师”等荣誉 ☆著有《自然之声》《酷虫视界》和《常见昆虫》等! 张辰亮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委员 ★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第八届理事 ☆中国科协“2017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知名科普人,全网粉丝超3500万,B站百大UP主,被粉丝亲切地称为“小亮” “亮哥”“博物君”“狐主任”等 ☆《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融媒体中心主任 ★擅长动植物科普,著有《海错图笔记》《小亮老师的博物课》《今天真好玩》等畅销科普书 ☆所著《海错图笔记》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蒋澈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 ★博物学爱好者,喜爱研究昆虫 ☆现研究领域为博物学史 ★著有《从方法到系统——近代欧洲自然志对自然的重构》,译有《描述的科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志》等书 陈尽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士,主修昆虫学 ☆富有热带雨林探险经验,拍摄野生动、植物10余年 ★现云南某知名研学机构资深活动策划人 ☆任《环球地理少年》期刊专栏顾问 ★参编或主编多部生态科普类图书,有《奇妙大自然》《昆虫生态大图鉴》等 汪阗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始人 ☆现从事自然博物学科普宣教及昆虫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蜻蜓目昆虫系统分类 ☆著有《虫行天下·繁盛的六足传说》《北京蜻蜓生态鉴别手册》,参与编写《新版语文主题学习·奇妙世界(二年级下册)》。
-
山海经
¥20.4¥68.0 -
穿鞋子的猫-法国童话集
¥4.0¥13.8 -
超级英雄典藏故事集
¥29.3¥98.0 -
汉字百讲
¥21.8¥68.0 -
小王子
¥7.0¥15.0 -
中华姓氏地图
¥12.6¥59.8 -
颠倒的一天
¥11.7¥39.0 -
中国民间故事
¥8.2¥22.8 -
今天要去动物园/那行童书
¥16.7¥49.0 -
简笔画10000例
¥14.9¥49.8 -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八品)
¥17.8¥39.5 -
写给孩子的趣味逻辑学
¥12.2¥38.0 -
诗词的故事典藏版(九品)
¥5.0¥19.8 -
会发光的小狮子:《恐龙世界奇遇记》
¥17.7¥52.0 -
101个趣味模块-101种创意游戏
¥11.4¥33.5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全译本
¥15.5¥36.0 -
趣味魔术与数学故事
¥23.0¥46.0 -
好慢好慢的毛毛虫公交车+甜甜圈逃跑啦
¥26.5¥78.0 -
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四色)
¥8.9¥29.8 -
慢悠悠的压路车(八品)
¥20.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