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许多:为了促进儿童学习而评价

1和许多:为了促进儿童学习而评价

1星价 ¥51.0 (7.5折)
2星价¥51.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765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303276523 ; 978-7-303-27652-3

内容简介

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学习故事”是与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Te Whariki相配套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该套评价体系自2013年左右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引介到中国,在全国各省市进行了实践。本套体系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导向,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本书简介: “1”代表一个孩子(或一群人)、一个兴趣、一次活动、一个故事、一个材料、一个想法、一个学习事件……,“许多”代表由前面的“1”带来的许多学习可能、许多思考、许多互动、许多线索、许多支持策略、许多领域的发展…… 本书将通过大量学习故事和课程实例,呈现儿童观、评价观、学习和发展观、课程观转变后,儿童和教师的学习及教学状态、持续深入的学习过程、师生家庭社区共创共建课程的真实样态。 本书**章,将讨论选择“1和许多”这个隐喻的缘由,以及它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第二章到第五章组成了本书的上篇“学习故事实例”,聚焦对许多个“1”——专享的儿童——的解读和理解。下篇为“基于儿童和关系的生成呼应式课程实例”,由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组成,呈现从“1”生发的“许多”学习机会和可能,以及许多个“1”共同编织和共享的课程。*后,我们会回到学习故事和中国儿童这个话题,倾听来自幼儿园园长、老师和家长们的声音,分享她们对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借助学习故事理念和实践,讲好中国儿童学习故事的想法和感受。

目录

**章 为什么是1和许多 一、“1和许多”可能指什么? 二、为什么要看见“1”? 三、从“1”想到“许多”可能什么样? 四、“1和许多”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五、给读者的小练习 上篇 学习故事实例 第二章 看见“准备好”维度的“1” 一、看见儿童心中的“1”份热爱 二、看见儿童心中的“1”份兴趣 三、看见儿童心中的“1”个目标或意图 四、给读者的小练习 第三章 看见“很愿意”维度的“1” 一、看见儿童与周围人的交互关系 二、看见儿童与身边的事、物和地方的交互关系 三、给读者的小练习 第四章 看见“有能力”维度的“1” 一、看见支持儿童探究自己感兴趣事物的知识技能储备 二、看见有助于参与活动和保持专注的策略 三、看见关于犯错、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储备 四、看见与语言、情境和熟悉事件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 五、看见与责任、公平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 六、给读者的小练习 第五章 “学习故事”与看见每“1”个儿童 一、借助学习故事看见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和行为过程 二、有些“1”为什么不容易被看见? 三、为什么鼓励教师看见“1和许多”并撰写学习故事呢? 下篇 基于儿童和关系的生成呼应式课程实例 第六章 源自儿童的课程实例 一、一个儿童、一个学习领域和一条课程线索 二、一个儿童、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和一条课程线索 三、几个儿童、一个“人工制品”和一条课程线索 四、一个班的儿童、一个活动区域和一条课程线索 第七章 源自教师的课程实例 一、源自教师期待的常规 二、源自教师预设的一个主题 三、源自教师组织的一次活动 第八章 源自幼儿园工作议程的课程实例 一、源自幼儿园工作议程的课程实例 二、源自幼儿园大活动的课程实例 第九章 源自家庭生活的课程实例 一、源自家长发现的孩子的兴趣 二、源自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学习 第十章 源自社会文化生活的课程实例 一、源自儿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感受和连接 二、源自教师重视的儿童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连接 第十一章 课程实例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为什么这样呈现课程实例? 二、如何理解课程线索源头和儿童学习的源头? 三、儿童和教师共创和共建课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菁,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北京市教科院早教所兼职教研员,北京学习故事研习小组组长译作:《学习故事和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年);《学习的心智倾向和早期教育环境创设:形成中的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对话瑞吉欧·艾米利亚:倾听、研究和学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什么东西都有影子,除了蚂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