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年代
读者评分
4分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年代

1星价 ¥34.8 (6.0折)
2星价¥34.8 定价¥58.0
商品评论(1条)
遲嘯齋***(三星用户)

梁思成林徽因

对梁思成林徽因的研究,考证历史,值得推荐

2023-01-04 19:03: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160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53816067 ; 978-7-5538-1606-7

本书特色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 ▲《南渡北归》作者、历史纪实文学大家岳南传记力作,遍阅翔实史料,还原历史真相,于《陈寅恪与傅斯年》《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书写一代知识精英的代表人物——梁思成、林徽因。 ▲一对传奇学者,一群文化名人,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背影。暗色的岁月里,热情依然开出花朵。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抗战时期他们与身边的朋友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等人流亡西南,艰危岁月不离故国,执着学术与教育,取得了卓绝成就。 ▲再现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以确凿的史料考证,工笔细描大师们的生平事迹;以深沉的情感笔墨,酣畅抒写一代人的心灵世界。作者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和数百幅历史照片,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学者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并对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之谜,林徽因与冰心、凌叔华之间的是非情由,傅斯年与陶孟和、吴文藻等人的学术纷争等等,做了深入探究,使历史烟尘中的人与事再次鲜活地呈现,令人唏嘘感叹。

内容简介

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炮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之中,他们不离故国,守望相助,穷且弥坚,在各自的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绝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 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比如苦心孤诣的梁思成,一生都致力于守护中国古建筑;更令人动容的是,才华横溢的林徽因在困境中的坚忍和永不熄灭的热忱。作者还以当代视角多方求证,对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之谜,林徽因与冰心、凌叔华之间的是非情由,傅斯年与陶孟和、吴文藻等人的学术纷争等等,做了深入探究,使历史烟尘中的人与事再次真实鲜活地呈现,令人唏嘘感叹。

目录

目 录
**章 乱世惊梦

五台山的神奇之旅 / 002
凄风苦雨别北平 / 012
李济的梁家缘 / 018

第二章 往事何堪哀

清华四大导师 / 026
开田野考古先河的李济 / 032
风声灯影里的梁家父子 / 034
八方风雨会羊城 / 042
梁思永踏上殷墟 / 049

第三章 流亡西南

长沙的救亡合唱 / 060
千里奔徙到昆明 / 070
跑警报的日子 / 077
死神过往中的短暂沉寂 / 081

第四章 雾中的印痕

滇川道上的流亡客 / 090
梅贻琦来到梁家 / 102
徐志摩叫板梁启超 / 111
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抉择 / 118

第五章 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冰心小说中的太太客厅 / 130
林徽因与冰心是朋友还是仇敌 / 137
徐志摩之死 / 144

第六章 往事俱没烟尘中

梁从诫:徐、林之间没有爱情 / 152
神秘的“八宝箱”之谜 / 157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一世情缘 / 172

第七章 回首长安远

鸿雁在云鱼在水 / 184
林徽因床头上的飞机残片 / 188
苦难中的浅吟低唱 / 196
遂把他乡当故乡 / 203

第八章 落花风雨更伤春

梁思永的生命旅程 / 212
傅斯年对冰心的微词 / 219
血性男儿柔情女 / 229

第九章 岁月如歌

川康古迹考察团 / 240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 248
一代名媛沈性仁 / 254
梁家的烤鸭 / 260
傅斯年与陶孟和之争 / 264

第十章 胜利前后

京都、奈良的恩人 / 272
狂欢的节日 / 279
颁布还都令 / 287
血色黄昏 / 291

第十一章 离愁正引千丝乱

归骨于田横之岛 / 306
群星陨落 / 322
梁思永之死 / 328
飞去的蝴蝶 / 337
*后的岁月 / 349

主要参考书目 / 359
新版后记 / 362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五章 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冰心小说中的太太客厅 梁、林一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后,由于夫妇二人所具有的学识与人格魅力,很快吸引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文化精英围聚而来,如当年在英国狂追林徽因、时已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另有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萧乾等等。这些学者与文化精英常常在星期六下午陆续来到梁家,品茗谈天,坐论天下事。每逢朋友相聚,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林徽因,总是思维敏锐,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具有超人的亲和力和调动客人情绪的本领,使众学者谈论的话题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社会广度;既有学术理论高度,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谓谈古论今,皆成学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响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对于这个备受世人瞩目,渐有国际俱乐部特色的“客厅”,曾引起过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青年的心驰神往。当时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文学青年萧乾,通过时任《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的青年作家沈从文,在该报发表了一篇叫作《蚕》的短篇小说,这是他的处女作,心中颇为高兴,“滋味和感觉仿佛都很异样”。接着令这位文学青年更加高兴甚至感动的事出现了。对于当时的场景,多年后萧乾本人有过这样的描述: 几天后,接到沈先生的信(这信连同所有我心爱的一切,一直保存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大意是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星期六下午你可来我这里,咱们一道去。那几天我喜得真是有些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擦。星期六吃过午饭我蹬上脚踏车,斜穿过大钟寺进城了。两小时后,我就羞怯怯地随着沈先生从达子营跨进了北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那是我**次见到林徽因。如今回忆起自己那份窘促而又激动的心境和拘谨的神态,仍觉得十分可笑。然而那次茶会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切地抽了那么一鞭。……一九三五年七月,我去天津《大公报》编刊物了。每个月我都到北平来,在来今雨轩举行个二三十人的茶会,一半为了组稿,一半也为了听取《文艺》支持者们的意见。(林徽因)小姐几乎每次必到,而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 (《一代才女——林徽因》,载《读书》,1984年第10期) 当然,这个时期和林徽因打交道的不只是像萧乾这样的傻小子兼文学青年,一旦承蒙“召见”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有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成就赫然者,特别是一些喝过洋墨水的女性,不但不把林氏放在眼里,还对此做派加以嘲讽。当年与林徽因过从甚密的作家李健吾对林徽因的为人做过这样的描述:“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为此,李健吾还加以举例说明:“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时代应有种种现象和问题。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对于这一趣事,李健吾得出的结论是:林徽因与冰心之间“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则是“她(林)缺乏妇女的幽娴的品德。她对于任何问题(都)感到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热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与萧乾不同,据可考的资料显示,李健吾与林徽因相识是在1934年年初。当时林读到《文学季刊》上李氏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论文后,极为赞赏,随即写信致李健吾,并约来“太太的客厅”晤面。与文学青年不同的是,李在年龄上只比林小两岁,而且差不多十年前就发表作品、组织社团,在文坛已经算是个人物了,因而双方见面后,李没有像萧乾那样一副诚惶诚恐的傻小子兼土老帽相,而是在平等的地位上把林引为知己的。这也是后来李对林的性格分析,较之萧乾等文学青年更为公正、切实、深刻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梁思成的外甥女吴荔明在她所著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也毫不避讳地说,林徽因与亲戚中众多女性相处不谐,只与吴荔明本人的母亲梁思庄(梁思成胞妹)没有芥蒂。至于李健吾提到林的“仇敌”冰心,颇有些令后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冰心写过讽刺文章倒是真的,确切的标题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核查历史,冰心确实写过一篇讽刺文章,标题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此文写于1933年10月17日夜,自9月27日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这年的10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等人赴山西大同调查研究古建筑及云冈石窟结束,刚刚回到北平。 …………

作者简介

岳南 本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记者、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日、韩、法、德文出版,全球发行数百万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等作品十余部,多部作品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向世界展示了“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