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观察:“双减”时代的教育改革

教育家观察:“双减”时代的教育改革

1星价 ¥26.4 (5.5折)
2星价¥26.4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2750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2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76027501 ; 978-7-5760-2750-1

本书特色

于漪 顾明远 具名推荐
从不同层面回应国家“双减”政策,展现不同层次所思所为 “双减”是我国基础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对政策设计、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庭教育都带来严峻挑战,也是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在思考又为之困惑的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思想理念、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研究证据,对“双减”后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方案。 本书既有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俊教授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前任院长杨东平教授的高水平哲学思考与政策分析,也有戚业国教授剖析基础教育的政策博弈及“双减”后的名校行动逻辑,郅庭瑾教授梳理高中教育政策演进并瞻望“双减”后的教育转向;董辉和李廷洲分别聚焦家长的焦虑和教师的挑战进行了实证调研与问题讨论。多种观点与角度交相辉映。

内容简介

“双减”是党和政府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勇担“把握规律、攻坚克难”的改革使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护每个儿童健康成长,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的重大决策。 “双减”本质上回应的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深层问题,在于引导基础教育的育人转向。本书既有从哲学层面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度审视和阐释;也有从源头出发对课程和教材减负进行呼吁和论述;同时,安排了一系列“观察与观点”“调研与思考”,以及“区域行动”和“学校作为”,意在从不同层面回应国家双减政策,展现不同层次的所思所为。

目录

本期导读 特稿
1. 追求本末相宜的教育理想
——“双减”政策的哲学思考/ 童世骏
2. 为教材和课程“减负”/ 杨东平 观察与观点
1. “双减”后基础教育政策博弈与名校战略选择/ 戚业国
2. 高中多样发展是基础教育体系重构的关键
——兼论我国高中教育政策百年演进及逻辑理路/ 郅庭瑾 李大印
3. “双减”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转向 / 郅庭瑾 调研与思考
1. “生计竞逐”语境下的教育焦虑和教育信念探察
——来自五大城市家长调研的分析和思考/ 董 辉 陈婕颖
2. “双减”给教师带来的机遇、挑战和政策应对/ 李廷洲 艾巧珍 区域行动
1. “轻负担、高质量”的静安追求/ 陈宇卿
2.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宁探索/ 熊秋菊
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黄浦实践/ 姚晓红
4. 教育综合治理的浦东经验/ 李百艳

学校作为
1. 学生作业研究的学校作为
——以上海市静教院附校为例/ 张人利
2. 重构校园生活的学校探索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的案例/ 许 军
3. 学校教育如何“加加减减”/ 堵琳琳 论点摘编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郅庭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 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20-),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11-),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2013-)。入选“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上海市曙光学者”(2010),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研究学者”(2013)。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