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庸(精编本)

中庸(精编本)

1星价 ¥19.5 (4.9折)
2星价¥19.5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77958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53779584 ; 978-7-5537-7958-4

本书特色

国学大书院 全新升级软精装锁线装订精编本!注释+译文+论引+札记+史例阐释,无需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修心养性,完善自我的“中庸”智慧。 1.流传两千多年的国学经典,“四书”之一。 2.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修心养性,完善自我的“中庸”智慧。 3.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4.注释精炼、译文晓畅,轻松理解原文。 5.论引、札记、史例阐释旁征博引,点明现实意义。 汉·郑玄《三礼目录》:“《中庸》,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庸》之书,学者之至也。善读《中庸》者,只得此一卷书,终身用不尽也。《中庸》之言,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中庸》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合为一理。”明·王阳明《传习录》:“《中庸》一书,大抵皆是说修道的事:故后面凡说君子,说颜渊,说子路,皆是能修道的;说小人,说贤、知、愚不肖,说庶民,皆是不能修道的;其它言舜、文、周公、仲尼,至诚至圣之类,则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

内容简介

《中庸》乃儒家经典之一,是有关人生哲学之书,是修己用世的道德标准,是指导人们进行人生时间的理论教科书。中庸》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其行为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中庸”的和谐境界。

目录

**章 天地之化本于中和 / 7

第二章 世界观的选择——中庸之道 / 19

第三章 道德的标准 / 26

第四章 凡事在于把握好微妙的限度 / 30

第五章 并非道不可行 / 36

第六章 敦厚中正 / 38

第七章 拙守中庸,勿陷牢笼 / 42

第八章 愿美德长驻我们的心中 / 45

第九章 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境界 / 48

第十章 谁是真正的强者 / 51

第十一章 固守正道,不屑炒作 / 61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广大而深微 / 67

第十三章 道,深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 75

第十四章 君子之行,安然守正 / 83

第十五章 从基本处做起 / 92

第十六章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 97

第十七章 生命取决于奋斗 / 105

第十八章 肩负起我们的使命 / 111

第十九章 礼法制度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 118

第二十章 治理国家的基本的方法和原则 / 128

第二十一章 诚是天地至德 / 160

第二十二章 天道至诚 / 163

第二十三章 专一于一个方向的深入 / 166

第二十四章 至诚昭示天地 / 170

第二十五章 诚就是无私地宽恕与包容 / 174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疆 / 180

第二十七章 行乎中庸,进退自如 / 197

第二十八章 以礼规范我们的行为 / 206

第二十九章 以事实证明我们的德行 / 215

第三十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 / 227

第三十一章 至圣之德广大如天 / 232

第三十二章 至诚之道浑厚如大地 / 239

第三十三章 中庸,天地万物运行的境界 / 244


展开全部

节选

※札记 天赋与教养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明确展示了人 生哲学修养逐次递进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的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实现中庸和谐的大同世界。 我的生命来源于父母,带着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这种命运的形式来自于上天注定的意旨,我们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与权利,就连我们自己的乳名也无法自己选择,它是由冥冥中的某种昭示,借助于我们母亲的思想所赋予的,我们只能接受。 初解人情时,我们受到了家庭的熏陶与教育,同时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影响与既定形式的教育。社会心态的影响与砥砺,铸成了我们自己的性格,并以此确定我们的言行,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我们知悉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待人处世的礼仪,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我们行走在命运加诸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面对着成功或者失败,承受着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我们实践着自己的经历,而这一切又都与社会有关,与人们有关,无法割裂。而往往我们所奉行的,是经过人们约定俗成的、称之为道德的东西,并且以自己的行为为这个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做出微小的贡献,强化着既成的律条。于是,“我”与众多的我们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共同恪守着这个“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然有所选择,但却总是无奈地顺从命运的摆布。 经历了人生的打磨,众多的“我”的实践与共同建设,形成了思想,在这种思想 的指引下,我们产生了共同的信仰,并以这种信仰规范我们的言行,修养我们的品 德;又以我们的品德影响更多的人,从而形成教化。这就是自我的历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历史。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万世不易的法则,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

作者简介

子思(前483—前402) 春秋末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曾受业于曾子。他把儒家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中庸》)。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被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相传是他的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