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1346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100213462 ; 978-7-100-21346-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史研究者、文史爱好作者以《高僧传》这一经典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书写研究这一前沿学术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视角,而是采用“文学视阈”,关注修辞和叙事的价值,并从具体的个案来发掘僧传书写的特征以及思想史的意义。
内容简介
慧皎《高僧传》作为现存*早的一部僧人传记作品,不仅是中古思想史的宝库, 更开创了佛教史传的历史,为历代僧传书写的典范。钱穆先生曾言:《高僧传》“在宗教里边加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历史观点”。本书借鉴这一视角,聚焦《高僧传》的书写,分别从材料源自、文体样式和精神向度等方面,探讨了中古僧传书写的系统性特征,如经录与僧传间的关系为何?“传+ 论+ 赞”文体组合模式形成的原因何在?历史、宗教和文学三个维度是如何架构高僧事迹书写的?异域与中土、僧制与王权、学术与政治、时代潮流与个体命运等富于张力的因素是如何塑造僧传文本面貌的?本书力图从整体上揭示中古僧传书写中的诸种张力现象,及其与《高僧传》典范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个全新角度来诠释和思考“佛教中国化”的命题。
目录
绪论
**节 僧传书写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近百年中古僧传研究之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章 从经录到僧传:《高僧传》之编纂成书及学术背景考察
**节 慧皎的“欲说还休”
第二节 从经录到僧传
第二章 从像赞到僧传:《高僧传》书写之文体选择及文化内涵
**节 “译经图纪”及背后的问题
第二节 一种“关系”视角的引入
第三节 《高僧传》的“传+论+赞”模式
第四节 中古僧人绘像及制赞作传的传统
第五节 “像赞”文体的特征及意义
第三章 历史??宗教??文学:中古僧传书写中的安世高形象
**节 现存材料之梳理
第二节 安世高故事之成立
第三节 作为“事件”和“神话”的安世高形塑
第四节 多维的书写及意义
第四章 空间??想象??认同:《高僧传》对于“太武灭佛”事件的书写与建构
**节 两条重要的记载
第二节 诸史料的对比
第三节 慧皎对“太武灭佛”事件的认知
第四节 慧皎的立场问题
第五节 慧皎的书写背景
第六节 慧皎的书写意味
第五章 学术??僧制??王权: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的多面书写
**节 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再检讨
第二节 学术与僧团
第三节 僧制与政权
第四节 慧皎的书写及其内涵
第六章 僧团??律典??政治:中古僧传中的法显“南下向都”事件
**节 史料背后问题
第二节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法显“南下向都”的必然性
第四节 法显的选择困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意见一(张伯伟)
专家推荐意见二(陈金华)
作者简介
刘学军,1982 年生,安徽六安人。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就职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佛教史、中古佛教与文学、东亚艺术史等。曾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古籍整理著作《新译法句经》(2018)、学术译著《咒语、圣像和曼荼罗——密教仪式衍变研究》(2021)等,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
《老子》注评
¥3.9¥11.0 -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20.6¥49.0 -
理想国
¥19.7¥45.8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4.9¥18.0 -
小窗幽记
¥5.7¥19.0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7.1¥49.0 -
谈美
¥5.0¥10.0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美学十五讲(第二版)
¥24.8¥45.0 -
谈修养
¥6.0¥20.0 -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16.8¥28.0 -
和颜爱语
¥9.9¥29.8 -
论语讲座
¥6.2¥23.0 -
哲学的边界:关于我在生活世界的讨论
¥18.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1.0¥33.0 -
艺术美学讲演录
¥9.6¥32.0 -
宽容:人类的解放
¥12.7¥39.8 -
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19.9¥32.0 -
我的生命哲学(九品)
¥30.2¥58.0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生和性爱的难题
¥13.9¥39.8 -
道教史
¥8.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