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广东简明历史(1921—2021)(红色广东)

中共广东简明历史(1921—2021)(红色广东)

1星价 ¥70.4 (5.5折)
2星价¥70.4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554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77
  • 出版时间:2021-12-04
  • 条形码:9787218155463 ; 978-7-218-15546-3

内容简介

  《中共广东简明历史(1921-2021)/红色广东丛书》以时间、事件为轴,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广东萌芽、发展、壮大、改革的历程,以及带领全省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展现广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目录

**章 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广东对五四运动的响应
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地方党报《广东群报》的创办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发动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的召开
海陆丰农潮的突起
**次全同劳动大会的举办
第二章 中国大革命中心的形成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中央南迁与中共三大的召开
国共**次合作的奠基
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办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
平乱讨逆的胜利
两次东征的发起
省港大罢工的爆发
叶挺独立团的先遣北伐
第三章 土地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广州起义的爆发
三河坝的坚守
海陆丰苏维埃的创建
刑场上的婚礼
红色娘子军的建立
秘密交通线的开辟
南雄水口战役的胜利
万里征途**站
第四章 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广东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粤港抗战文化的兴起
同乡服务团对抗战的支持
曾生王作尧部队的“东移”
秘密大营救的完成
南委和粤北省委事件的应对
华南抗日纵队的壮大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建立
第五章 为广东的解放而斗争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东纵北撤的完成
大湖狮子脑战斗的胜利
广州“五卅一”运动的发动
粤东起义的策动
民主人士北上的接送
赣州会议的召开
阳江同歼战的实施
海南岛的解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历史慨说
要事本末
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创建
对抗美援朝的鼎力支持
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
以人民币驱逐港币的斗争
广东十三县土地改革的试点
农村退社风潮的妥善化解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历史慨说
要事本末
首届广交会的创办
陶铸为“反瞒产”公开道歉
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研读
清远“洲心经验”的探索
中央广州工作会议的召开
知识分子的“脱帽加冕”
粤港澳边境小额贸易的开展
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
第八章 从抵制内乱走向历史转折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广东文化名人被批斗
周恩来对广交会的力保
农业学大寨在广东的推开
广东“小三线”的建设
广东教育革命的展开
人民对“”的抵制
侨务政策的落实
习仲勋对粤东三区的调研
第九章 改革开放先走一步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由来
广东三个经济特区的创建
中外合资合作高级宾馆的兴建
广东财政大包十的实行
广东“清远经验”的推广
广东物价闯关的起步
对农村雇工经营的支持
对走私贩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
基建“以桥养桥”新模式的打造
广东“三来一补”企业的兴起
第十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广东“珠江模式”的崛起
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启动
“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省”的实现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开拍卖
珠江三角洲“民工潮”的出现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办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对外贸易**大省的锻造
广州“中华**街”的打造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追赶亚洲“四小龙”战略的实施
珠海科技重奖的兑现
分税制改革的贯彻
顺德产权制度改革的试验
地方“立法试验田”的推进
亚洲金融危机的应对
国有企业“攻坚之役”的发起
共同富裕典型南岭村的腾飞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历史慨说
要事本末
对非典疫情的抗击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启动
厂州大学城的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的拓展
对汶川灾区的援建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再起航
广东扶贫“双到”的推进
广东“腾笼换鸟”的实施
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第十三章 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中央对广东的殷切希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
区域协调发展的持续发力
高水平生态环境的打造
小康路上的精准脱贫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
自我革命的扎实推进
第十四章 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历史概说
要事本末
改革发展新蓝图的擘画
广东“1+1+9”的提出与完善
自南贸易试验区的创建
华为企业创新的逆风猛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肇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
广东“三大攻坚战”的胜利
抗击新冠疫情的广东担当
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打造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共广东简明历史(1921-2021)/红色广东丛书》:  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广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沿海地带到遍及全省的艰难、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共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从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到广州等地沦陷。中共广东组织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1938年4月,随着日军南侵日迫,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军事工作问题,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并号召共产党员军事化,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建立民众抗日武装,共产党员必须积极参加武装工作。会后,中共广东省委请求中共中央派军事干部来广东加强军事工作。同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指示精神,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大林、军委书记尹林平,在广州召开广州外围的人民武装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东莞、增城、南海、顺德、从化、花县、三水等县的党组织负责人,研究如何建立和掌握人民武装问题。会议决定中共各地党组织要利用各种合法形式,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积极推动国民党举办自卫队的军事训练,中共组织要派党员参加军训工作,争取掌握民众的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在此前后,全省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办了军事训练班,东莞、增城、中山、惠阳等县抗日自卫队、常备壮丁队等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建立起来。同时,中共广东省委以军委书记尹林平和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云广英的名义报告中共中央军委,拟定在日军入侵广东时,以博罗县罗浮山、桂山作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对此表示赞同并作了批示。这些准备工作为在广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从广州沦陷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共广东省委开展了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10月12日,日军4万余人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除少数部队作比较坚决的抵抗外,其他沿线防区一触即溃。10月21日,广州沦陷。接着,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及潮汕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第二天,中共中央即致电广东省委、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在东江口敌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11月1日,中共中央再电示中共广东省委:广州沦陷后广东党组织必须在广州及其敌占区进行秘密工作;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上帮助友军开展游击战争;在东江、海陆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利用国民党当局的命令到处组织自卫军,发展人民武装。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并针对华南地区的形势,确定广东地区党组织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是: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在长期的抗战中发展力量,使党逐步成为在华南地区*后战胜日军的决定因素;提出各级党的组织应学习领导战争、全党学习军事、党员军事化的口号。并具体明确“在重心工作区域上除琼岛外,以东江为**重要区,中区、南路次之”。早在沦陷前夕,10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为了应对广州沦陷后的形势,在广州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日军入侵后的工作,决定广东省委机关迁往韶关;为了加强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南委特委、中共东江特委、中共西南特委(后改为中区特委),各常委分赴各地分片领导。会后,李大林到西江,尹林平到东江,梁广到香港,加强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省委带领人民奋起反抗,在各地建立抗日游击队和根据地。  其一,通过三种形式建立抗日武装。在海南岛,中共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成功,把冯白驹领导的红军改编为抗日独立队;在东江地区,中共以国民党的名义新建立曾生、王作尧领导的两支游击队;在珠江三角洲,中共派林锵云等将吴勤建立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游击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改造成为人民抗日武装;在潮汕地区,成立了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在南路地区,成立灵山青年抗日游击队和南路游击队第三司令部等抗日武装。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