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出版家 夏丐尊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出版家 夏丐尊

1星价 ¥42.0 (7.0折)
2星价¥42.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95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1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010229553 ; 978-7-01-022955-3

本书特色

作为民国著名学人,夏丏尊给予世人的印象与身份定位大致有二:教育家与出版家。进而言之,夏先生的一生,扎根于教育和出版事业,为众多青年人指点迷津,为开明书店开疆拓土,是真诚的教育者,是务实的出版人,是淡泊的写作者,可谓教育和出版各得其半。笔者按照夏丏尊先生先入教育界,后兼任编辑,*终投身出版事业的人生轨迹去把握与描绘他的人生经历的。

内容简介

夏丏尊(1886—1946),出版家、文学家、语文学家和翻译家。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1930年创办《中学生》杂志。1939年创办《月报》杂志,任社长,并担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出版《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等,编著《芥川龙之介集》、《国文百八课》、《开明国文讲义》等。译著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蒲团》、《国木田独步集》、《近代的恋爱观》、《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等。由于教育和出版天然的因缘关系,在民国出版史上教育家而事出版的,不乏其人;但能把教育与出版进行深入的、有机的、成功的结合,甚至于在出版中拓展出新的教育思想的,夏丏尊是较为独特的“这一个”。本书分6个章节介绍夏丏尊的生平事迹。

目录

前言
**章 新人诞生
一、求学坎坷
二、鼎革前后
三、夏、李厚谊
第二章 春晖岁月
一、五四潮涌
二、白马湖畔
三、《爱的教育》
四、文出平屋
五、湖上新风
第三章 《一般》不一般
一、立达功勋
二、创刊《一般》
三、《一般》旨趣
四、《一般》不一般
五、夏氏烙印
六、戛然而止
七、投身出版
第四章 开明书店的“创世纪”
一、“意外”之举
二、结缘“开明”
三、塑“开明风”
四、教育出版
五、编译并行
六、《文心》天成
七、古籍“破冰”
第五章 与《中学生》共浮沉
一、新的时代
二、何以成功
三、润物无声
四、情真意切
第六章 晚境萧然
一、南屏岁月
二、入狱经历
三、三件乐事
四、心系书业
五、丏翁长逝
夏丏尊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新人诞生 一、求学坎坷 禹湖之稻、后海之棉、雁埠之苞芦、袁镇以西之菽麦,此出产大宗;禽则江鸡野凫,鳞则麦鳊桃鲻,介则团鱼螃蟹,味尤肥美,而他邑或不尽得也。① 此番风光与物产,描绘的正是自古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的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这座典型的江浙小镇位于江涂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穿过,可谓宝地。 除去自然环境优渥,此地人文之风亦堪称阜盛。小小的一个集镇,宋代出过俞元父子同官学士,明代出过像顾景元,赵宗周这样的武科状元、探花。其余诸如进士、解元之类,更是不胜枚举。 1886年6月15日,崧厦镇祝家街一座甚是气派的老宅子里,传出一阵婴儿啼哭声——秀才夏寿恒家的老三诞生了。夏寿恒,号心圃,虽一心读书,但始终未能跨过乡试这一关。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饱读诗书,前程似锦。于是,夏家给这个孩子取名铸,小名钊君、阿钊,初字勉旃。“铸”有陶冶造就之意,“钊”有勉励之意,而“勉旃”代指努力。由此可知,夏家对他寄托了不小的希望。按照上虞本地方言,“勉旃”发音与“丏尊”相近,于是到了清末预备立宪的时候,这个本名叫作夏铸的小伙子,就索性把名字改为“夏丏尊”。 他,就是本书的传主,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夏家本来家境富裕,衣食无忧,10岁之前,夏丏尊尚能安心读书。家族对他的定位,也是熟习四书五经,练好八股制艺,从而一朝高中,光耀门楣。然而两件事改变了夏家为其设计好的人生轨迹。 **件事,1901年8月29日,刚刚经历了庚子国变,遭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慈禧太后痛定思痛,决心改革,在教育和人才选拔方面,废除八股,改以策论取士。自此八股被彻底抛入历史的角落,年仅15岁的夏丏尊也只得将传统的应试范本束之高阁,从头学起。 第二件事,则与夏家有关。在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夏家的家境也江河日下,祖业倒闭,几无余产。几个兄弟纷纷赴外地学习经商,家中只剩下夏寿恒、夏丏尊老小二人,终日围绕史记、通鉴、唐诗、宋词、红楼、西游打转转。 世变日亟,且这般清贫度日也绝非长久之计,穷则思变,更何况在当时人眼中唯独追摹西潮才有可能改变命运,正如蒋梦麟所言:“由华东沿海输入的西方文化,却是如潮涌至,奔腾澎湃,声势慑人;而且是在短短50年之内涌到的。西方文化在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正是盛极一时,要想吸收这种文化,真像一顿饭要吃下好几天的食物。如果说中国还不至于胀得胃痛难熬,至少已有点感觉不舒服。因此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恼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菜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反感,正像一个人吃得过饱而闹胃痛以后对食物的反感。”①然而即使反感,也不得不学习,几番思考,夏丏尊打定主意要去沪上求学。经过比较,圣约翰书院要求较高,震旦学院读的是法文,南洋公学为中国人主办,于是夏丏尊就去了入学相对容易且由外国人创办的中西书院。 中西书院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于1882年创办,学费每半年48元。为了凑齐学费,夏家只得变卖首饰。一学期下来,夏丏尊初步掌握了英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西方文化的一些内容。可惜后来学费没有着落,难以为继,只得回到上虞镇,自修相关课程。身处风气已开且交通便利的江浙一带,夏丏尊也颇能感受到时代潮流。他从朋友那里借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等报纸,从而了解到明末清初江浙的许多名人名著,如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吴梅村的文集及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心中的民族主义情绪由此慢慢被激活唤醒。同时,他也通过此报了解了不少西方先进思想。“卢梭、罗兰夫人、马志尼等,都因了《新民丛报》的介绍,在我们的心胸里成了令人神往的理想人物。罗兰夫人的‘自由,自由!天下几多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已成了摇笔即来的文章的套语了。”①《新民丛报》的影响在当时青年学子群体中非常普遍。如蒋梦麟就回忆:“梁启超的文笔简明、有力、流畅,学生们读来裨益匪浅,我就是千千万万受其影响的学生之一。我认为这位伟大的学者,在介绍现代知识给年轻一代的工作上,其贡献较同时代的任何人为大,他的《新民丛报》是当时每一位渴求新知识的青年的智慧源泉。”② 正是拜特殊时代中西文化融汇所赐,这时夏丏尊的思想已不再是传统士人的状态,而是呈现出了解世界、渴望启蒙的新式知识人气象。 居乡一年后,夏丏尊入学绍兴府学堂。该学堂按照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所拟《奏定学堂章程》创建,科目有伦理、经学、国文、英文、史学、舆地、算学、格致(包含物理、化学、博物)、体操、测绘等,任课老师中便有后来因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扬名海内外的徐锡麟。正值清末新政与革命博弈争锋之际,加上具有革命思想倾向老师的启发,年仅17岁的夏丏尊心中的革命理念愈发浓烈。可惜,这次读书之旅也仅维持了半年,便因替父亲回家坐馆,再度戛然而止。 P1-4

作者简介

王学斌,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中国史教研室副主任。已出版《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另类笔记》《*好与*坏的时代:局中人》等著作十余部,即将出版《中国出版家·夏丐尊》(人民出版社)。在《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民国档案》《开放时代》《文献》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另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书屋》《大众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