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6567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开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59656704 ; 978-7-5596-5670-4
本书特色
从历史回顾、生态、科技和生活日常等四章进行解读。梳理呈现松山湖科技园区的历史文化与今昔风貌,以全新、全面的视野表现当地独特的风貌。 图文并茂,内容专业且不失有趣。 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实地采写,对松山湖园区全貌进行系统、完整、全新的介绍和文化梳理。
内容简介
《发现松山湖》是一本深入解读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文化读本,由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实地采写。本书以松山湖自2001年成立至今20周年为线,全书从历史回顾、生态、科技和生活日常等四章进行解读。梳理呈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历史文化与今昔风貌,详实地讲述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每一步发展足迹,并以各种数据、故事和企业案例乃至当下松山湖人的生活日常,从全新、全面的视野表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成长历程与别样风貌。
目录
PART 1 一条长路上的一万种可能
01 从“水边宝陂”到“东莞之心” 文 敖瑾
02 从新城的演进到生态科技栖息地 文 敖瑾
PART 2 湿地公园中的未来城
01 城市绿肺:生态为先的园区规划 文 盛倩玉
02 从湖畔走向大湾区的未来新城 文 盛倩玉
PART 3 科技点亮的高光时刻
01 “国之重器”引领创新策源 文 何苡
02 松山湖的“中国芯” 文 彭海星
03 “世界工厂”再度智造勃兴 文 田晓草
04 创新高地的“密码” 文 彭海星
PART 4 和松山湖在一起的美好
01 唤醒头脑中人文的惊奇 文 孔雪
02 “新松山湖人”的落地生根 文 耿晨
节选
从松木山水库开始的“破局” 文 敖瑾 晨间绕松山湖转上一圈,你会被这里的闲适 静谧深深吸引。蜿蜒曲折的近湖小道,上空悬浮着若有似无的氤氲水汽,晨跑的人们大口呼吸着微凉的空气。拐角处,有一条宽约一米的岔道,可以直通密林深处。 密密树林之后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松山湖园区”),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贯穿园区的主路上,通勤的私家车、公司班车川流不息,几处红绿灯路口还有些拥堵。人行道上成群走过戴着各色工牌的职员,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正赶向华为的南方工厂或研发基地“欧洲小镇”。华为在松山湖园区有超过3 万名员工。 从高空俯瞰,松山湖是嵌在东莞中南部的一片水域,在园区建立前,它有着另外一个名字:松木山水库。从20 世纪50 年代末水库修成至今,环绕水库四周的土地已经历了几度易改。 当初修建松木山水库是为了解决片区农田夏季内涝的问题。由于内涝频发,当地农民不得不等到中秋节后的枯水季才开始种植晚造水稻,但这样一来,不仅作物收成要推迟到下一年的春季,而且往往收成欠佳。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当时的东莞县政府开始筹建松木山水库。 从地图上看,松木山水库形状狭长,库岸曲折,水体犹如无数细长的触手向岸上延伸。水库附近的松柏朗村村民吴直兴说,水库是村民们一锹一锹动手挖出来的。吴直兴的父亲就是当年水库的修建者之一,如今已经90 多岁了。“每次干活一天,能拿3毛钱、10 个工分。就这么一下一下地锄地,一担一担地挑土,从早忙到晚。” 吴直兴一家一直住在松木山水库边上,他出生在水库建成后的二年,人生的很多记忆都跟水库有关。松木山水库一带60 多年来的变化,对他们一家产生了直接影响。 吴直兴对松木山水库的记忆是,那里的水很清澈。小时候放牛,他总会把牛留在地里吃草,然后自己跑到水库去游泳,游到稍远处的一座桥就折返,等到上岸,牛也正好吃饱了。那时候的松木山水库,四周都被农田和荔枝树环绕,主要住着靠种田、养殖谋生的村民,村民的生活稳定但谈不上殷实,土瓦房是常见的村民住宅,吴直兴家也不例外。到70 年代末,经过长久以来的辛勤务农,吴直兴一家成为松柏朗村的**批万元户之一。这一时期农业也是整个东莞的经济增长源,吸纳了当时绝大多数的劳动人口。 进入80 年代,工业化的春风很快开始吹向东莞的每个角落,工厂、作坊渐渐占据了一些农田,东莞经济的增长点逐渐转向乡村工业。 东莞是全国很早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城市之一。1978 年7 月,国务院颁发《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做出发展来料加工产业的决定。两个月后,中国内地一家“三来一补”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三来一补”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引资的经营模式,“三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一补”则是指补偿贸易。同年12 月,为了进一步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东莞乘胜追击,在全国率先设立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首创“一条龙”式管理和服务。自此,凭借着临近港澳的地缘和政策优势,东莞吸引了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涌入,“村村点火,镇镇冒烟”,“三来一补”工厂在东莞各村镇全面铺开。 松木山水库一带当然也不例外。大量毛织厂进驻吴直兴一家所在的大朗镇,村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村民洗脚上田,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而另一些村民则看到了因工厂涌入而带来的大量厂房需求,由此发现新商机。包括吴直兴一家在内,村民们开始修建房子,再出租给毛织厂商。原本包围松木山水库的土瓦平房,逐渐被独栋多层的住宅取代,毛织机器夜以继日运作的声响,成为村民们*熟悉的声音。村民的主要收入类型,开始从农业收入转向租赁收入。 这种以土地合作与劳务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 年里,一直充当着东莞发展的主要引擎,帮助东莞实现了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现代化的“三级跨越”。对于吴直兴来说,更直观的感受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松木山水库周边的面貌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1992 年开始,周边开始大量铺设路网,不再是原来的黄泥路了”。进入“千禧年”,东莞已经成为出口额居全国前三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年总产出额近3000 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额近200亿美元,出口规模之大,甚至到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程度。 东莞保持着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凭着日渐雄厚的经济实力,“跑”到了全国城市的前列。但先知先觉的敏感似乎根植于东莞的基因中。虽然“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东莞当时的领导班子却在一片火热中清楚看到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天花板”。 “东莞原来为了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以各个村镇为单位进行招商引资的,所以也出现了企业‘满山放羊’的状况。现在我们感觉到,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2003 年东莞市领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道。 “村村点火,镇镇冒烟”,反映了东莞村镇工业发展的繁荣,但也反映了各村镇之间低效竞争的现实。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起,东莞开始从“满山放羊”转向“设园引资”,成效显著。但囿于各种原因,以往的园区规模一般都不大,档次也不高,不足以承担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托。 破局的切入点*终被选定在以松木山水库为中心向外辐射的72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在东莞默默伫立四十多年的松木山水库,在浇灌了农业时代的稻田、倾听了工业时代乡村织机的鸣响后,正式加入现代东莞的发展新阶段。
作者简介
林少波 曾任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商务官,作家。2015年开始投身文化创意及IP整合运营,为全国各地城市的转型升级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行迹遍布中国大部分省市,深入县、村、街道等一线,为超过50个县(区、市)域提供了包含内容及传播、事件营销、商业转化等系列项目的资源和信息。 王砚,风物中国志系列丛书主编,人文地理写作者,原《潇湘晨报》首席记者。已主编风物中国志之平望、震泽、望亭、肥西、临海、尼木等书。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图解资本论
¥16.4¥46.0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27.0¥49.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1.3¥58.0 -
思考.快与慢
¥40.3¥69.0 -
博弈论
¥10.9¥38.0 -
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14.3¥39.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1.5¥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8¥55.0 -
资本论
¥22.5¥59.8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1.4¥68.0 -
国富论
¥9.7¥35.0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16.4¥49.8 -
资本论
¥18.6¥49.0 -
博弈论
¥28.4¥49.8 -
伟大的经济思想家
¥30.6¥65.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博弈论
¥12.5¥36.0 -
澳门近代博彩业史
¥25.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