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李怀宇作品集:如是我闻

李怀宇作品集:如是我闻

1星价 ¥44.2 (6.5折)
2星价¥44.2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108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220110801 ; 978-7-220-11080-1

内容简介

本书的二十位访谈对象,多经历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他们既受传统文化之熏染,又受欧风美雨之影响,在历史、文学、艺术、书法、美食等不同领域深有建树。本书通过对陈之藩、杨宪益、吴冠中、王元化、王世襄、王钟翰、周辅成、汤一介、黄永年、辛丰年、李育中、范用等近20位文化巨擘的专访,重寻他们的传奇人生和晚年心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也是重温那个时代中国知识人的心路历程。

目录

陈之藩:思想散步 001

杨宪益:诗酒风流 022

吴冠中:我负丹青 040

王元化:反思历史 057

王世襄:玩出学问 074

王钟翰:烟酒熏陶 089

周辅成:燃灯者言 105

汤一介:返本开新 118

赵俪生:一生负气 140

黄永年:填空补白 158

辛丰年:如是我闻 175

李育中:博雅妙人 189

曾敏之:风云纪事 203

罗忼烈:潜心词曲 217

柳存仁:寻史探源 233

范 用:相约书店 248

车 辐:美食留香 259

廖冰兄:童心侠骨 270

黄苗子郁风:情系师友 305


展开全部

节选

陈之藩:思想散步 一、一生总在写信 2008年6月9日午夜,我在无锡的旅馆中准备入睡,突然接到余英时先生打来的越洋电话,方知陈之藩先生在几天前中风入院。此后的日子,我再也无缘和陈先生畅谈,只能不时通过金耀基先生和陈方正先生间接了解陈先生的情况。2012年2月25日,陈之藩先生在香港逝世,我打电话告知余英时先生,余先生说: “陈先生解脱了。” 我在初中时,无意间读到一篇《钓胜于鱼》的文章,即刻记住“陈之藩”的名字,从此格外留意这位作家的文字。2000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陈之藩的散文集《剑河倒影》,这是我次比较系统地读到陈之藩的文章,后来写了一篇《秋水文章不染尘》的书评,刊发在《南方周末》上。 2003年,我次到香港拜访陈之藩先生。当我到达香港中文大学火车站时,陈先生早就从山上到山下来接我,使我感念不已。多年后,我收到陈先生寄来的文章《儒者的气象》,才有所悟:“大概是1959年,我在美国,Bertram是IBM的大人物,而约克镇(York Town)研究所正在动工中。我到IBM面谈时,是在辛辛(Sing Sing)那小镇。从火车上下来,还提个大箱子,来接我的正是Bertram本人。他不但到车站来接,而且把我的大箱子抢过去为我提着。我那时还想,美国原来也是礼义之邦啊,使我相当吃惊。” 我们一见如故,聊了一个下午,意犹未尽,共进晚餐时还谈兴甚浓。临别时,陈先生说,他在中文大学并不忙,希望我到香港就找他聊天。以后我每到香港,必打电话给陈先生,他总说: “你赶紧来,我喜欢听你聊天。”每次,我们都聊大半天,陈先生必请我吃晚餐。有一次,他说有一家上海菜馆极好,竟带我从中文大学坐火车到尖沙咀大快朵颐。 陈先生喜欢听我讲到各地采访人物的趣事,我则爱问他一些前辈的逸闻。我听得多的是胡适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不禁对普林斯顿心向往之。陈先生多次提起在普林斯顿的余英时先生,对余先生的旧诗赞赏不已。他1991年在《香港观感》中说:“香港还有不少会作律诗的人。比如余英时教授罢?就是香港出身的人;以他的年纪,居然会作律诗。” 陈先生不作诗,却喜欢念诗和译诗。他并不认同胡适关于白话诗的主张,而对中国诗歌的传统倍加珍惜。他爱举的例子是易实甫的诗:“青天无一云,青山无一尘,天上月,山中人。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松声。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他认为像这类诗句,若无“五四”出现,而能由传统自然发展开来,正是未可限量。他对今人作的律诗也常脱口而出。 陈先生喜欢讲笑话。“我叫王浩,来贵校演讲,还有半小时时间,看到你这办公室外的姓名,准是中国人,所以进来聊聊。”有一次,王浩到陈之藩所在的大学,敲门自我介绍,“你爱说中国话吧?看不看金庸的武侠?”陈之藩说:“金庸我看过一些,不太喜欢。”王浩说:“我们在海外,如无金庸的剑侠,岂不闷死了。”两人争了半天,王浩突然说:“唉呀!我两点有个演讲,现在什么时候?唉呀!过了四十分钟了。” 偏偏我爱看金庸的小说。以文学而言,金庸的小说集和陈之藩的散文集我收得全,都不只看过一遍。陈之藩是剑桥大学博士,对金庸到剑桥读博士,自有看法。后来陈先生果然写了一篇文章谈博士,就是那篇纪念邢慕寰教授的《儒者的气象》。2008年12月,我与金庸谈了两个下午,个问题就是关于剑桥读博士之事,金庸的回答是:“我到剑桥,目的不是拿学位。我喜欢跟有学问的教授讨论问题。” 在我看来,金庸有没有博士学位,一点也不影响我爱看他的小说。如同胡适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是不是真的,也一点不影响我佩服他的思想。陈之藩给我的一封信里说:“唐德刚用他自己所受的罪想胡适当年的情况;余英时是用他念书的经过,推想胡适的当年,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很有意思的。” 有一次,我走进陈先生的办公室,他正在看一本夏志清的散文集,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我难忘。夏志清以《中国现代小说史》名世,也不大看金庸的小说,他和唐德刚都喜欢看《红楼梦》, 却因此而争了起来。“唐德刚认为《红楼梦》里头所有女孩的脚是大脚还是小脚,大脚就是旗人,小脚就是汉人。”陈之藩说: “《红楼梦》我也看过,我确实没想过。他说人一睡觉不就得露脚吗?怎么曹雪芹就没说过脚呢?唐德刚骂夏志清:我看《红楼梦》都是在重庆防空洞里面看的,你夏教授在哪看的《红楼梦》?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皮沙发上看的,我看了多少年了, 你才看了几年。这话损人了,俩人摆资格,无聊骂起来了。” 我和陈先生见面总是聊不完的天。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他的一封长信,从此,我们开始通信。2007年深秋我访美归来,随手写过一封十几页的信给陈先生,谈的是访问趣事,其中余英时、唐德刚、夏志清是以前我们常聊到的人物。2008年5月5日,陈先生写的信开头说:“今天是五月五日,因为昨天为五四。我今天收到你四月廿四日的信。走了十一天,从广州到香港!我复你的那封信,也差不多走了十天以上罢。这跟电邮如何比呢?可是又一想,根本无事,闲聊天。又着什么急!同时,也维持邮局不遭淘汰!美国邮局快以只卖纸箱为生了,也就是只传无字的包裹!无信可邮!” 陈之藩一生,给我的印象是总在写信。有时写给朋友,有时写给读者,有时写给自己。余光中的《尺素寸心》中说:“陈之藩年轻时,和胡适、沈从文等现代作家书信往还,名家手迹收藏甚富,梁(实秋)先生戏称他为man of letters,到了今天,该轮他自己的书信被人收藏了吧。”我有幸珍藏几封陈先生的信,每次重读,总在春风里。 二、悲观而又爱国 1947年,陈之藩在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读书,有一天在广播里听到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眼前文化的动向》的演讲,觉得与他的意见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遂给他写了一信。胡适很快回信,彼此的通信由此开始,陈之藩回忆:“他的诚恳与和蔼,从每封信我都可以感觉到。所以我很爱给他写信,总是有话可谈。” 在一封给胡适的信中,陈之藩写道:“当罗曼罗兰读了托翁的信后,而决定了他毕生的路程;而甘地读过了托翁的信因而发扬了旷古未有的道德力量。我这样的比拟是太不自量的,这只是说明您的教训对我影响的剧烈。”在陈之藩给胡适的信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关注,许多见解现在看来真是先知先觉。后来,陈之藩将1947年前后给胡适的十三封信集成《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一书。 1959年4月29日,胡适对胡颂平说:“陈之藩用英文写的《氢气弹的历史》一本书,是去年11月里送来的,我一直没有空看, 这回总算看完了。陈之藩在这本书上写了几句话,说起这本书就不肯放手的,太精彩了,太紧张了。他是一个学工程的,但他的文字写得很美。他本来是南开大学工学院(按:应为北洋大学) 的学生,他的父亲是在傅作义那边做个小事情的。三十六年我在北大当校长时,曾要他到北平来看我一次,那时就认识的。在那个时候,一般青年都是思想‘左’倾,……他说,俄国革命以前的托尔斯泰、朵尔托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柴霍夫(契诃夫)等人的小说,他都看过,先是看看中文的译本;后来英文程度高了,再看英文译本。后来他又看看俄国革命以后的作家小说,觉得战后的远不如战前的,完全变成两个世界了。他于是认识俄国……我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他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7至18页) 1947年夏天,陈之藩应胡适之约,到北平东厂胡同一号拜访。两人只聊了一会,北京大学训导长贺麟来了,要跟胡适商量学生闹学潮的事,陈之藩就告辞了,和胡适实际上没说多少话。对次和胡适见面,陈之藩回忆:“我见过的教授多了,胡适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大派。” 1948年6月13日,陈之藩在雷海宗所编的《周论》上发表长文《世纪的苦闷与自我的彷徨——青年眼中的世界与自己》,见地独到,为胡适的朋友圈所击赏。陈之藩说:“现在让我写也写不出来。就因为那篇文章,他们都吓坏了。他们是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沈从文。他们彼此讲,问胡先生这人是谁?胡先生说:他常给我写信啊。” 在胡适的朋友圈中,陈之藩也给金岳霖、沈从文写过信。他在北洋大学电机系读到一半时,对国家前途感到悲观,想改读哲学救国,就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这事在陈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了改专业的决定,陈之藩到清华大学跟金岳霖见过一面。 金岳霖问:“你为什么要入哲学系呢?” 陈之藩说:“我悲观而又爱国。” “什么叫悲观呢?” “我不知道。” “悲观就是你认为有一套价值观念以后,比如你觉得金子很值钱,你当然设法要保存,把金子拿到家里来,拿到兜里来,但是保存之无法,金子被人抢走了,乃感悲观。” 一席谈之后,陈之藩打消了转学的念头,昏沉地回到北洋大学。后来陈之藩写了《哲学与困惑——六十年代忆及金岳霖》一文。 金岳霖写信的方式也给陈之藩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信有好多种,中国式是从右到左竖着写,也有跟外国一样,横着写,现在大陆也横着写。金岳霖是从左到右竖着写,他怕他手粘墨。”陈之藩笑着回忆,“金岳霖跟梁思成住在一块。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在美国说得精彩的一句话是:前清政府真是腐败,出了我爷爷梁启超,中华民国真是不行,出了我爸爸梁思成,我现在从伟大的祖国来,出了我!大家就一起鼓掌。就是这句话,我们听得舒服。”说这话时,陈之藩禁不住又鼓起掌来。 大概是在东厂胡同看了胡适的第二天,陈之藩到中老胡同看沈从文。两人谈兴正浓时,沈从文的太太张兆和出来了,拿着一堆小孩衣服。他们的小孩小龙小虎,跑来跑去。沈从文就作了介绍。当时陈之藩的学校两千人,只有三四个女同学,没见过漂亮女人。张兆和的漂亮完全在陈之藩想象之外,她说:“沈先生对陈先生的文章很欣赏。”陈之藩傻傻地,连一句敷衍的话也不会说。“沈从文真是好,看到我觉得他太太很美,所以他就给我下台阶,他就把话题引到另外的题目上去,我就镇静下来了,一会儿就好了。” 1948年,陈之藩在北洋大学毕业,由学校派到台湾南部高雄的台湾碱业公司工作。那时找工作很难,陈之藩在北平也找不到事,当他坐船到台湾以后接到沈从文的信:“天津《益世报》里有份工作,也就是写些文化,跟电机完全不相干。”后来,沈从文写信说:“你千万不要回来,华北到处是血与火。”

作者简介

李怀宇,广东澄海人,多年从事知识人的访谈和研究。作品有《访问历史:三十位中国知识人的笑声泪影》、《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