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怀特作品:镜中瑕疵 (精装)(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自传)
- ISBN:9787533968380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5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33968380 ; 978-7-5339-6838-0
本书特色
² 一代文学巨匠不被任何人定义的人生 《镜中瑕疵》出版时,怀特已经69岁。一直以来,他的每一部作品出版、每一出戏剧开演,都会和媒体做一些简短的采访,而怀特会密切关注这些报道,亲自写信给编辑,巧妙地纠正每一处错误。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而来的,是媒体和读者更加密切的关注。人们赞扬他的作品,同时也愈加迫切地想认识真实的他。对此,怀特则表示,“要抢在任何一个家伙给我下定论之前”向世间交出答案,于是后来动手创作了这部自传。 ²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中走遍世界,用文学寻求自我 ² 抽丝剥茧,在似水流年的回忆中讲述影响了怀特文学创作的人和事 ² 含着银汤匙出生的怀特,因为体弱多病且向往艺术创作而受到家族和澳洲的上层社会的误解和歧视,但其毒舌和固执的表面之下,是对人类心灵不倦地剖析与探索。 ² 重温《人树》《风暴眼》《探险家沃斯》《乘战车的人》等代表作的诞生 在浮躁的社会中更应该沉下心来阅读怀特
内容简介
《镜中瑕疵》是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文学自传。 1912年,怀特出生于英国伦敦,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求学。他自幼患有哮喘,性格孤僻,醉心于文学与艺术,一生辗转于澳大利亚和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怀特应征入伍,远赴北非战场。怀特博闻强识、交友广泛,其一生跨越了整个20世纪,可谓一个时代的见证人。 《镜中瑕疵》出版于1981年。怀特在书中追忆了从出生到漂泊他乡、寻求身份认同的青少年时光,记录了他对写作与艺术的不断思考与探索;战后,他和伴侣曼努雷重回希腊旅行,试图在历史中寻找心灵的归所;多年的离群索居之后,晚年的怀特又开始积极参与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活动,对当代文明的方方面面给出了辛辣的批判。 在这本自传中,怀特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文字时而诗意抒情,时而内敛自省,时而诙谐刻薄。他用自己的方式将澳大利亚和世界描摹、拆解,重新镶嵌在自己心灵的版图之中。
目录
**部 镜中瑕疵 001
第二部 旅行 203
第三部 往事与随想281
马丁路20号——帕特里克·怀特印象 329
新版译后记 333
节选
**部镜中瑕疵 1926年夏天,我十四岁,家人在萨塞克斯郡①的费尔珀姆租了一幢房子。房子四周绿草如茵、风景秀丽,在母亲看来这里充满英格兰风情,要比总瞧着炎炎赤日、干旱的土地,并且总受毒蛇的威胁的澳大利亚强多了。在父亲眼里,这儿是养羊羔、吃牛肉的好牧场。对于我,则是可以使创伤得以平复的幽居独处之地,只有乡村里的鸡鸣狗吠才使我想起自己原来远在异国他乡。 在父母为了度假而租赁的这幢哥特式新房子里,我很是自在。以前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活和这儿都没有联系,生活似乎从这里重新开始。 花园一边是凉亭,另一边有个小湖,宛若一面硕大无朋、银光闪闪的镜子。湖面上浮萍点点、涟漪层层,我的身影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起伏跳荡,阳光照耀之下,忽而潜入水底,忽而像一团淡绿色的海篷子在水面上轻轻颤抖。那些自以为熟知我的人,对湖面上跳荡着的这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何物的身影更是一无所知。 在学校,我将自己关闭在骄傲自大的高墙里,直到假期才从那高墙之下爬出来。伦敦的大街给了我自信。因为我无足轻重,便可以随心所欲。我常常昂首阔步地走着,很为自己隐没在那一张张粉红色的、神情专注的面孑L,或者苍白的、心不在焉的脸庞之中无人知晓而沾沾自喜。我吞噬着那些无所畏惧、目空一切、衣着考究的男人的高傲,和那些属于他们的、身材细长的女人。这些女人头戴钟形女帽,身穿裘皮大衣,敞着怀,露出干扁的、盐瓶子似的胸脯。他们的冷漠和可能对我产生的轻视并没有使我畏惧,相反,滋养了我心中那块埋藏着生物群体谄上欺下的种子的土地。 不知道怎么回事,威尔士矿工的说话声总惹我心烦。他们身穿沾满油污的雨衣,在布朗姆普顿路上大步走着,那神气跟他们的大嗓门儿倒很相配。他们向着无法抵达的耶路撒冷前进,却抵达了我不知该如何探索的内心深处。过后,我躺在旅馆里面的床铺上,在威尔士人的说话声交织而成的海洋和无端的不快中颠簸。起床之后,我盥洗完毕,便和家人一起去专营炙烤肉食的餐厅,吃油炸小鲱鱼和土豆片。 她戴着棉线手套,拉着我的手,在悉尼昏暗的大街上走着。两面是窄小的房屋,脚下是滚烫的沥青路。她就是从西梅特兰来的格雷丝姨姥姥,要跟我们一起住些日子。 天气闷热,令人厌倦。 “快走,帕特里克。”格雷丝姨姥姥身材矮小,举止温柔,十分耐心。 “我不是叫帕迪吗?” “你是叫帕迪,不过,帕特里克才是你的真名。” 我在发梳上看见过“帕特里克”这个名字,但看起来就好像是别人的名字。在这个紫色的马缨丹花和牛血红的砖墙构成的世界里,我似乎不属于我的任何一个名字。我故意用靴尖踢着滚烫的沥青路,绷着脸生起气来——这是我的拿手好戏。 倒不是因为我不喜欢格雷丝姨姥姥。她那皱皱巴巴的浅棕色皮肤看起来像树皮一样粗糙,可是摸起来十分柔软,就像木兰树的皮一样。 她的妹妹——露西姨姥姥,我就不大喜欢了。露西姨姥姥很胖,穿得鼓鼓囊囊,看起来很柔软也很舒服,其实不然。她连喘气都很吃力,好像总是喷着鼻息。她把爱尔兰人看作澳大利亚的祸根,一见他们就生气。我因此而养成一种习惯——一走到街角的圣坎纳西便拔腿就跑。倘若碰到修女、神父、醉鬼或者那个疯女人,就更无安全感了,只有一口气跑到斑芽树那头的沙砾汽车道,才放下心。 P1-3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怀特 (1912—1990) Patrick White 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1973年因为“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特出生于英国伦敦,不满一岁时随父母回到澳大利亚悉尼。自幼患有哮喘,多幽居独处,童年时光在澳大利亚的农场度过。1932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法国与德国文学,读书期间出版了首部诗集《农夫与其他诗》。 怀特一生创作颇丰,出版有《人树》(1955)、《探险家沃斯》(1957)、《乘战车的人》(1961)、《风暴眼》(1973)、《树叶裙》(1976)等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此外还有剧作8部,以及诗歌、自传及未出版作品多种。怀特的作品笔触细腻、富于诗意,擅长在意识流及叙事之间自由切换,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怀特一生拒绝了无数文学奖项,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1990年因病去世于悉尼的公寓。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苏东坡
¥40.6¥5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8.9¥29.8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2.6¥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两宋人物
¥8.8¥19.2 -
沿着公路直行
¥17.0¥50.0 -
民国漫画风范
¥19.6¥39.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成为福克纳: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
¥13.5¥45.0 -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八品)
¥14.4¥48.0 -
词人纳兰:西风独自凉
¥14.4¥48.0 -
曾国藩传
¥36.8¥49.0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6.6¥20.0 -
了不起的邻家女孩:香港的女儿梅艳芳/马超
¥20.4¥55.0 -
加缪自述
¥8.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