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269639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12696396 ; 978-7-5126-9639-6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研究著作。借鉴并运用生态思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体系,是助推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本书在立足当前学界理论研究和发展样态,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治理模式的效应和成因,力图阐释基于质量导向的生态治理模式内涵和特质,优化其展开理路。 全书共7章,分别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历史变迁、现状分析、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概览、课程生态治理、工作生态治理、有效保障和关键力量等7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研究的学术著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必须运用全局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思维方式。生态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内蕴系统性、全局性、动态性的思维特征。因此,借鉴并运用生态思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同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体系,不仅是助推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对内在机理和逻辑关注不够。本书在立足当前学界理论研究和发展样态的基础上,跳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治理模式的效应和成因,力图阐释基于质量导向的生态治理模式内涵和特质,优化其展开理路。
目录
导 论 生态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角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模式分析:样态与效应
二、基于质量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模式:内涵与特质
三、基于质量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模式优化理路
**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历史变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演进历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历史发展特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历史经验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境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概览——以新加坡为例
一、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模式:政府监督、大学自治、多方参与型治理模式
二、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实践路径
三、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模式特征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生态治理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制度生态治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微生态”治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生态的协同治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生态的协同治理
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络生态治理
第五章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生态治理
一、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生态治理的意蕴阐述
二、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生态治理的机遇
三、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生态运行逻辑
四、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治理
第六章 社会良性运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有效保障
一、社会良性运行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整合
二、社会良性运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机制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关键力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主体界说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治理效能提升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现代化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实践问题的再思考
一、治理载体:实现高校班集体本质的时代拓展
二、治理主体:实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三、治理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治理样态:建构基于社会运行的“大思政课”体系
结 语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维度
二、全书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
三、需要继续深化和拓展研究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节选
**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历史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对任何问题的研究都要具备历史视野、运用历史思维,进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研究就不能局限于从抽象、思辨的视角对其概念、结构、要素、运行等展开理论层面的演绎、揭示和描述,还必须树立“大历史观”,以对其发生发展的全部历程作细致、全面的考察。只有充分理解过去,才能有效把握现实和更加科学的预见未来。就此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作为社会大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不是“悬浮”于一定社会之上,而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土壤。质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作为社会大生态的组成部分,其生成和发展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本章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不同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从特定的社会条件出发,分析不同阶段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特征的历史变迁、演进特征和历史经验等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演进历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演进历程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调动和利用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因素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子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进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胜利等历史密切相关。本章通过梳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政策制度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政策、制度,以及相关举措和实践等,尝试勾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镜像图”。同时,还要依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围绕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线和主要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历史变迁的各个阶段进行初步划分。就此而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相对于教育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实践较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为主题搜索,*早援引“生态观”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研究的为2001年的一篇硕士论文。直至2004年,学者陈铁军首次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概念,同时展开以其为对象的系统研究。但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概念提出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运用生态思维、使用生态方法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展开符合一定生态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针对当时生态危机开展相关治理活动。例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以及其后的解放区为适应当时革命事业和时代任务的需要,立足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其中采取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育目标,以及对教育主体的认识和理解等,都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重要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现状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同的奋斗主题、主旨和目标,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历史变迁。这四个阶段从总体上看既是一脉相承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的时代特征,以此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变迁的历史样态,以期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激荡中进一步追踪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而为观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打牢历史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根据对现有资料的查找和梳理,学者多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程展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权的领导下所创办的高校之前,甚至往更远的历史纵深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已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如旧式大学、军校、工农学校等),针对青年学生、农民、工人等有步骤、系统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学校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并由此创办的一系列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些课程不仅成为当代思政课的“前身”,更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意蕴的形成提供既定的历史资源和理论指导。 其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理念设计方面,由于人们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均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这就决定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其诸方面的需要等也必然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而发生相应变化。就此而言,此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设计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分析与预判上,体现为广泛利用一切积极资源和因素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调动其参与革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为论,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科学研判当时的社会形势和革命态势,其中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1934年,毛泽东同志更加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领导人更加细致地分析当时社会现状,并指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之间的矛盾,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则再次对这一社会矛盾予以确认。以此而论,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以及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社会现状的研判,此时期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以批判错误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升党员和非党员群众的革命斗争觉悟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同时形成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战士”为中心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正如毛泽东所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同时断开展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作用。 其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主体确认方面。此时期尽管尚未在明确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工人学校、农民学校、军校等学校,针对青年学生、农民、军人等,运用实质上的生态思维和方法,开展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理论传播和教育工作。就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尚不能明确界定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但已经存在一个具有明显传播色彩,并针对青年学生、农民、军人等的以培养一定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先进分子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从事这一工作的主体,主要以研究、翻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和理论为主。同时,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也不局限于党员知识分子,例如“五四运动”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的进步学生、陇海铁路大罢工中的主要领导者都可成为此时期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者。因此,就教育对象而言,此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已经通过如开办学校、补习班的方式尽可能辐射到除少数党员干部外其他社会成员。例如,针对农民群众开设培训班、针对工人开办文化补习学校等,以此来启发工人和农民的阶级觉悟。 其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方法运用方面。此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局限于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广泛利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和宣传渠道宣传科学的思想理论,有效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生态思维和方法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智慧。一方面,通过组织和领导一定的社会运动传播思想政治道德思想。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先进的共产党人就已经在工人运动中起到组织和领导作用。如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基本的环节,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运动中教育和组织群众,创办工人刊物、成立工会、重视工人教育,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组织与领导,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另一方面,灵活运用报纸杂志等刊物宣传思想政治道德信息。例如,在抗战时期,针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大肆歪曲和污蔑,陕甘宁边区为在此时期创办的报刊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解放日报》《共产党人》《中国青年》等30余种。这些报刊实事求是地报道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帮助青年知识分子及时认清中国革命形势,掌握先进思想。尤其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帮助青年知识分子进步,动员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抗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墙报和黑板报作为报刊的重要补充形式,成为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有效运行的重要载体,是在边区经济和科技条件落后情况下开展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些由报纸、刊物所构建的思想文化阵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错误社会思潮开展理论斗争和争取群众的重要场域,更是其运用社会资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有序运行的重要载体。 其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内容发展方面。1917年十月革命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至五四运动时期,现代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模式和样态发生巨大转变。此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虽已成为当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因子,但与此同时,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宣扬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并彼此争夺群众。在此境况下,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学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要在社会空间中与反动政治军阀的封禁、污蔑作反抗的同时,与其他错误思潮进行博弈和斗争。质言之,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学校中通过“教育”等手段,向当时的青年和工农群众灌输着一系列理论和观点,还在社会空间中,以“渗透”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传播。同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立足于社会生活,以各种生动的范例作为活的教材去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例如,毛泽东在给学生讲授《矛盾论》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论点时,他举了“鸡蛋因得到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 的例子,以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语言解释深奥的哲学道理;在讲授实践的观点时,他以品尝梨子为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和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事例生动地阐述实践的真理。此外,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研究会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开展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辩论等方式传播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有效运行。 其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场域建设方面。课堂教育生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创建正规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黄埔军校为例,已经展开以苏联红军为学习对象的政治教育课程。除安排专职政治教官讲授政治课以外,还制定《政治课程训练计划》《政治训练授课调查表》等,形成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实践、考勤等相结合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由此首次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始” 。除这种正规、有序、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中国共产党人还在黄埔军校中秘密创建“中国黄埔特别支部”,在团结青年革命师生、革命军人,以及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根据地的学校教育体制相联系,并与政规政训工作相联系,创办列宁小学、苏维埃大学等,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制的稳固结合,促进此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良好运行。此外,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还积极扩大教育生态场域,将生产劳动教育等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例如,1939年,陕甘宁边区将“加强学生生产劳动”列入思政工作的计划中,规定学生应做的“四项生产劳动”,并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产劳动的相关知识,助推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1943年任弼时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抗战初期到延安的(包括到抗大学习的)知识分子共四万余人,不包括西北局系统。 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出身不同背景、从事不同职业,历经万险来到延安,开始从事革命事业。这一现象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通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社会生态之间信息流的有效传播,进而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教育。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延续革命战争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基本经验,创设并展开以多方管理、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发动群众、联系实际等具有生态特征、符合生态观等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的理念设计方面。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基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会形势的研判,此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任务也从培养具有坚定立场和理想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转移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指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工作中心任务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也随之从调动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转变为“为阶级斗争服务”。由于此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时社会形势的错误研判,导致此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陷入困顿。但从整体上来讲,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开始运用生态思维和方法设计出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主要体现为,除了在高校中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要求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初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与社会大生态融合共通的生态格局。 具体而言,这一理念的内容包括:一是初步提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集合各方面资源开展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传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显现并发扬光大。二是确立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对此,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 培养“又红又专”教育目标体现党和国家始终关注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和理论支持。三是开始探索课程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例如,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一方面要求“教育部应当编写一些课文,专门论述艰苦奋斗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讲” ;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注意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重复现象。毛泽东同志这次谈话实际上提出大中小各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衔接和合理规划的问题。四是指出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1956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考试评分问题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分数不是评价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表现、平时的思想行为、学习态度等打分。由此显现出在评价标准层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格局。
作者简介
代玉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BU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群关系研究。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及内参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白永生,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桂林理工大学屏风学者。在《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教材3部,专著2部。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BU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社科成果奖多项。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