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7335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030733597 ; 978-7-03-073359-7
本书特色
该书是技术哲学领域的一本好书,介绍了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陈昌曙先生为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致力于中国工程主义传统的技术哲学,是中国技术哲学“东北学派”的领军人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发表了几十篇探讨技术哲学问题的文章,专著《技术哲学引论》体现了其研究的理论特色和方法论特征,上述成果为工程传统的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绘制了清晰的学术图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书选取以上成果,内容涉及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演进、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基本内容,技术的本质与要素,以及技术与科学、生产、产业、社会的关系等。
目录
总序 / i
本卷简介 / v
上部 相 关 论 文
论科学与技术的差异 / 3
科学与技术的统一和差异 / 7
简论技术哲学的研究 / 12
从开展技术论的研究所想到的 / 21
关于新技术革命对策思想的几个问题 / 23
什么是“技术论”? / 31
试谈对“人工自然”的研究 / 36
技术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 46
工具与机器的区别
—兼谈技术论研究的意义 / 54
科学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 58
技术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 65
论经验 / 74
论技术的源泉 / 84
技术实现的条件 / 87
当前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困扰 / 90
清理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 / 95
关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自主性 / 97
技术发展与哲学研究 / 104
浅谈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 / 109
立足矿业特点 加强矿山开发 / 111
科学技术观研究论纲 / 118
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 123
产业研究论纲 / 131
科学技术哲学之我见 / 141
美国技术哲学文献简介 / 146
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 / 151
保持技术哲学研究的生命力 / 157
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 / 162
技术哲学基础研究的35个问题 / 168
把“技术”与“技术应用”区别开来
—关于技术中性的论辩 / 177
开创哲学研究的新边疆
—评《工程哲学引论》 / 182
关于技术哲学的五个问题 / 185
下部 技术哲学引论
再版前言 / 191
前言 / 195
**章 应当从哲学的观点考察技术 / 197
一、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 197
二、哲学中的自然改造论 / 201
三、技术哲学与相邻学科 / 206
第二章 技术哲学的生成 / 211
一、技术哲学思想的萌芽 / 211
二、近代哲学家的技术观 / 214
三、19世纪的技术哲学思想 / 217
四、现代的技术哲学 / 222
第三章 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 228
一、人与自然的分化 / 228
二、自然界的人工化 / 232
三、人工自然的特点 / 237
四、人工自然的意义 / 241
第四章 创造人工自然的技术领域 / 245
一、人工自然创造的基础—采取 / 245
二、加工在人工自然创造中的主导作用 / 251
三、人工自然创造中的控制 / 256
四、创造人工自然的保障 / 259
第五章 技术及其系统 / 263
一、技术的定义问题 / 263
二、技术的要素 / 266
三、技术的系统结构 / 270
四、关于高技术 / 275
第六章 技术活动过程 / 279
一、技术的起源 / 279
二、由智能技术到现实技术的过渡 / 283
三、技术与生产 / 286
四、技术与工程 / 290
第七章 技术发展的特点 / 294
一、技术发育的自我增长 / 294
二、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 / 298
三、技术更新的渐进跃迁 / 301
四、技术演化的周期兴衰 / 306
第八章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 309
一、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 309
二、科学与技术的中介 / 315
三、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 319
四、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 / 325
第九章 技术的社会作用 / 330
一、关于技术决定论 / 330
二、技术与经济 / 333
三、技术与社会生活 / 337
四、技术与政治 / 340
五、技术与文化 / 343
第十章 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制约 / 347
一、关于技术的社会制约论 / 347
二、经济与技术 / 351
三、技术的国家干预 / 353
四、观念文化与技术 / 357
五、关于社会技术 / 361
第十一章 技术批判主义的启示 / 364
一、技术的两重性 / 364
二、社会视角批判 / 368
三、生态视角批判 / 373
第十二章 技术与未来 / 378
一、新的发展观 / 378
二、新的自然观 / 381
三、新的技术观 / 387
附录 / 394
附录1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谈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方向 / 394
附录2 科学普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396
附录3 研究历史,确定对策 / 399
后记 / 401
《陈昌曙文集》编后记 / 403
节选
上部 相关论文 论科学与技术的差异[64] 科学与技术有区别是已被确认的。例如,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创新叫作发现,对有重大发现者可授予诺贝尔奖或其他科学奖,而技术上的突破则称为发明,有重大发明者可获得专利。同时,科学与技术又经常被作为同一序列的范畴应用,例如,在“我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等命题中,科学技术似乎是二而一的东西。笔者认为,在肯定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看到这两者的统一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或过多地谈论二者的一致,而忽视或低估它们的差别,不仅不利于说明科学技术的联系,而且有碍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科技政策。 (1)自然科学的各类学科同生产技术的联系各有特点: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理论科学可能离开直接生产;炼钢学、内燃机制造学等工程应用科学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理论等技术基础科学则介于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然而,它们本身都是知识形态的东西,都属于社会的精神财富。自动控制理论不等于生产过程中运行着的自动机或自动化操作技术,内燃机制造学不等于制造内燃机过程中运用着的机械加工技术。至于技术,尽管人们对它的界定尚有歧义,但大体上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如设备)、工艺流程和加工方法,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是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根本职能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它着重于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的根本职能(目的)在于对自然界和技术可能性的理解,它着重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的问题。 (2)从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科学、哲学的相互关系来看,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同社会经济和生产状况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同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技术更多地经过科学去影响哲学或受哲学影响。科学的发展则更多地依赖或作用于生产技术和哲学,社会经济通常要经过生产技术的环节制约自然科学。如果我们对科学和技术不加区分,就难以确切表述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科学与技术各有特定的价值标准。自然科学的研究常常会有现实的经济价值,但是,某些基础理论的探索往往不能迅速地、直接地导致社会经济效益。科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有长远的、根本性的经济价值,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可以造成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它有认识上、文化上、教育上和哲学上的价值,它还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进取心的价值。我们切不可因为强调技术的价值而削弱应有的科学工作,不可只从改善吃穿住去看待科学。一个民族能努力去攀登科学高峰,具有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创造精神,是这个民族兴盛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应当看到技术有其特殊的、重要的价值。科学理论如果不经过技术就不能转化为物质生产力,振兴经济必须直接依靠生产技术,必须充分重视技术研究、技术发明和技术推广,为创造大量技术成果和推广新技术提供合适的社会条件。如果我们实际上把科学技术现代化归结为科学现代化,在科学技术工作的宣传和指导上片面强调了某些“纯科学”项目,把填补科学空白放到不恰当的地位,对技术发展和技术研究重视不够,甚至把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置之度外,这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不完全适应的。 (4)一般说来,科学水平与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但就一个国家而言,它的科学水平与技术水平并不一定是齐一的。古希腊的科学水平高于古罗马,阿基米德、欧几里得、托勒密、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者都是希腊人,但古希腊的生产技术水平却不如古罗马。古罗马人在修筑渠道、道路、宫殿、竞技场和其他公共设施上做出了当时**流的贡献。在现代,有的国家,人均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多,表明其科学水平相当高,但它的实际技术水平却不一定是世界上**流的。不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何,科学水平与技术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乃是客观现实。 (5)科学革命的高潮同技术革命高潮在时间上也不尽一致。16、17世纪发生了以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形成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但在生产技术上却没有重大的改变。18~19世纪初产生了以蒸汽力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命,在这个时期的科学却较少有重大创造。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和电磁理论确立,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电力技术的高潮则在19世纪后半叶兴起。20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进入崭新阶段,而生产技术的大改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三十多年的事情。科学革命同技术革命此起彼伏,并非全然重叠。 (6)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和途径不尽相同。自然科学的研究要以社会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为基础,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同时要考虑到科学相对独立的发展和逻辑证明的力量。技术上的创造发明在历史上曾经主要是经验的产物,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的运用,是科学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但是,现代的技术创新仍有它独*的规律性,例如,技术上的新发明不都是来自科学上的新的理论,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的情况表明:在新的条件下改造和运用已被否定了的旧技术,把一个领域的技术转用(移植)于另一个领域,把若干领域的技术成果加以综合(或组合)应用,积若干经验性的小改小革为大改革,都推进了现代技术的进步。许多技术发明是科学原理的具体化和综合运用,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仍要依靠发明者的技能和经验。某些技术发明有科学理论为背景,但技术成就的取得却未必伴随着科学原理上的突破。技术的发明还必须考虑到经济实用的因素,而不单是原理上的合理性。人们很早就知道了水能作冷却剂和电流有磁效应的道理,但双水内冷电机和磁带录音机的技术发明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得以实现,这里的主要问题不是不懂得科学,而是要找到具体的技术措施。 (7)科学工作和技术工作的活动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自然科学是探索未知的活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革命很少具有“有计划实行”的性质。科学革命通常是被事后确认的—在新的发现和理论形成,被实践证实其优于旧学说以后,人们才给予(追认)科学革命的美名。因此,在科学工作的指导上,我们就难以要求它有十分严格的计划性,不能规定科学探索必定成功和指日成功。 至于技术工作,尽管在它的进程中也有偶然性、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它更多地具有可以按预定目标有计划地实现的性质,现代的技术活动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特点更为显著。例如,可以有明确意识地逐步用电照明代替煤气照明,可以有步骤地推广原子能发电或自动化机床,因此,在技术工作的指导上,我们可以而且应当要求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8)科学人才同技术人才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前者更多地考虑道理上讲得通,讲究推理的严密精确,实验观测的经验主要是理论思考的基础。后者除了要考虑原则上合理,还要注意实际上可行、经济上节约,他们必须具有用实际经验去处理具体问题的本领。对这两种人员不能用一种格式要求。例如,在所谓*佳年龄的分析上,可以有世界知名的二十岁的数学家,但几乎不可能有水平甚高的二十岁的医生,因为后者需要多年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不能只用综合统计数字淹没掉这些人员间的区别。对科学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工作安排、培养、考核、提升等,也应估计到他们的差异。总之,科学技术工作至少要兼顾科学与技术这两个方面。我们不但要有科学研究所,还要有工艺技术的研究所;不但要选送一批人才出国去学习科学,还要选送一批人才去学技术;不但要重视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的理论研究,而且要把生产部门、工厂企业的技术研究切实抓好;不但要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自由讨论的学术空气,而且要创造一种条件,使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单位离开技术更新就难以过日子,使新的技术发明能够顺利地、及时地得到推广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科技管理上,不单要有科学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史,还要有技术论、技术方法论、技术史。如果对科学与技术不加区分,把管好科学等同于管好技术,管好技术等同于管好科学,或者仅限于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去管技术,仅限于认识技术发展的规律去管科学,都会贻误我们的工作。
-
沉思录
¥28.5¥49.8 -
谈修养
¥8.0¥20.0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0.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22.0¥49.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传习录
¥11.6¥55.0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9.9¥39.8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3.7¥42.9 -
昨日书林:道教史
¥9.9¥33.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18.4¥49.8 -
理想国
¥7.2¥26.8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9.8¥38.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28.0¥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
¥5.4¥18.0 -
列宁全集4
¥4.4¥9.7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5.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