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1297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100112970 ; 978-7-100-11297-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普通读者1. 翻译名家的书信选编,闪耀着生命华彩 杨静远女士是《柳林风声》与《彼得??潘》的译者。她身兼作家、文学批评家和翻译家,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本书是杨静远女士在20世纪40年代留学美国期间写给恋人的书信集。书信中有对家人和恋人的思念和爱恋,有对留学生活和环境的记录思考,更有对祖国现状和未来的关切。情感是无坚不摧的强力软化剂,能把*硬性的话题浸润得温情脉脉,诗意盎然。 2. 一个20世纪40年代留学生的足迹心迹,呈现风云际会的大时代 这些书信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宗教、教育、 文学、音乐、校园生活、异国风情、景物素描等方面, 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面貌和一个特殊阶层知识青年的心态, 可说是另一类型的“青春之歌”。 它们已逾越了一般意义下的“情书”,具有了纪实文学的雏形。 当今,随着国门洞开,留学大潮汹涌,以留学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上市,形成了文坛方兴未艾的一大景观。但这类作品几乎清一色是近年的留学故事。有关老生代和中生代留学生的记述,则付阙如。 《写给恋人》是一个20世纪40年代留学生活点滴的写照。那是个改天换地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嵌进了那幅巨大的风景画,构成它的一个小小斑点。她像一叶扁舟,孤帆远渡重洋,去探寻那广阔的未知世界。她抱着殷切的求知渴望,怀着对哀鸿遍野的祖国的苦苦眷恋,对母亲大地上正在演出的惊天地的史剧的向往和疑虑,将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悉数倾注给故乡的恋人。信的内容尽管芜杂零散,却是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瓷瓶的碎片。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一类知识青年,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属于历史。 3. 回首旧时光,在不同世代中国人之间架起一座心桥 时光已迈过了80年的跨度,当20世纪载入了人类的史册,空气中弥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怀旧氛围。相信这些信这些信能构成一架桥,或是为读者奉上一枚小小的可供咀嚼回味的橄榄,带着人们回首顾盼一眼那渐渐远去的岁月,帮助缩短不同代人的心理距离。

内容简介

《写给恋人》辑录了翻译家杨静远女士1945—1948年留美期间写给未婚夫的120通书信,如实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中末期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想。这些书信也可视为一部饱含温度的纪实文学作品,内容广涉政治、社会、教育、文学、校园生活等方面,展现出作者细腻的洞察力,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面貌与当时知识青年的心态。这些记忆碎片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属于历史。

目录

引子 /1

1945年9—12月 重庆 /9

出国签证遇挫——对时局的忧思——世界是个舞台:演戏的和看戏的——对未来事业的乌托邦幻想——善后救济总署——东华中学——重庆的舞厅——思母

1945年12月 南京 /29

南京和重庆的对比——夫子庙的交游——南京的日本兵

1945年12月—1946年7月 上海 /39

安和寺路70号——姑母——出国难关——大表妹——科学青年会——厅舅和顾萦——上海俄专——《夜店》——茅盾的《腐蚀》——幼殊和她的同学——张维主任——黄浦滩夜景,苏州河上船民——家庭音乐晚会——瑛兰的病——出国前的一个月(补述)

1946年7月 远洋轮上 /85

世界的缩影,船上生活——中国学者和留学生——陈衡哲大骂好莱坞崇拜——奇妙的海景

1946年7—8月 纽约 /97

杨希真——汪安琦——王世真——船抵金门——伯克利加州大学——横贯大陆火车——李平衡——纽约的夜生活——华文报刊——对上海一月的反省——商业广告——成君

1946年8月—1947年8月 密歇根大学

 (**学年) /117

初到密大——初识王承书——做礼拜,忆徐家汇天主堂的一幕——学俄文遭白眼——中国学生的政治倾向——赵元任——蔡淑莲——注册周——美国政府——再谈王承书——美国大学的行政效率——俄文课——球赛——宿舍晚会——菲律宾同窗——密大合唱团——学位资格考试——“国庆”晚会——精神孤独——美国政治讲座——与美国左派同学一席谈——《中国的雷鸣》——自责——“蒋夫人的好友”费契夫人谈中国政局——艾伦医生,一场辩论——基督教与社会主义——向父母坦白恋情——和艾伦医生谈话——挣扎在两个世界的夹缝中——关于音乐——初识蒲书——美国的研究生体制——美国大学的考试制度——学骑马——在玛格丽特家过圣诞节——宗教的压力——第二学期,选修美国史——《屠场》和《相持》——音乐剧《飞萤》——蒲书——美国的音乐——一个自我奋斗的工读学生——演说:《华盛顿内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基督教各教派——宗教的精神压力——两位人类学同学——马克思主义协会——蒲书——相片的闹剧——密大民主组织被禁——五月音乐节——父教诲勿介入政治——生与死的思考——留学生买汽车——美国为何不能行共产主义——武大“六一”惨案——王承书——暑期学校——上海分手一周年——四重唱,朱光亚——俄文小组——母亲的痛苦——老教授的乔叟课——想去苏联——收不到信的痛苦——蒲书

1947年9月—1948年6月 密歇根大学

 (第二学年) /239

在食堂做工——与蔡的友谊,新同学——去英国的考虑——与美国人交友难——与中国同学谈国内局势——去留的矛盾——话剧《小城风光》——论文《美国清教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兴起》——一位老乡——张沅长请客——为不读PhD和母亲闹矛盾——英国入学手续办妥——中国同学谈回国——王希琰,陆卓如——给《密大日报》撰文辩论华莱士对华政策——*后一学期——人类学课——武大校友会——《密大日报》上的三篇读者来函——黄君——拒绝蒲书的求爱——左拉《萌芽》——在美生活费——硕士论文:保罗??埃尔默??摩尔和新人文主义——杜鲁门贷款——迷惘——忆上海雨中一幕——影片《西线无战事》——由一个留学生自杀想到现行教育的偏颇——人类学课的启示——与黄君政见争论——女生部主任家——与指导教授谈论文——双向的反叛性——兄弟会的背景——第二个五月音乐节——全国学联代表演讲——去英事横生枝节——与父母的分歧——反共的门特法案——学期结束——与王承书谈心——在安城的*后一天

1948年6—8月 纽约 /331

二度来纽约观感——单身女子宿舍——事情又一次突变——决定回国——入哥伦比亚暑校——华莱士进步党成立——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筹划——王雪华、秋华——*后一信

尾声 /349


展开全部

节选

No.62 1947年4月12、13日?安阿伯——武昌 正好在4月1日接到No.87,接着就放春假了。没有爱人在旁的春假简直是讽刺。好在我有充足的睡眠,早上不到9点过后不起床。一天做三餐饭,吃得很好,比在外吃省钱。其余的时间就写写信,看看书,轻易不出大门。明天就可以回自己宿舍了,谢天谢地。可是想到跟着就来的考试,就烦得要命。有时我恨读书,见了书就害怕,怎么办? 这几天寂寞的日子里幸亏有蒲书常来找我谈谈。我不喜欢和他外出,上馆子或看电影。我喜欢他来我们客厅里坐着谈。我们已相当熟,用不着什么拘束。当一个人生活在自己内心久了,找到另一个能交换意见的人实在是种快事。我常把平日存在心里的一些疑团去问他。他的回答有时虽不免错误,大多都能令人满意。这人的学术气有点儿像钟达,不过在人方面,他比钟达来得开朗,不使你感到沉重。他的话有时说得极通极聪明,他为人却有时免不了宝气与狂气。那天我们在League吃过饭,外面很冷,我穿得不够,就坐在League楼上谈了好一会。我随身带着几张我们的相片在皮夹子里,就拿出来给他看了。他什么也没说,只不在意地问问关于你的一些事。出来后,他送我回家,我实在觉得很冷,他看见了,就一把挽着我的臂,活泼地笑着跳着,甚至想抱住我。我没让他那样做,可是我不好意思甩开他挽着我的臂。幸亏路很近,我就忍受着一点。快到的时候,他半疯癫地唱着:“I am happy!Nothing can make me unhappy!”〔我真快活!什么也不能使我不快活!〕我只好搭讪着说:“快乐的哲学,是不是?”你觉得这情形是有某种心理关系吗?我想起在上海时同样因一张相片而起的风波。这里你看到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蒲书是面子硬的,你休想他向你承认什么。可是许多地方他也瞒不住啊! 说起相片,我*近又演了一出大胆的闹剧。一夜某杨大夫请客,在座除我外全是医生,女客只有我和一位何大夫。饭后大家谈笑,那些大夫们除两人外都是有家室的,各人掏出夫人及小宝宝的相片来示人。我忽然想到这是个机会,就把我们的相片拿出来给大家看。这一来惹得他们大闹,有位王大夫是川佬,异常健谈,竟替我的“飞阳伞”〔未婚夫(fiancé)的笑称〕看起相来。他说得倒还不错:“这人个性很强,为人正直,很热情。”可是下面就不对了,“不过热情不会表现在外……”其余的人又起哄了:“你怎么晓得?”他从容不迫地说:“当然,我只就相而言,对不对杨小姐自己知道。”他们大笑,我也只笑笑。天晓得,还说不会表现!无论如何,我达到了目的,我所要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这回事,落得清静!当然他们有家的不成问题,但消息到他们中间不怕传不出去。这位杨小姐骇人吗? 这一向美国正闹电话风潮,政府想用法律压制,可是电话工人坚强不屈,政府很感棘手。华莱士到英国宣传反对援助希、土,收音机里新闻报道说:“Not much harm will be done.”〔不会造成多大危害。〕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死了,全国轰动。底特律万人空巷去追悼这位“一代伟人”。一对父母对他们的婴儿说:“Remember!You have seen Henry Ford!”〔记住!你见过亨利??福特!〕这就是美国人民。这里的广播除了音乐外一无可取,全为广告所包办。这一星期我却充分享用了。你知道我怎样享受吗?夜里睡在床上把收音机搬到床边,转得轻轻的,在黑暗中听音乐。 今早搬回宿舍了。上午把东西理好,就睡了一阵。起来把带来的食物吃一点,看看她们也都在睡,不想做什么事。把你的旧信翻出来读。知道吗,那个大蓝夹子已差不多不够用了,我在外面再加一个大盒子。我把檀香扇放在旁边,于是每次打开盒子,就是一阵扑鼻的檀香。不要笑我傻啊!今天我以为回来会接到你的信,可是没有。其实只有一星期,我不要你写太多的信给我。在读你旧信时,我感到你的爱像温暖的水在包围着我。我常在字行中发现以前所忽略的意义。我好像更了解你了。你的语气有时像位温存的大哥的谆谆善诱。我想起你对待我的一切,觉得说不出的感动。顾耕,你是世界上除妈妈外真能爱我的人,而你与妈妈又是那么不同。 同走廊的女孩们回来了一半,下午坐在她们房里听各人说春假的生活。那位学数学性格刚硬得不像女孩的Marcia*健谈,我一点不喜欢她说话的神态,但我很注意听她说什么。她说起在纽约遇到的两位太太,听她们说去参加华盛顿的Vandenburg〔范登堡,密歇根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演讲的情况。说那天是盛况空前,华盛顿万人空巷去听这位巨头为援助希、土的演说。听说那是一篇极精彩的演说,博得一般好评。接着那两位太太又描写她们被邀请参加议员家属的筵席,吃了生平**次*好的饭。Marcia在讲时,似乎也分得她们的快乐,你觉得她在手舞足蹈,虽然她并没有动。这就是美国人的语气,动不动就是生平**遭,初来的人听到会以为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奇迹砌起来的。她大谈纽约五马路的风光,说复活节那天天气特别暖,走在街上不能穿大衣。整个城市都挤满了上礼拜堂的人。她说:“我很不愿意提起,但这是事实,多半人在复活节到礼拜堂去都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新春装!”她自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这话由她说更具一种讽刺性。这是实在的。有一天《下午报》上载一张人们穿工装去教堂的图片,原来那里的市长鉴于许多人为了没有新装而避免去教堂的苦,特地叫他们穿了工装去。这位市长倒是很有见解的。我们这条走廊里的女孩们我能欣赏的很少。她们都是上二十几岁的,有的做过几年事,所以都相当老成,独立,不像楼上那些本科女生的糊涂不懂事。但她们仍旧是美国女孩,除了那两位人类学学生外,都是没什么脑筋的。和她们相处,我常是听着,一句不开口,开口也不过说些无关痛痒的家常话,真没意思。 蒲书昨晚邀我去看了场电影,梅尔??奥伯朗主演的Temptation〔《诱惑》〕,演得很好,但没什么意思。看完回到宿舍,他坐在客厅里和我谈了很久,谈得很痛快。我们谈到中国文学。他对旧文学知道得也很不少。说到新文学,他首推鲁迅。说20世纪初期世界文艺巨匠在法国是罗曼??罗兰,在英国是萧伯纳,在中国就是鲁迅。他劝我一定要读古文学,要将中西交会,不然单学西洋文学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然后我们又谈到资本主义的自掘坟墓及其他。我告诉他我对×先生不甚满意,他满口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却不见他干什么。他说我论人不应过苛。“三代以后,论人之所不为。”我们应把人划分为几个圈子。积极行动的当然属于*内层,消极不为恶的就应放在外层。见人取其长处,只要他对于总的方向有小补,甚至无益也无大害,我们就应接受他。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我觉得他的话是对的。你说呢?

作者简介

杨静远(1923—2015),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第二届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