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548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59854858 ; 978-7-5598-5485-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卖点 ☆ 本书细腻地刻画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群某个侧面的真实人生,揭示如迷雾森林般的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隐伤。 ☆ 本书故事多取材现实日常、情感生活,有通俗意味,情节设计虚实相生,“旋涡式”叙述引人入胜,同时又不乏作者的哲学、艺术素养赋予作品的深沉底蕴。可读性与深刻性兼备。 ☆ 描绘贵阳的独特风情,展示多彩而充满意蕴的特定城市文化场域的魅力。 ☆ 采用圆背精装,装帧精美。 ☆ 封面设计充满指向心灵世界风景的元素,时尚感十足。 编辑推荐 ☆ 作家戴冰执着于思索心灵殿堂的秘密,关注现象纷繁的世俗生活里平凡生命的过往阴影、内心隐伤,试图以文学写作的奇妙,找到打开释然于人生苦难之门的钥。 ☆ 戴冰是一位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深刻影响的作家,他把深邃的存在之思融入*熟悉的贵阳城市生活日常的书写,以卡夫卡和博尔赫斯般的冷峻眼神追究个体生命的挣扎,奏出“不为人知,不被己察”的灵魂乐章。 ☆ 小说以模糊、多义、留白等手法,引发读者的互动、猜测、寻绎,构建“思维型”和“智慧型”的文学世界,散发游走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独特魅力。

内容简介

《虚构的灰》是作家戴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张琼与埃玛·宗兹》《献给聂佳佳》《虚构的灰》《鸽哨远得像地平线》等。这些小说描写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如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市民等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世界。走进小说中多侧面的城市风景线,我们可以看到:《张琼与埃玛·宗兹》描写了以一场话剧的排演为中心展开的主人公与个性独特的女人张琼偶遇、相识的奇妙故事;《献给聂佳佳》中,不得志的艺术家在暴雨中走进长夜,留给生命中的过客对爱情和艺术的诠释;《虚构的灰》写已进入婚姻平淡期的夫妇在虚实驳杂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态……

目录

张琼与埃玛·宗兹


献给聂佳佳


虚构的灰


被占领的房间


海影花都的射手座


鸽哨远得像地平线


苍老的黄昏倏忽而至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展开全部

节选

张琼与埃玛·宗兹 他去餐车吃饭,从那个女人的对面路过,但她恰巧侧转身体,去看窗外,他只看见了她右边的脸颊。吃饭的时候他想,一个人怎么能这么漂亮又这么暗淡无光? 他不记得那天他点了什么主菜,反正不是鱼香肉丝就是宫保肉丁,那是他*偏爱的两道菜了。他大口吞咽,急着吃完,那副吃相要是被他母亲看见,肯定又要啰唆,会给他举出很多急性胰腺炎发作导致死亡的例子。他意识到自己不可告人的心情,有点好笑,想吃得慢一点、从容一点,但*后还是很快就结束了午餐。他往回走,一面走一面用纸巾飞快地擦嘴。快要走到那节车厢时他放慢了速度,从后面往前,一排一排地看,在10F座位上又一次看到了那个女人;她仍然侧脸向外,姿势跟他之前看到的完全一样。这次他注意到她穿了一件银灰色的羽绒服,领子高高竖起,头发藏在里面,看不出长短。越过她的座位时,他忍住了没回头,他觉得那样就未免有些放肆了,于是目视前方,径直穿过两节车厢,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他玩手机、打盹、上卫生间、和邻座的一个回家奔丧的年轻人闲聊,尽力不让自己去想那个女人。有那么两三次,他成功地抑制住想要再去餐车吃一顿饭的冲动。 那是一列从贵阳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当时他刚出版了一本书,武汉物外书店邀请他去参加一个分享会。他和那本书的责编赵金以及负责营销的黎金飞约好,先各自坐高铁去武汉,在车站会合,然后再一起去预订的酒店。之前他从未坐过高铁,只是听说过许多相关的传闻,比如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可以纹丝不动之类。刚上车时他的确有些新鲜感,因为他发现比他从小到大坐过的任何火车都要整洁、舒适和时尚;但列车开动之后,他发现从视觉上说,列车行驶的速度远比他想象的慢,当然,他知道那并不是真的慢,而是窗外那些大型参照物,比如工厂、楼舍,等等,都距离遥远的缘故。他听说那是为了避开辐射有意设计的。 按照黎金飞*早的设想,分享会将由他们两人分别坐在一张圆桌的两侧, 以一种对话的方式进行;但不久黎金飞又改变了主意,觉得零碎的问题会限制作者对作品的完整阐释,还是他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更好。那是一本有关博尔赫斯的学术随笔,书名叫《穿过博尔赫斯的阴影》,内容包括十三篇解读博尔赫斯小说的随笔作品和四篇他用博尔赫斯的方式创作的小说。他花了十五年时间断断续续把它们写出来,自己并不完全满意,但感觉已经无话可说,于是交给了出版社,算是做个了结。书出版后,先在贵阳达德书店举办过一次分享会,整个过程除了结束前和书友们有半小时的互动,其余时间都由他一人讲述,等于有了一次排演,所以黎金飞*后的决定对他来说其实更简单,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分享会总的来说进行得十分顺利。他先是介绍了博尔赫斯的生平,提到博尔赫斯英雄辈出的祖先、悲惨的眼盲以及平生唯一的一次性经验,接着他把博尔赫斯*具代表性的小说都历数了一遍,强调了其虚幻的内容与作者悲惨的身世之间的关系;*后,为了指出大师身上也难免出现瑕疵,他特别列举了一个平时并不常被研究者们提到的例子,那就是小说《埃玛·宗兹》。但他刚说完故事梗概,黎金飞就过来和他耳语,说他的讲座已经超时,必须马上结束,因为下一场分享会的嘉宾和书友们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顺着黎金飞的手指看过去,果然发现门边聚集着一大群默不作声的人,他对他们做了个抱歉的表情,匆匆结束他的讲座。他隐隐有些不快。这之前,在提到博尔赫斯唯一的一次性经验时,台阶上的听众席中间传来轻微的笑声,显然有人把他的话当成了轻佻的噱头,于是他向笑声传来的方位瞪了一眼,笑声戛然而止——就在那一瞬间,他脑子里掠过高铁上那个女人的侧面,与此同时,他的肚腹开始隐隐作痛,而且似乎越来越明显,好在疼痛并没有强烈到影响他说话。分享会结束之后,他又陷入一连串的后续环节之中:接受当地一家汽车电台的采访,为一些购买随笔集的读者签名,等等。中途他还和两个曾在贵阳实习过的大学生聊了几分钟贵阳的小吃,比如豆腐果、肠旺面和素粉。整个过程,他的肚子一直在痛,只是并没有加剧,始终保持在一种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直等到所有事情完结,他和赵金还有黎金飞来到物外书店的餐厅喝柠檬水,疼痛才一下释放出来,几秒钟就传遍了全身。*先疼痛的那个部位还躲在身体深处的某个地方,螺丝一样拧紧,似乎还在向更深的部位挖掘。他脸色煞白,借故离开书店,独自来到大门外一个垃圾桶的旁边蹲下来,佯装抽烟,静静地等待疼痛过去。 回到贵阳之后,有那么一两个星期的时间,他不得不反复向不同的朋友描述那次分享会:物外书店号称“武汉*美书店”、规模接近一万平方米、精致的装饰,以及它和台湾诚品书店的渊源(它的设计师与诚品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它的总经理是诚品的老员工,曾在诚品待了十五年)。但他对任何人都只字未提高铁上的那个女人,他没什么好说,因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他有的只是一些无以言表的感觉。 他着重描述的是那阵突如其来的疼痛。好在我控制得很好,他说,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发现。但他父亲一点也不奇怪,说实际上还是因为紧张,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他反驳说,如果他真的紧张,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完成整个分享会了。说到这里,他还特别提到分享会上他开的几个玩笑以及书友们欢快的回应。他*终说服了父亲。那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了。父亲说。是啊,他说,真是咄咄怪事。 但在私底下,他固执地相信那阵疼痛与高铁上的女人有关,与他看到那个女人时的一瞥有关。什么原因他说不清楚。可能我哪里被刺痛了。他想。然后又觉得刺痛这个词严重了些,于是换成了触动。可能我哪里被触动了。 半年之后,他几乎忘掉了那次短暂的武汉之行(总共只有三天,除了物外书店,他哪儿都没去。家在武汉的赵金曾提议去看下黄鹤楼,但他毫无兴趣,因为他很清楚,诗词中的黄鹤楼跟实际的黄鹤楼可能毫无关系),只有在想起高铁上那个女人时,他才会顺带把武汉和物外书店联想起来。又过了一年,他发现其实就连关于那个女人本身,他的记忆也开始隐退,就像年深日久的笔迹从底部浮上纸面,然后洇开。 六月的一个下午,五点半,他从供职的杂志社下班出门,站在中华北路老出版大楼的小广场前挥手打的,准备去一个叫“一鸢”的话剧社。剧社当时正在排练一部由他改编自博尔赫斯小说的舞台剧,剧名与小说同名,就是他在武汉分享会上提到过的《埃玛·宗兹》。

作者简介

戴冰,1968年生,现居贵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文学院副院长,《贵州作家》执行主编。已在《十月》《花城》《钟山》《天涯》《山花》《中国作家》等刊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中篇小说《张琼与埃玛??宗兹》入选2019年度“城市文学”专家推荐榜及读者人气榜。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们远离奇迹》《心域钩沉》《戴冰中短篇小说自选集》《双重经验》《月的暗面》,诗集《尘世的鸟群》,散文集《不存在的分界》,系列散文集《声音的密纹》,学术随笔集《穿过博尔赫斯的阴影》等。曾获首届《山花》小说奖,首届贵州省文学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