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86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7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49638611 ; 978-7-5496-3861-1

本书特色

本书以笔名为书名,构思极其精巧而大显匠心。桂花既是芳香扑鼻的季节馈赠,也是一种温馨而甜蜜的隐喻,作者将细碎过往与缤纷现实灵敏打通,将自然抒写与独特体验无间结合,字里行间不时跃动着智慧、热情、温暖、善良、情趣。

内容简介

《我是陈桂花》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散文、评论作品数十篇,分为四辑。**部分《桂花》,介绍了作者与桂花的结缘,作者从小就特别偏爱桂花,倾慕桂花高洁的情操;第二部分《陈·桂花》,延续了上一个章节的主题,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时光,在孩童时期,小伙伴给作者取名“陈桂花”,描写了作者对儿时友人的珍爱、对故乡的追忆,回忆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乡村田园生活;第三部分《桂花·陈》,主要写的是作者对亲人的怀念,有父母的孺慕之情、子女的呵护之情、亲朋好友的怀念之情等;第四部分《我是陈桂花》,作者选取了近年来读过的一些书,进行评论和表达感悟,再次强调了“我是陈桂花”的主题思想。

目录

**卷 桂花
枇杷膏
青梅酒
青团
松茸
乌米饭
咸鸭蛋
杨梅
折耳根
粽子
桂花
第二卷 陈·桂花
不如跳舞
妖和猫的问题
海边的曼彻斯特
我不爱你与你无关
晚安,亲爱的文森特
灵魂深处的声音
我喜欢《乘风破浪》
相爱相亲陌上花开
绚烂明丽之下的深刻与孤独
拥抱每一个瞬间
秋凉已至
记录
聆听弘一,不逃避
别在眼睛里找眼泪
星期二的课
月之暗面
温柔的粉
存在或者失去
复杂多元的世界
在春天中寻找明亮
第三卷 桂花·陈
妈妈
只是今夜.我想写写母亲
过年
出生证上的家庭住址
梨花风起正清明
思念依依
第四卷 我是陈桂花
微小的快乐
往事只能回味
剧院是另一种人生
美好
宝石山上,文学亮着
只卖一本书的书店及其他
我是陈桂花
青春是一场远行
种春风
记忆和现实就是飞鸟与鱼
京都,我忽然读懂了里尔克
任何时候都是分别
我们在酒店坐船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在春天,与大江东一起舞蹈
当语言停止时,音乐响起来
不如早早相逢
沙滩儿没有海
江南小巷
花小小
展开全部

节选

枇杷膏 一 大多数的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比如桃树、梅树、梨树、杨梅、杏树……又或者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如柿子、橘子、香泡、栗子……但无论什么时候结果,到了冬天无一例外落叶、休眠。而枇杷,是秋天孕育,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夏天成熟。因此古人认为,枇杷在秋天、初冬时开花,春夏之际结果,可谓集四时之气,在水果中独树一帜。 《本草纲目》有记载:“枇杷性味甘、酸、平、无毒,有止泻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之功效。” 见到枇杷树是在去年夏天,跟着区作协去采风。也是枇杷的好时节,我一抬眼望见马路旁,这儿一棵,那儿一株,散落在农家小院中的枇杷树。“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枇杷果子便挂在枝头,衬着鲜绿的树叶,更显满树金光闪烁。 小区楼下有一家生鲜店,夫妻二人时常会从老家带点土货来卖。比如自己家做的清明果,或者刚刚上市的小樱桃。那日其实是奔着小樱桃去的,店主说小樱桃今天没有了,呶,这是塘栖枇杷,买点尝尝吧。遂买了几枚尝鲜。剥开,枇杷肉质细腻,洁白如玉,吃起来水水润润的,馥郁酸甜,带有初夏特有的鲜味。 今年据说是枇杷大年,余杭的朋友捎来两箱塘栖枇杷。塘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枇杷产地,清光绪《塘栖志》记载:“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干百,远贩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之。”看着满满两箱黄澄澄的果子,甜度高的水果在夏天稍不留神就腐烂了,灵机一动,不如做枇杷膏。 每年塘栖枇杷上市,对于杭州人来讲是一件蛮大的事情。如果没吃到,那么这个夏天的开场似乎就缺了点啥。而吃完了塘栖枇杷也是要骄傲一下的:“枇杷总归还是塘栖的好吃。其他的枇杷吃起来淡牢牢,木呼呼的。” 做枇杷膏挑选个头圆润,基本上没有晒斑的枇杷。洗干净,剥皮、去核。新鲜的枇杷剥皮很容易,从枇杷柄这头开始,顺着纹理往下剥就可以。有些有晒斑的不太好剥,则可以拿一把勺子轻刮枇杷的表皮,刮几下就好剥多了。去核也不算太复杂。剥了皮的枇杷倒过来,用手指把蒂头一整个挖掉,挖得到位的话,还能听到“噗”的一声。然后用指甲破开枇杷肉,大拇指伸进去摸到枇杷核,顺势一转,枇杷核就被掏了出来。小时吃枇杷的时候总是被教育不要吃在衣服上,会“锈”掉,很难洗。剥枇杷也是如此,不一会儿,剥枇杷的手上就沾满了被氧化的枇杷汁儿。黑乎乎的一片。剥皮去核的枇杷在水里洗净,就可以做枇杷膏了。 旧式的做法比较复杂且有古义。把枇杷果肉切碎,放入大锅里熬,*好不要用铁锅而是搪瓷锅。熬出白沫后撇去白沫加冰糖继续熬,用锅铲不停地搅拌。由一锅慢慢熬成小半锅了,熬得跟枇杷糊似的了,用锅铲往下按不出汤汁时,就算成了。然后用纱布准备过滤。刚熬好的“糊”很烫,待凉透后倒入纱布中,挤压过滤。将过滤出来的枇杷汁倒入搪瓷锅继续熬,不停地搅拌,看汤汁慢慢变浓变稠。倒入密封罐中,晾凉,就算做好了。 现在家里的料理机功能强大,自然不需要那么复杂了。 剥皮去核的枇杷放在料理机里打碎,呈枇杷糊状。如果还是不够“糊”,可以用锅铲使劲按压直到“糊塌塌”为止。然后连同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小火慢熬,边熬边搅。 二 说起枇杷的名字,江南地区流传着两则趣事。明未有个“浮白斋主人”,编了一部笑话集叫《雅谑》,其中记载说,有个叫莫廷韩的人,去名士袁履善家拜访,正好碰上乡下人献来枇杷果,献单上却误把枇杷写成了乐器名“琵琶”,两人看了大笑。这时又有一位县令(据说是青浦令屠隆)来访,见两人满脸笑容,就问是怎么回事,袁履善便把刚才的事情讲了一遍。县令于是随口吟出两句打油诗:“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廷韩马上接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令对莫廷韩的急智再三欣赏称赞,由此便和他成了朋友。 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在《坚瓠首集》中也写道:有人送给明代画家沈周一盒礼物,盒子外面写着“琵琶”。沈周打开一看,却是枇杷,于是在答谢信中调侃道:“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司马挥泪于江干,明妃写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谢谢你送我‘琵琶’,打开盒子一看,听上去没有声音,吃起来味道却不错。白居易当年贬为江州司马时曾为琵琶落泪,王昭君远嫁塞北后曾用琵琶抒发怨恨,原来都是因为想吃上一口啊。” P2-5

作者简介

陈曼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硕士。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导师团导师。系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浙江省新荷人才,杭州市青年文艺人才。出版书籍《见证:使命与方向》《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上海卷》《遍看繁花》《杭州工人运动历史》《惠民济世》等,以及主编书籍、发表论文、文艺评论、散文等若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