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11371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6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100113717 ; 978-7-100-11371-7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战胜国没有采用同态复仇或血腥的报复政策,立即处死战犯,而是采以合乎现代文明理念的方式,通过设立军事法庭,对战犯个人和犯罪组织进行了公开审判和惩处,以此记录历史、警醒未来。要进行审判,就必须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本书即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欧洲战场有四大战胜国,究竟由谁来主持审判?充满罪恶和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分子如此之众,到底审判谁?指控他们犯有哪些罪行?应依据何种法律进行审判?……通过纽伦堡审判,推动了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为国际刑法、国际刑事诉讼法建构了理论、发展了学说。由此次审判确立的基本规则,被称为“纽伦堡原则”;也正是这次审判,为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目录
题记
一 序章
二 通向纽伦堡之路
三 伦敦会议和《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四 起诉准备
五 审判概况
六 共谋罪判决的达成
七 判决中的一般规定和犯罪组织
八 对中央高官的审判
赫尔曼·戈林
鲁道夫·赫斯
马丁·博尔曼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恩斯特·卡尔滕布龙纳
威廉·弗里克
九 对军方代表的审判
威廉·凯特尔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埃里希·雷德尔
卡尔·邓尼茨
十 对经济界头面人物的审判
瓦尔特·冯克
阿尔贝特·施佩尔
弗里茨·绍克尔
雅尔马·沙赫特
十一 对占领区高级官员的审判
汉斯·弗兰克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
康斯坦丁·冯·牛赖特
弗朗茨·冯·巴本
十二 对纳粹思想鼓吹者的审判
尤利乌斯·施特赖歇尔
巴尔杜尔·冯·席拉赫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汉斯·弗里切
十三 尾章
法庭宣判与刑罚执行
纽伦堡审判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文献来源
主要人物列表
索引
节选
杰克逊先对戈林、继对沙赫特的盘问都一败涂地。杰克逊长于辞令,但并不擅长法庭盘问的游戏规则,他先在司法部的官僚机构中供职多年,又在联邦*高法院干了四年,脱离格斗场的时间太久了。他起初漠视了戈林的坚韧辛辣,到后来又严重低估了沙赫特。戈林和沙赫特都懂英语,杰克逊对德语却一窍不通。两个被告能够迅速领会杰克逊发问的本质所在,当他们装作等待翻译的时候,赢得了充足的时间打腹稿,全心准备问题的回答。这样一来,杰克逊难以自如地利用法庭盘问的经典战术:他不能用一连串迅速、尖锐的诘问来“挤压”证人;被告巧妙地避其锋芒,躲开了诘问精心设置的陷阱,并以冗长的回答故意混淆每个问题。 对戈林进行盘问的**天到了*后,法庭已经感受到杰克逊的心境狂躁不安。伯基特认为法庭对这种意想不到的失败负有一定责任,他想命令戈林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劳伦斯起初也想支持伯基特的意见,但比德尔不赞成法庭“保护”杰克逊,于是劳伦斯倒向了比德尔一边,法庭没有采取行动。 帕克和比德尔都憎恨杰克逊,反对发布命令对控方援手相助。从审判一开始,美国法官,也许还有其他法官,对杰克逊反复无常的行为以及专横霸道的态度大光其火。此时看到杰克逊遭遇困难,法庭作出决定放任不管,他们不免带有幸灾乐祸的快意。 无论如何,经历了艰难的开端之后,杰克逊完成了对戈林的第二节的盘问。然而,此事产生的效果还影响着以后的审判。杰克逊试图制服戈林的行动失败,法庭又迟迟不愿抑制戈林,导致审判失去了控制。由于法庭对杰克逊-戈林的对抗采取放任主义,随后的被告陈述都散漫冗长。 整个盘问过程让杰克逊深感耻辱,他脆弱的自制力终于崩溃了。与戈林对决三周后,杰克逊安排了一次与帕克和比德尔的私人会谈,他情绪激动,毫无保留地倾倒他对法庭及其成员的不满和愤怒。他指责劳伦斯总是否决美国检察官,批评比德尔挫伤控方的士气,*后威胁着要辞职。比德尔和帕克尽其所能地安抚杰克逊,并试图打消他的疑虑。然而,这些都没有消除杰克逊对比德尔的深刻憎恨。法庭盘问的艰难和失败,沉重打击了杰克逊的神智,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到5月,当时是他对德国前经济部长和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进行盘问。这次盘问以无声的形式再现了与戈林对决的艰险一幕,沙赫特以其无与伦比的技巧性知识,让杰克逊和法庭难以应付。这次盘问也以失败告终,完全徒劳无功。至此,杰克逊早些时候主导法庭和审判的痕迹已被消除殆尽。 即使控方遭遇了如此严重的失败,辩方也没能有效地利用他们在讲坛上的五个月时间。他们所做的大部分证词不仅啰嗦重复,而且与案件主题毫无关联。辩方从来没能针对敏感问题集中火力进行攻击,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比控方更缺乏团结一致。22名被告彼此背景不同,职位和阶层的差异把他们区分开来——有些被告相互仇恨,比如沙赫特和戈林;而资深贵族不屑于屈尊理会平民;军人看不起文职官员;其余的被告则认为卡尔滕布龙纳和施特赖歇尔粗俗不堪,耻于与之为伍。由于这些人被控方选为被告,是为了代表形形色色的组织以及纳粹整个体系的各个方面,因此,他们早期的政治活动和面对的指控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当卡尔滕布龙纳在纳粹帝国*后时期权势显赫时,牛赖特已经退休了,施佩尔则开始有计划地违反希特勒的命令。在伦堡,戈林自命为帝国的忠诚捍卫者,而在战争后期被关押在集中营中的沙赫特却公然抨击纳粹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富有成效的联合辩护毫无可能,即使对*基本的指控,比如发动侵略战争的阴谋计划,被告之间也达不成共识来确定辩护的方法。虽然所有被告都被指控参与了**条罪状所列举的总共谋活动,但是其中6人,包括博尔曼、弗兰克、施特赖歇尔、卡尔滕布龙纳等在内的*臭名昭著的被告,却没有被控参与第二条罪状所涉及的侵略战争的策划。即使被控参与侵略战争策划的16个被告也仍然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如果辩方强调,侵略战争发生在军事进攻波兰之前的指控不成立,那么在1939年之前已经失去重要职位的被告,如沙赫特和巴本,虽然可能置身事外,但是1939年的军事领导,如雷德尔、约德尔和凯特尔,就要承受指控的大部分责任。同样,如果辩方试图辩解说,随后的军事行动,比如入侵苏联,不是单独的侵略行为,而仅仅是*初的军事进攻的结果,那么如罗森堡这样深深卷入后期行动中的被告就有可能逃脱罪责,但是更大的负担将落在那些*初决定进攻波兰的领导人身上。 面对总共谋指控,每个被告本能地辩解说,他对此毫不知情,并竭尽全力地摆脱自己与帝国*恐怖活动的干系。如果被告为了表明自己反对灭绝犹太人,或者其他同类被告干过此类事情,就应该承认对大屠杀知情,这样他就很容易被当成为了实施危害人类罪而参与犯罪共谋的从犯或主犯,受到法律追究。 总之,由于控方过分强调共同策划和纳粹的整体性,这迫使辩方片面夸大纳粹体系内部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于是,两幅十足的纳粹主义漫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控方描绘的那幅图画是巨大而统一的共谋,它通过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和暴行来贯彻实施;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2个被告组成的拼贴画,每个被告都辩称自己不知情,对此也没有责任。
作者简介
何勤华,上海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前任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西方法学史》《20世纪日本法学》《中国法学史》等多部作品,在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2015年7月任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 朱淑丽,河南汝州人。法学博士。著有《法律与民间规范:以荣誉决斗为视角》《欧盟民法法典化研究》等,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马贺,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2008—2009年,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著有《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参与合著《20世纪的比较法》《大陆法系》。现任教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9.9¥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2.4¥3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7¥39.8 -
圆圈正义
¥25.3¥46.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5.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3.8¥34.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6.1¥59.8 -
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14.1¥28.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民法典
¥23.5¥4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9¥4.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9.5¥38.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7.5¥58.0 -
清朝监察立法之都及其历史镜鉴研究
¥12.4¥46.0 -
民法概要
¥33.6¥48.0 -
人人都该懂点婚姻法
¥23.4¥65.0 -
罗翔讲刑法
¥14.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