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411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92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010241135 ; 978-7-01-024113-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各地方志办公室、公务员、乡村建设研究者1.历时3 年多时间,反复打磨精修,由人民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公开出版。 2.是湖南史志部门向党的二十大敬献的一份厚礼。 3.客观真实地记载了湘西州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奋斗足迹、巨大成效、成功经验和感人故事。 4. 湖南史志部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彰显首创之地勇担首创之责、敢作首创之为的政治担当,是以“中国之志”记录传承“中国之治”历史责任的生动实践。

内容简介

一部湘西扶贫脱贫史是一部湘西发展史,一部战天斗地的战贫史诗,更是一部新时代的奋斗史。湘西州是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全州8县(市)整体脱贫,湘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在湘西成为了历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上限始于1984 年1月1日,下限止于2020年12月31日,设贫困状况与识別、扶贫战略与规划、扶贫历程、扶贫方式、扶贫保障、扶贫工程、扶贫成效、县(市)扶贫、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和扶贫优选典型10篇58章180 余节500 余个条目,彩页设置昔日湘西、湘西新貌、幸福湘西、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湘西风光、特色产业7 个板块,全书收录图片300 余张、表格53 个。本书全面详细客观忠实地记录了湘西州的脱贫致富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湖南特色,还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作用,承担起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责任,兼具湖南特色、中国气派和世界视野。

目录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篇 贫困状况与识别

第二篇 扶贫战略与规划

第三篇 扶贫历程

第四篇 扶贫方式

第五篇 扶贫保障

第六篇 扶贫工程

第七篇 扶贫成效

第八篇 县(市)扶贫

第九篇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第十篇 扶贫先进典型

附 录

索 引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发展生产脱贫工程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湘西州部分贫困人口存在吃饭难、穿衣难问题。扶贫开发、发展生产,主要发展粮食生产,适当发展经济作物。90 年代,随着中央、省对湘西州扶贫攻坚支持力度加大,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逐步解决。至2000 年,全州农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发展烤烟、柑橘、茶叶、百合、猕猴桃等产业。2005 年,古丈、保靖2 县抢抓全国茶叶产业发展黄金期机遇,带动全州茶叶产业向绿色规模方向发展。吉首市快速跟进,重点发展黄金茶产业。2007 年,全州柑橘种植面积达到73 .2 万亩,湘西州被授予“中国椪柑之乡”称号。是年,猕猴桃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 年,州人民政府制定鼓励生猪发展政策,示范推广湘西黑猪。2014 年,培育扶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同时推进农技、农机、金融、电商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2016 年4 月,湘西州实施脱贫攻坚“十项工程”,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根本之策。全州培育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农民合作社正式参与扶贫帮困。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主推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和龙头企业、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州2 /3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80%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 万元以上。2019 年,全州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 .08 亿元,占专项资金的69 .03 %,产业扶持惠及15 .3 万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2 %。全州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30 万亩,其中万亩精品园24 个、千亩标准园316 个,1110 个贫困村建立产业扶贫合作社或有扶贫合作社,实现“村有百亩示范园、乡有千亩标准园、县有万亩精品园”产业建设目标。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湘西黄牛、湘西黑猪等17 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并正式发布“湘西香伴”区域公共品牌。2020 年,全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556 个,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937 家,其中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03 家,家庭农场2423 户。实现农村土地流转77.48 万亩。全州粮食总产量达到90 .45 万吨,比上年增长2 .8%。 **节 种植业 从20 世纪80 年代起,中共湘西州委、州政府坚持“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柑橘、茶叶、猕猴桃、百合、烤烟等一批农产品成为支柱产业。2020 年,全州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发展,茶叶面积达63.3 万亩,面积位居全省**;柑橘面积94.84 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9.13 万亩;猕猴桃面积22 .16 万亩;中药材面积36.64 万亩。 一、水稻“双两大”、旱育秧 水稻是湘西州主要粮食作物。1984 年,全州种植水稻154.49 万亩,稻谷产量53.18 万吨,分别占全州粮食作物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9.4%、73.5%。各县(市)在水稻种植上,重点推广杂交水稻品种,改进栽培管理,推广栽培新技术。至2020 年,全州农业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水稻种植面积151.3 万亩,稻谷产量61.86 万吨;与1984年比,水稻面积减少3.19 万亩,减幅2.06%,产量增加8.68 万吨,增长16.32%。 “双两大” 水稻“双两大”栽培即水稻两段育秧、双株寄插、大蔸大行。1987 年,该技术由湘西州农业局刘建中等引进示范。1989 年,全州示范“双两大”种植面积7.2 万亩,亩产425.4 千克,其中龙山县种植7.13 万亩,占全州水稻种植面积的97%,亩产423.5千克。至1991年,全州推广“双两大”面积131.27万亩,每亩产量增加72千克,增长20.8%,总产量增加9.44 万吨。编印技术手册16 万册,摄制《杂交中稻“双两大”栽培》录像,发放 到全州每个乡(镇)。1992 年,全州推广“双两大”面积10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9.7%。1995 年,“双两大”种植面积90.45万亩,比上年减少12 .9 个百分点,之后逐年下降。2001 年,全州水稻“双两大”种植面积50.4 万亩,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8.3%。进入21 世纪,国家粮食生产持续丰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州境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双两大”因费工费时,逐渐被水稻旱育秧、湿润育秧取代。2010 年后,州内“双两大”仅有零星 栽培。 旱育秧 1990 年,龙山县农业推广中心彭国仁、张其茂等人从湖北恩施引进旱育秧技术。1991 年,全州试验示范推广旱育秧栽培2006 亩。1993 年,示范范围扩大到168 个乡(镇),面积增至7.2 万亩。1994 年,旱育秧栽培20.4 万亩。至1995 年,推广旱育秧栽培面积60 万亩,较“双两大”栽培技术每亩增产67 千克,增长19.2%,总产量增加4.13 万吨。1996 年,全州除泸溪县外,7 个县(市)实验水稻旱育秧抛秧技术,面积12 亩,亩产420.2 ~ 591.3 千克。1998 年,全州旱育秧栽培面积达到50.85万亩。2000 年后,每年旱育秧栽培面积稳定在60余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5%。

作者简介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湖南省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部门,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在湖南省委领导、省政府主持下,组织有关专家编修《湖南省志》、部门志、专业志及省志丛书。负责对各部门和各市、州、县(市、区)的修志工作进行督查和业务指导;组织对各级志稿的评审、验收、出版、评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室:共有18名编制、8个内设科室、3名班子成员、9个正科级和6个副科级领导职数,实有在编干部19人。全州8个县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共有编制60名,在编干部55人、外聘史志编纂人员20余人。2021年,先后被评为国家人社部每五年表彰一次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先进集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